分享

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我爱你文摘 2020-04-05

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包括人类在内,所有哺乳动物的生理性别主要由性染色体决定。理论上,不管一个人体内有多少条X染色体,没有Y染色体就被认为是女性,有1条Y染色体就是男性。在胚胎时期,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也被称为“性别决定基因”,能促进男性生殖器官(睾丸)发育;而没有Y 染色体和SRY基因的女性胚胎会自然地发育出女性的生殖器官(卵巢)。这两种生殖器官分别能产生二氢睾酮(雄性激素)和雌二醇(雌性激素),维持男性和女性第二性征的稳定。而在胚胎发育的过程,包括SRY基因在内,这些促进生殖器官发育的相关基因一旦出现突变,就会引起性发育异常,使胎儿在出生后表现为性征模糊。

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

同时,人类个体还具有心理性别,也称为“性别认同”,即个体对自己是“男性”还是“女性”的一种主观感觉。而对于生理性别和心理性别不相符的个体,也就是跨性别者(transgender),他们经常会因为“性别焦虑”(gender dysphoria),在一定程度上改变自己的生理性别,以符合内心对自身性别的认识。

虽然人类的小孩从2岁才开始产生性别认同,但在出生时,他们的大脑在性别认同上就具有一定的生物基础。另外,激素和环境因素在促进“性别认同”上具有重要作用。在一项对跨性别者的研究中,研究人员分析了380名女性跨性别者体内12种可能影响性激素代谢途径的基因。他们发现,有4个特定的基因发生突变的频率很高,能改变性激素的信号传导。另一项发表在《细胞》上的研究表明,性激素能影响大脑中的下丘脑,以及处理情绪的杏仁核区域,能塑造男性和女性的不同性格。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