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叛逆、狂傲、燃情,像魔鬼一样挥舞琴弓

 发条橙子刘 2020-04-05

 本期文末有奖品福利 

▲ 马尔科夫演奏《星条旗永不倒》

与身处疫情中的美国人共勉


今天想跟大家聊一位非常有个性的小提琴家,亚历山大·马尔科夫

年少时,他犀锐的琴声,令海菲茨和梅纽因两位大师都赞赏不已。1982年,他在帕格尼尼大赛上夺魁后迅速走红乐坛。

事业如日中天之际,他却决定遵从内心更深切的渴望,毅然转向「重金属摇滚乐」。如今,他在古典与摇滚间找到了绝佳的平衡点。

▲ 1989年,马尔科夫在意大利雷焦艾米利亚市政剧院

演奏全套「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


马尔科夫拉琴时,似乎能让空气产生噼啪作响的电流。至今仍记得第一次看他演奏「帕格尼尼24首随想曲」录像时,那种劈头盖脸的震撼体验。

马尔科夫的狂傲气势和即兴发挥着实是前所未闻的,这一点与里奇、拉宾、帕尔曼和阿卡多等前辈大师那圆熟老练的录音室演绎大相径庭。

他在「第6随想曲」的后半段加入了拨奏,深化了痛苦与心悸交织的复杂情绪;故意把「第9随想曲」中的泛音拉得狰狞刺耳,与俏皮的狩猎主题形成戏剧化对比;令人难忘的还有他在「第24随想曲」中癫狂的左手拨弦.....

马尔科夫瘦长的身形和鬈发与帕格尼尼颇有几分相似,他的现场演奏一气呵成,挥弓霸气凌厉,释放出的炽烈情绪非常泼辣呛人,令人不禁想起歌德对帕格尼尼的赞叹:在琴弦上展现出了火一样的灵魂!

24 Caprices Op.1 : No.24 in A minor Alexander Markov;Niccolò Paganini - Paganini : Violin Concertos 1, 2 & 24 Caprices - APEX
▲ 马尔科夫演奏「第24号随想曲」

1963年,亚历山大·马尔科夫出生于苏联的一个音乐之家,母亲是莫斯科大剧院的小提琴手,父亲阿尔伯特是一位享誉世界的小提琴巨匠。

阿尔伯特与奥伊斯特拉赫师出同门,他曾问鼎1959年的伊丽莎白女王小提琴大赛桂冠,并且在教育和作曲领域都有着极高的成就。

他以一套自创的、具有颠覆性的小提琴教学法,充分发掘出了马尔科夫的惊人天赋。马尔科夫8岁时,就已经能与父亲同台演奏协奏曲了。

1975年,出于对政治时局的不满和更广阔的舞台需求,阿尔伯特带着妻儿费尽周折脱离了苏联,在美国安家落户。

▲ 亚历山大·马尔科夫与父母

▲ 一家三口至今仍会定期同台演奏


离开苏联时,阿尔伯特归还了政府借给他使用的名琴。幸运的是,意大利制琴名匠Sergio Peresson为父子二人制作的小提琴,有着不逊色于古董小提琴的丰富音色。

马尔科夫从小思维活络,性格叛逆,喜欢大胆尝试不同的表达方式。在很多时候,他拉琴采用的指法和弓法都是离经叛道的,在他看来演奏的乐趣恰恰在于不断冒险

在父亲的指导下,他锋芒毕露,名声传到了当时已经告别舞台的海菲茨那里。大师诚邀这位天才少年为他演奏,并短暂地指导过他一段时间。

马尔科夫在一次访谈中曾透露,他第一次为海菲茨演奏的经历,是一生中最紧张的时刻。


Paganini : Violin Concerto No.2 in B minor Op.7 : III Rondo - 'La Campanella' Alexander Markov;Niccolò Paganini - Paganini : Violin Concertos 1, 2 & 24 Caprices - APEX
▲ 马尔科夫演奏「钟」


1979年,十六岁的马尔科夫首次在卡内基音乐厅登台,大获成功。当时他狂热崇拜着帕格尼尼,查阅了大量关于这位传奇大师的文献,并开始跟随父亲学习他的曲子。

马尔科夫认为从某种程度上来说,帕格尼尼就是十九世纪初的「摇滚大师」,他将小提琴的演奏技术提升到了一种史无前例的高度,用绚丽的音效释放内心巨大的情感洪流

在他看来,帕格尼尼的创作理念遥遥领先于同时代的音乐家,尊重传统固然有其意义所在,但若不愿意打破陈规,不愿意去冒险,便永远无法体会到帕格尼尼的艺术精髓。

▲ 马尔科夫拿着帕格尼尼的名琴「大炮」

▲ Eugène Delacroix于1831年绘制的帕格尼尼画像

追随着帕格尼尼的前卫精神,马尔科夫发现了另一种全新的音乐表达方式,摇滚乐。中学时代的他非常喜欢齐柏林飞艇乐队,尤其崇拜电吉他演奏家吉米·佩奇。

当他已经在古典小提琴演奏事业上达到一定高度时,顺理成章地开启了他下一个阶段的艺术追求。

在他看来,摇滚乐是古典音乐在新时代的延续,是乐器、艺术理念和音乐家的变革与探索。

他请James V. Remington为他量身打造了一把六弦电子小提琴,这把琴的外形更接近于电吉他,表面镀有22克拉黄金,音域广阔,能表现从柔美温润到雷霆万钧的各种丰富音效。

马尔科夫的艺术理念中,从巴赫、莫扎特、李斯特的时代到当下演奏和创作是不可分割的他自己创作的「摇滚协奏曲」实现了古典与摇滚的完美融合。

如今,他常会身着复古装束,在同一场音乐会上既演奏古典也演奏摇滚。

他创作摇滚乐时,会融入对古典音乐的反思;演奏古典音乐时,会追求摇滚乐般强烈的感染力。

▲ 马尔科夫演奏「摇滚协奏曲」



如果你听过他的现场演奏,一定能够认同,马尔科夫是一个不折不扣的现场演奏家。

他很擅长调动现场的气氛,会有很多令人耳目一新的临场发挥,包括那叛逆燃情的音效在内,这些独具魅力的闪光之处,都很难被唱片录音所保留。

因此,他很少录制唱片,市面上只能找到他演奏帕格尼尼和维厄当作品的两张专辑,以及散落在一些小提琴家合集中的几首安可曲。这很大程度上,限制了他在当今乐坛的知名度。

▲ 在网易云音乐上可以听到这两张唱片

 下面是有奖福利环节 

为了让粉丝能够更好地体验音乐之美

本期将会送出 Marshall 新款头戴式耳机一副
欢迎在文末留言

截止至47日正午时分

留言获赞数最高的读者将获得该奖品


投稿:1141040586@qq.com
合作:3551465046@qq.com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