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化要

 我是那个小谁 2020-04-05

化要
(化者,有生於无,有无相生。要,樞要)

大化同圜,一而天地止。大要以无,為有之始終。
(大化,天地萬有之化,人亦其中。大化者,圜也,一也,天地止于此。大要,此大化之樞要。大要者,无也。无,有之始,之終也)
精幾於無,積以為有。變生於化,蝕自酏腐。
(精,無之質,陰也,積聚以生有。變,化之果。蝕,始於酏之腐也)
窮弗以圜追,周其不足。無非無物,有非無精。
(追圜弗以窮此化,濟其不足也。無物非無,無精非有)
故曰罔視為无,无:之物細也。無:其來乎弗以知,其害乎,染而蝕;非無之病也,蟲亂之邪。其害耶,無間之以流焉。鹹以時而發,因氣乃著之。
(无,物之细微,故罔视,故其来弗知,其害,染而蝕,無間以流,以時而發,因氣乃著,非無病,蟲邪亂之也)
故无者,精而廣也,非一而已矣。以其罔視之,無也,故謂之一。
(无,精深廣遠,非一。以其罔視,謂一)
一者,眾無之曠,眾化之凝也。無染之,有化之。有呼之,無用之。
(一,無之廣明,化之聚凝。無染,有化,有呼,無用)
无者,精深曠遠,沉浮物兆,有之父母也。
(无,精深而曠遠,沉浮于物兆,生有也)
冥冥渺渺,流行不息。出入無間,圜周成化,質之能也。
(無之質,陰也,精也,冥冥渺渺,流行不息,出入無間,圜周成化,為其能也)
存於眾有,用則自殤;適時而害,浸蝕物命,蟲之能也。
(蟲,蟲之屬也,存於眾有,用則自殤;適時而害,浸蝕物命,為其能也)
人皆知者,有之為陰,無之為陽。弗知无,之亦其然者。
(有為陰,無為陽,人皆知也。弗知無亦可分陰陽也)
無,之質為陰,陰其為精。无,之化生為陽,陽其曰微。玅无有之玄,鼓吹萬物之榮,是為之紀。
(無之陰,其質也,為精。无之陽,其化生也,為微。其陰陽者,玅无有之玄,鼓吹萬物之榮,是為之紀)
无,谷也,无器無間之容也。是以謂無者,陰之質在上,陽之化在下;故陰之動上而用,陽之著下而亥焉。
(缺)
是以利過而害,善枯而臃腫。害滑而利,火亢而燒。此常化也,害生於恩,讎自於親也。
(物极则反,反者道之动也)
圜以無,盡其玅也。故非不見而無,非見而恒有。圜其常,弗有為而損之。無其靜,毋作而濁之。不然,其反則絕我,其噬我當亡。
(圜以無,盡此天地化要之玅也。故不見非不有也,見亦非恒有。圜其常,無其靜,則衡,則久。有為而損之,作而濁之,其反則絕我,其噬我當亡)
是以一非一,有無之同也。動非動,氣勢之成也。分非分,星扻(筍)而磒地也。
(缺)
克有不朞,克有不功;非不朞也,度不盈也。非不功也,勢未形也。
(度盈,克可朞也。勢形,克可功也)
名,紀記也。象,徰兆也。頪之則之,辧之用之。用之曰既,既謂之濟與非濟。濟其同也,不濟其斥也。
(名,紀之記也。象,徰于兆者也。頪之后可則之,辧之乃可用之。已用曰既,同則濟,斥則不濟)
故治者,有辧解之悳;針者,有析判之功;案者,有疎理之灋;養者,有息心會神之道。道化塵如,莫為無稽。天地萬物,道不以多也。
(治之辧解,針之析判,案之疎理,養之息心會神,皆道化也。道化塵如,莫為無稽。天地萬物,道不以多)
布而無異,克而不式,先軀而心後。
(缺)
故录圗而畫,宓羲以為之曰紀;巿,羲之出名紀。紀,之浮白、曰日月,日月為易。
(录圗而畫,字之始,宓羲创之,以之為紀。巿,衣之初,衣,禮之始,此羲之出,名紀。紀之浮白,曰日月。日月相移,故為易)

有,夏也。明,商也。俗,易也。名,象也。象,有形也。
(华夏文明之大道始於夏而明於商。易者,象時之俗。名生于象,象始于形)

紋之記曰文,無之記曰爻,形之附其圗,象之會曰字。
(有紋之記曰文,無紋之記曰爻。圗者,形之附。字者,象之會)
文有其初,字有其記。故文始者知也,字始者意也。
文與字之始乎用也,治也。用者錄以字,可以為用也。
(字以表意,文以述知,此中華文明之所以传承也)
出巫者也,曰天言也,亦有其畜也。
(巫,事于天者也,故出巫者,曰天言。或其密之,故有其畜也)
兆眾出者,曰農、曰牧,曰耒、曰田之常也。
(兆眾所事者,農、牧、耒,此田之常者,故,其出,亦此)
故歧而有同功者,情會於一也。是以萴用於滯者,令也;萴用於寒者,溫也;萴用淫者,克蟲也。萴用凬者,領也。
(物一,用異,同功,情會於一也)
若桂也辛,熱其化也宣;枝也散,其重也前利。一物者,用非一,氣與味也;少曰氣,多曰味。少而色清,淡而上也,多者其濁,濁而下也。
(桂味辛,熱用宣化。枝氣散,重用利前。一物,其用也,或氣或味。氣少色清而輕,故淡而上也。味多色濁而重,故濁而下也)
殺物有善憐之功,故殺能生者,用之以惕。
(天地之大德曰生,故應憐之。殺能生者,不得已而為之,用之以惕)

此為古醫書,其述是关于“天地一圜,人其一物”。天地是一个立体的、时刻运动变化的圆,人是其中的一个部分。和《圆运动的古中医学》所表述的相近,但是较其详尽,古老。《九眞要·内篇》目录是:
[化要精微]一:化要一,咸為精一,微要一,要化一,微精一。
[生要知常]二:生之附一,變化之闙一,常之恒一,之生要一,周之龢一。
[灋常式治]三:始之紀一,灋要一,灋常一,知常則一,式之治一。
[常物承天]:常物要一,承天則地一,式常化一,治式要一,則時變一。
[治忌灋要]五:則精以奉一,作息忌一,食飲治一,日用式一,養生適一。
[用變則要]六:應天一,元同一,周布一,恒應一,常覽一。
[物化承天]七:物程一,物化一,悳附一,應氣一,丙附一。
[變辟氣應]八:辟變要一,程則一,陰陽化一,化物要一,知物常用一。
[天極知用]九:天極一,歸元一,知物靈一,取用一。
医书是一位民间道长所授。机缘是去年五月因病,几不可生,遍寻名医,无有寸效,因缘找其诊治,可凭脉断病,用药如神。渐得知其别有师承,故拜为授业之师。师言,此书已传数百年,皆为口传心记。因世易时移,口耳相传已无必要,故有流传于世的想法。现在已经整理出《九眞要·内篇》, 成書年代不明,諸同道或可考之。
其不同于现在学院及民间诸派之处为:
1.    治疗疾病首重“志”,提出“天不奪物之生,地不取人之命,生死在志焉”。
2.    用药提出草药的药性会随着其生长的时代气候,地域环境的不同而变化,不可因循守旧。医者用药之前,应亲口尝药,以明其性味。(师父因尝药,在年轻时牙已不存)
3.    用药以性味组方,非以功效。古法如是。
4.    提出“灋於象生;治因物形。取諸心覭,量闊同玄”,“ 不象象,不形形,沖龢自來”的养心法则,和佛家之“若见诸象非象,即见如来”似。
5.    养生应“守女神,存女正,不足,以靜。咄女心,去女知,龢,以自沖。頓女見,止女觀,湣女視,恬,以自敏。不足以生,不足以成,守躬而不窮,同與眞人。遨遊乎!無其極。持而保之,勿在乎意,運而濟之,弗用於知。道,之住矣”(女即为汝)
暂举以上,以明其要。

中華文化的最高境界即為天人合一,而此九真要論述的即什麽是天人合一,爲什麽要天人合一。天地四時環境時刻在變化,循環往復,人在此天地中生,此天地中長,如能夠順應此化變,則長生,如不能,則早夭。


道,在化中。故曰“崖其生兮,無崖物兮。化以道兮,知無終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