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名曲十四 梅花三弄

 闹市孤猴 2020-04-05

.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

《梅花三弄》的历史典故是东晋大将桓伊为狂士王徽之演奏梅花《三调》之事。王徽之应召赴东晋的都城建康,所乘的船停泊在青溪码头。

恰巧桓伊在岸上过,王徽之并不相识他。这时船上一位客人道,这是桓野王(桓伊字野王)。王徽之便命人对桓伊说:闻君善吹笛,试为我一奏。桓伊此时已是高官贵胄,但他也久闻王徽之的大名,便下车上船。桓伊坐在胡床上,出笛吹三弄梅花之调,高妙绝伦。吹奏完毕,桓伊立即上车走了。宾主双方没有交谈一句话。晋人之旷达不拘礼节、磊落不着形迹,由此事可见一斑。

桓伊是武将,被封为右军将军,都督豫州诸军事。也许是音乐陶冶了他的心性,桓伊为人谦虚朴素,个性不张扬,曾立大功而从未招忌。正是由于这样的性格,他才能静的下心来精研音乐。《晋书》称赞了他这方面的突出才能,善音乐,尽一时之妙,为江左第一。有邕柯亭笛,常自吹之。

东晋太元八年(公元383年)后秦苻坚率大军进攻东晋,时任中郎将的桓伊与冠军将军谢玄、辅国将军谢琰共破苻坚于淝水淝水之战)。而丞相谢安也因立下存晋之功而进官至太保。后来晋孝武帝之弟司马道子与谢安发生权争,屡进谗言,对谢安极尽诽谤。晋孝武帝对谢安有了猜疑之心,渐渐开始冷落谢安。桓伊为此很是不平。在一次宴会上,桓伊为晋孝武帝演奏一曲悲歌《怨诗》,诗中唱道:为君既不易,为臣良独难。忠信事不显,乃有见疑患。周旦佐文武,《金縢》功不刊。推心辅王政,二叔反流言。声节慷慨,俯仰可观。这使晋孝武帝甚有愧色,谢安也为之动容。

梅花三弄典故里的另一位主角王徽之,是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儿子,曾任黄门侍郎。王徽之行为怪诞,故作超脱,有才而放荡不羁,做官而不管事。王徽之曾任车骑将军桓冲手下的骑兵参军一职。一次桓冲问他:你在哪个官署办公?他回答说:不知是什么官署,只是时常见到牵马进来,好像是马曹。桓冲又问:官府里有多少马?他回答说:不问马,怎么知道马的数目?桓冲又问:近来马死了多少?他回答说:未知生,焉知死?

桓伊既敦和又风雅,而王徽之狂狷且博闻,二人相会虽不交一语,却是难得的机缘。正是由于桓伊和王徽之的不期相遇,才导致了千古佳作《梅花三弄》的诞生。

. 《梅花三弄》古琴曲

《梅花三弄》是笛曲,后被改编为古琴曲。三弄是指同一段曲调反复演奏三次。这种反复的处理旨在喻梅花在寒风中次第绽放的英姿、不曲不屈的个性和节节向上的气概。

《梅花三弄》全曲共分十段,两大部分,第一部分,前六段,采用循环再现手法,后四段为第二部分,描写梅花静与动两种形象。乐曲通过梅花的洁白芬芳和耐寒等特征,借物抒怀,来歌颂具有高尚节操的人。一首琴曲《梅花三弄》觉别具风情。梅为花之最清,琴为声之最清,以最清之声写最清之物,宜其有凌霜音韵也。审音者在听之,其恍然身游水部之东阁,处士之孤山也哉从容和顺,为天地之正音;而仙风和畅,万卉敷荣,隐隐现于指下。但新声奇变,稍近时俗,然恬静幽清亦古曲也三弄实际是三个变奏,正因为主题在古琴的不同徽位的泛音上弹奏三次(上准、中准、下准三个部位演奏),故称三弄。乐曲主题表现梅花,其名称来由,源自前半部的泛音曲调在不同的徽位上作三次的重复,用来描绘梅花的清雅高洁。乐曲的后半部则用稍快的曲调再加上音色的变化,来表达梅花在寒风中迎风摇曳的坚毅不屈的形态。

第一部分:

1、溪山夜月;

2、一弄叫月,声入太霞;

3、二弄穿云,声入云中;

4、青鸟啼魂;

5、三弄横江,隔江长叹声;

6、玉箫声。

一至六段为第一部分,是一个带循环性的多段曲式,其特点是由同一主题与插部作轮回再现,造成连续的回旋运动。乐曲一开始便在低音区以散板形式奏出气氛肃穆深沉的曲调,展现出一幅寒冬腊月的万木凋零,唯有梅花铁骨铮铮,迎寒而立的画面。然后采用四、五、六度的大幅跳跃,使旋律的转折富有层次,苍劲有力。第二、四、六段是循环再现的第一主题,以作为梅花高洁、安详形象的清越泛音在二、四、六段出现三次,故被称为三弄

主题用清越的泛音奏出,为的是显示梅花那冰清玉洁、高雅脱俗的气韵。再加上轻巧的节奏、简洁的旋律,使乐曲柔中带刚,勾画了风荡梅花,轻轻舞玉翻银的景象。三次重复旋律变化不大,主要采用在音区上的对比,将二弄降低八度以取得重复中的变化。第三、五段是插部,音乐作为主题的铺垫、衬托,象征着处于陶醉中的人对自己所倾心的梅花的观赏、品玩、陶醉及深情赞颂。整个这一部分是梅花的静观形象,谱写了它在淡、静、凌寒的环境中笑绽枝头的画面。

第二部分:

7、凌云戛玉;

8、铁笛声;

9、风荡梅花;

10、欲罢不能。

第七段开始是第二部分。此段出现了新的音乐素材,其梅花形象带有戏剧性,旋律跌宕多姿,大起大落。第九段又在中低音区再现这一主题。乐曲采用切分节奏、高低音区的频繁跳跃、交替奏鸣,此起彼伏,情绪激越,大有竞相怒放之势,梅花的性格得到了进一步的深化。第八段起了连接的桥梁作用。第十段速度较慢,使高潮的气氛逐渐平稳下来,并通过节奏对比和调性变化将乐曲引向一个新境界。整个第二部分是梅花的动态意象,利用音色对比和节奏对比,与第一部分音乐形成了鲜明的对比,刻画出梅花迎风而立,与寒风搏斗的形象。

此部分象征梅花不惧寒霜、临风摇曳的意态,以其梅花的铁骨、冷香的自然属性,笑战、笑弄风霜的姿容,映射和歌颂了高雅、贞洁的人的性格和气节。由于第一部分的音调渗透、贯穿,且有合尾性质,又使得第一部分与第二部分保持了统一性。最后是全曲的尾声部分,近似散板。它由各段固定的终止型乐句经变化后用泛音轻盈地奏出,最后结束在宫音上,将乐曲引向深远清雅的境界。如同乐者的吟颂,余音袅袅,回味无穷。

. 《梅花三弄》钢琴曲

王建中先生将《梅花三弄》改编为钢琴独奏曲后,不但保留了原曲的风貌,而且发挥了钢琴在音域、声部及和声上的优势,以丰富的织体变化、宏大浩瀚的气势,将曲子改编为一首在现代钢琴上展现中华古韵的优秀典范之作,特别是在用钢琴模仿古琴音腔的技巧上,更是达到一个前所未有的高度。
  全曲大致保持了古琴曲的十段结构布局。第一段相当于引子,钢琴奏出的中低音区的和弦音响,令人感到有寒冬阴郁的气息。第二、四、六段为反复出现的基本主题。在原曲第七、八、九段的基础上贯穿发展形成全曲中的高潮段落,乐曲亦有较大的展开。第十段在一曲柔和甜美的音乐作为结束段以后,尾声部分增添了一段音乐:在高音区如回声般地再现了基本主题的片断音调,以余音缭绕的清亮音响,生动地表现了她在丛中笑的意境。
  引子部分(1小节—28小节)
  乐曲的开始为原曲旋律发展的引子。使用了极低音区的八度前倚音和弦,在较宽的音域中体现出一种空旷深邃的意境。以pp的力度控制,演奏时应完全保持住左手的手型,并且与右手和弦紧密相连。延音踏板应每一个音换一次,保持和声的干净。第6小节是四个八度的五声音阶旋律,要弹奏的非常清晰、连贯,演奏时手腕要放松,指尖发力即可。
  第二段(29小节—48小节)
  第29小节开始是梅花主题的第一次出现,右手奏出乐曲的主题旋律。弹奏时与前一段要有明显的对比,音色要柔美、明亮。由于是复调技法,所以弹奏时右手的每一个音都要奏的清晰。
  第三段(49小节—61小节)
  第49小节开始的力度为中强,接着变成弱奏。它主要是模仿古琴中泛音与低音共鸣的音响效果。在弹下低音并踩下延音踏板后,通过泛音的充填,省去中音区的音,直接跳到高音的和弦,形成立体的音响空间。弹奏时要注意音与音之间的衔接连贯。第5455小节右手的十六分音符要弹出似连似跳的感觉。61小节双手均由pp力度奏出并做渐慢处理。


  第四段(62小节—94小节)
  第62小节开始为跨越三个八度的经过句,演奏时保持手型是十分重要的,同时手臂推动手腕快速并匀速地向上方移动,帮助手指准确地击键,音量控制为弱并伴随着渐强、渐慢,自然带出主题音。回到原乐曲的速度,梅花的主题由左手演奏,中强力度起,右手则运用了大量地平行四、五度音程,模糊了和声色彩,有着近乎于印象派音乐的效果。第6365677274等几个小节的左手低音四度、五度音程弹奏时气息要贯通,弹出一种幽远的效果。86—87小节、92—93小节是双手共同演奏的琶音,这正是对古琴刮奏的模仿,对于整首乐曲音色的体现至关重要。它充分表现了梅花与严寒抗争的动态,逐步深化旋律,将乐曲一步步推向高潮。
  第五段(95小节—113小节)
  第95小节是新的音乐主题出现。右手弹奏出五声调性旋律的音乐主题,左手是复调式的十六分音符伴奏音型。演奏时需注意右手主题音色的妩媚,左右手交替出现的音乐素材要相互呼应,此起彼伏。此段结尾的音调用四度五度音程使得音乐由妩媚变为空寂。
  第六段(114小节—142小节)
  第l14小节梅花主题再次出现。由三个八度的经过句带出主题音,调式由原来的F宫转为E宫,主题表达更为灵动。PP的力度,两手交替弹奏五声调式的分解琶音,似乎天地间一切都被冰凝住了,只有梅花的微颤令冰雪下的世界还有一丝灵气。琶音的弹奏要保持整体性、均匀性,双手的演奏要层次分明。133小节的双手琶音几乎横扫整个钢琴键盘,所以弹奏时要非常的辉煌、华丽。l36142小节是左右手十六分音符的弹奏,左手的音、音程要弹奏的重些,弹的生气蓬勃,140小节起可弹奏稍微枯燥一点,为下一主题的转调作铺垫。


  第七段(143小节—157小节)
  第143小节调式又再次转变,由E宫转到升F宫上。同时,乐曲的情绪也慢慢升腾起来。与前面平稳舒缓的音调产生了鲜明的对比,旋律线条大起大落,节奏也变得急促刚健。表现出动荡不安的气氛,突出刻画了梅花迎风斗雪的坚毅形象,将乐曲推向高潮。在弹奏这一段时,要用细腻的音色变化表达梅花不同的形象。147148小节演奏时要注意力度subpf的突然转换。149l55小节右手围绕着左手,在高低音区进行的两次对答,应把握好乐句语气的对比。
  第八段(158小节—180小节)
  第l58小节新的主题出现。主题乐句经过发展后,在l63小节开始将音乐拉宽后继续展开。166小节起音乐变得极为生动。左手的八度音程取代四五度音程,演奏时气韵要更充足。第l75176小节,以两串十二连音做铺垫,正是对古琴刮奏的模仿,主题在翻滚的琶音和双手的交替演奏中闪烁出现,充分表现了梅花与严寒抗争的动态,之后音乐渐渐沉寂。
  第九段(181小节—229小节)
  18l小节乐曲转回F宫调,音乐的表达更加热烈。sff的力度奏起后马上变为渐弱,经过四个小节的双手横跨三个八度的六连音后,音乐的主题又加以发展引用。将l2O小节起出现的音乐主题双手旋律的线条此起彼伏,大开大阖,音乐表现呈现风云之势203小节用反向八度的手法,气势磅礴的再现了乐曲的主题。弹奏时要运用全身的力量集中发力。2l7小节,乐曲渐渐趋于平缓。右手是一连串的琶音,弹奏的时候要轻巧、连贯,演奏出渐强渐弱的力度起伏。左手的主题弹奏旋律要丰满、幽远。228小节的断连音可渐慢弹奏,增大各个音之间的空间感和距离感,为听众留下想象的余地。229小节的四分音符,延长的时值不受原来音符时值所限,顺其自然消散,直到最后声音完全停止。

  尾声(230小节结束)
  最后一段的节奏标记为TernDo Rubato,节奏自由地,因此在弹奏上更需要下一番功夫。这一段以装饰音音型为主,所以弹奏时要注意乐曲的韵味。232234小节的切分节奏,要吟唱整句旋律从容淡定的感觉。237小节的三连音的渐强弹奏要略微有些急切,紧接着的附点四分音符安抚了这种急切的情绪,回归从容淡定的表达。乐曲最后一句,梅花的主题再次闪现,意境幽远、回味无穷。
  钢琴曲《梅花三弄》是一首具有一定演奏技术难度,但又极有欣赏价值的优秀钢琴作品,对于节奏感不强的演奏者来说比较难把握。整首曲子的主题也是这样突显完成的。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