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季度发行债券12万亿元 民企同比增50% 境外机构不断在加仓!

 小天使_ag 2020-04-05
摘要
【一季度发行债券12万亿元 民企同比增50% 境外机构在加仓!】央行5日早间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发债融资,真香;中国债券,真香。一季度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余额为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同时,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为597.0亿元。(上海证券报)

  央行5日早间发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发债融资,真香;中国债券,真香。

  一季度债券市场共发行债券12万亿元,同比增长14%;余额为103万亿元,较上年末增长4%,市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同时,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为597.0亿元。

  企业融资成本降低

  在发行的债券中,公司信用类债券共发行3万亿元,同比增长35%;净融资规模超1.7万亿元,同比多增8000多亿元;发行量与净融资规模均处于历史同期高位。

  关于市场关注的民营小微企业,一季度民营企业发债约2100亿元,同比增长50%;净融资规模约930亿元,创近三年来新高。

  债券发行规模增加的同时,债券融资成本在降低。

  今年以来,央行出台多项措施,保证流动性合理充裕,市场利率进一步走低。在这一大背景下,企业债券融资成本持续走低。

  反映债券市场融资成本水平的“建行-万得银行间发行指数”显示,一季度债券发行成本稳步下降,在3月中旬达到近期低点后小幅反弹,目前在60-63区间波动。

  从目前公布的政策看,后续债券融资规模将进一步增加,融资成本有望进一步降低。

  近期召开的国务院常务会议要求:

  ——支持金融机构发行3000亿元小微金融债券,全部用于发放小微贷款。

  ——引导公司信用类债券净融资比上年多增1万亿元,为民营和中小微企业低成本融资拓宽渠道。

  民生银行首席研究院温彬指出,“1万亿元”这一举措有助于优化企业融资结构,而且目前市场利率逐步下行,信用债发行利率也在下行,这有助于降低企业的融资成本。

  中国债券受境外投资者热捧

  对外开放方面,央行同时公布的数据显示,一季度,银行间债券市场新增境外法人机构26家,境外机构净增持量为597.0亿元。

  截至3月末,共有822家境外法人机构投资者进入银行间债券市场,持债规模2.26万亿元人民币。

  中央结算公司近日公布的数据,也印证了外资增持中国债券的趋势。

  其数据显示,3月份境外机构投资者的债券托管量为19578.17亿元,较2月增长62.17亿元,这已是外资的连续16个月增持。

  富时罗素近日公布的3月分类评价结果显示,中国债券的市场准入等级继续保留在可能从LEVEL 1上调至LEVEL 2的观察名单。

  富时罗素表示,认可中国监管层为改善中国政府债市场准入而作出的努力。“近期,中国方面宣布了一系列旨在增加市场准入的措施,包括投资机构可以和三家银行进行外汇交易,可选择更长的结算周期,扩大国债期货的参与度等等。” 富时罗素也提及,财政部2020年将增加续发国债也有助改善市场流动性。

  债市运行总体平稳

  疫情对实体经济造成了冲击,市场也颇为关注债券市场违约问题。

  此前,央行副行长陈雨露介绍,从目前的情况来看,疫情的发生并没有直接导致我国债券市场违约率的提高,国际金融市场动荡的外部冲击也没有带来我国债券市场的巨大波动。所以我国债券市场运行目前总体平稳。

  2月份以来,据统计,债券市场的违约规模维持在正常水平,其中首次违约企业的家数比去年同期明显减少。

  疫情发生以来,银行间市场交易商协会做了三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要快速。设立债券注册发行的“绿色通道”,特别是对受疫情影响比较大的企业,在发行环节方面提供快速服务,有效化解企业资金可能出现的接续风险。2月份,企业合计发行债券的规模是7500亿,这个规模是去年同期的2倍多。

  二是要便利。企业债券的发行,一方面要延长注册和备案的有效期限,同时减免债券发行的登记、交易和托管方面的有关费用。

  三是提前化解。也就是采取多种手段,提前化解可能出现的违约风险。在坚持市场化、法治化原则的基础上,对有需求的企业开展债券的展期、置换等工作,提前化解违约风险。2月份以来,银行间市场已经有大概51亿元的债券完成了多元化的处置。

  上述措施使我国债券市场直接融资机制在特殊时期发挥了非常有效的作用,市场整体情况也是稳定的。

(文章来源:上海证券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