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揭秘“邮资已付”戳,你懂得多少?

 打杂儿的 2020-04-05

2003年4月1日起,“邮资已付”邮戳在我国全部停用了!“邮资已付”邮戳在我国的启用日期,早于1878年我国第1套邮票“大龙邮票”的发行。该戳限加盖在整寄整付、整付零寄10件以上的大宗邮件上,是表示邮资付讫的意思。在我国清代、中华邮政时期,都曾使用“邮资已付”邮戳。新中国成立后,继续使用该邮戳处理大宗邮件。1954年,邮电部才对“邮资已付”邮戳的式样作出规定,统一为30mm八角方形,并于同年12月8日启用。

此后,在将近50年的使用过程中,邮电部对“邮资已付”邮戳,在保持其尺寸为30mm和八角方形的基础上,曾多次修改该邮戳的格式与文字。如有地名与局名戳、带少数民族文字的双文字戳、有汉语拼音地名戳、带邮政编码的戳、外文文字戳等;还曾区分为“国内邮资已付”、“机要通信邮资已付”、“港澳邮资已付”、“台湾邮资已付”、“特快专递邮资已付”、“国际邮资已付”等不同邮件的邮戳;并出现过一些非规范的“邮资已付”邮戳。该戳使用初期,“邮资已付”邮戳实物与普通邮政日戳一样,都是柱状手戳,使用时劳动强度很大。后来有人在戳上加装了一个横的把柄,如同榔头状,用时省力方便。随着科学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又出现了盖戳机,对那些信封状、厚度小的大宗邮件进行机盖,大大提高了工作效率。有时,“邮资已付”盖戳机上还加装邮政宣传戳或水波纹线。但形状复杂或厚度大的邮件仍只能使用手戳,形成手盖戳与机盖戳长期并用的局面。由于“邮资已付”邮戳品种的多样化,自然引起了许多集邮者的收藏兴趣,有的组编成“邮政历史类”邮集参加邮展,有的利用戳上的地名作为专题信息,在“专题类”邮集中加以利用。

上世纪80年代以来,电脑与网络技术在邮政系统迅速普及,使大宗邮件的处理方式也发生了变化。使用“邮资已付”邮戳处理大宗邮件而免贴邮票,有利于提高工效和降低成本,这是该戳的优点。但从邮政业务管理方面来说,长期存在着国家较难实施邮资的准确计费收取等问题。特别是有的邮局为了完成业务指标,违规低资费收寄邮件的现象时有发生;甚至为了本单位的利益,不惜瞒报或截流实际收入,造成大家邮件的邮资“跑、冒、滴、漏”,使国家蒙受损失。而随着邮资机功能的逐步改进与完善,既可直接、快速处理厚度小于12mm的大宗邮件,又可打印出邮资机签条,应用于厚度大、形状复杂的邮件,并可进行资费统计、联网管理等。因此,近10多年来,我国邮政部门一面进口邮资机,一面也自行研制、生产邮资机,配置各地邮局使用。

1998年4月,邮政总局宣布要逐步缩小“邮资已付”邮戳的使用范围,并将于次年起停用该戳。同年11月,北京市邮政局在东四和建国门邮局试用“大宗邮件称重收寄系统”,以“邮资凭证标签”取代“邮资已付”邮戳。1999年7月,北京邮区全面停用该邮戳,用邮资机和“称重收寄系统”处理大宗邮件,大宗业务的收入明显增多。但国内其他省市因条件不成熟,仍沿用“邮资已付”邮戳。至2002年,我国的电子化邮政局、所已十分普遍,建立起三级综合计算机网络,具备了邮资机联网管理的条件。按国家邮政局的要求,县级邮局在去年10月底停用“邮资已付”邮戳,今年4月1日起终于在全国停用了。长时期以来,许多集邮者一直关注着我国“邮资已付”邮戳使用过程中的变化,并适时收集各种实寄邮品。有的进而收集邮资机符志和签条,或开辟自动化集邮这个新的集邮领域。

现在,“邮资已付”邮戳在我国停用了。但包括美、英、法、德、日等发达国家在内的绝大多数国家并未停用这种邮戳,许多国家或地区在广泛使用邮资机的同时,仍保留和经常使用机盖或手盖的“邮资已付”邮戳。原因是:邮资机的优势是工作效率高,有利于加强业务管理,可以有效地堵塞“跑、冒、滴、漏”现象;而不足之处是投资和维护工作量均较大,以致运行成本稍高。邮资机的不足之处正是机盖或手盖“邮资已付”邮戳的长处,所以,就世界邮政范围而言,“邮资已付”邮戳尚看不出被淘汰的趋势。所以,有的集邮者认为,一旦邮政系统的业务管理得到有效的加强,“邮资已付”邮戳很可能会在我国重现。戳类主要是指邮政部门加盖在邮票和邮件上的戳记。戳有邮政日戳、邮政通知戳、邮资已付戳、邮资机盖戳、滚筒戳、挂号戳、回执戳、无着邮件戳、免资戳、信箱开出戳、欠资戳、退信戳、军邮免资戳、火车邮局戳、轮船邮戳、纪念邮戳、邮票发行首日纪念邮戳、风景邮戳等。

邮资已付日戳画上句号

邮资已付日戳在中国至少已有130年的历史。中国现存实寄封上最早的邮资已付日戳是清代上海海关兼办邮政时期1872年2月22日使用的英文“CUSTOMHOUSESHANGHAIPAID”椭圆形双圈日戳。

中华邮政时期,曾使用过八角方形、正八边形和圆形的“邮资已付”日戳,戳面在早期为英文或中英文,后以中文为主。如1948年广州的邮资已付日戳,戳面的四个倒角很小,戳内无框格,上方为右读中文“国内邮资已付/广州”,中间是汉字竖排3行表示的年月日,下方为英文“DOMESTIC/POSTAGEPAID/CANTON”。

在解放区,抗日战争后期和解放战争时期,晋冀鲁豫等解放区使用过“准予付邮”等邮资已付戳记,用于新闻纸类。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仍沿用旧有邮资已付日戳或新刻,未加统一规定。如1952年上海使用的由邮政业务宣传戳和邮资已付日戳组合的滚轮式戳,邮资已付戳戳面接近正八边形,宣传戳戳面文字是“写信封时,请加注邮递区号”和“邮票请贴在信封正面左上角”(指当时用的直式信封)。

从1954年到1995年,邮电部5次规定邮资已付日戳式样。由于我国幅员广大,新式日戳多由中心城市向边远市县逐步推广,新旧日戳混用现象非常普遍,非规范日戳也常见。

1954年12月8日开始使用的国内邮资已付日戳为30毫米八角方形,戳面分为不等距三格。“国内邮资已付”字样和地名分列在较宽的上下格,中格较窄,再分为两格:日期字钉槽居中,右为戳号,均用阿拉伯数字表示。但实际使用中有多种非规范格式,如上格文字为一行或两行,戳号均刻在下格。或把中格分为3部分。

1962年起使用的国际邮资已付日戳,上格为法文“TAXEPERCUE”,下格改为汉语拼音地名,中格与国内邮资已付日戳相同。

1977年3月起将国内邮资已付日戳改为三格等距,文字采用等线体,中格不再分格,戳号从原中右格位置移至下格。

1985年7月27日邮电部规定邮资已付日戳分为国内、港澳、机要通信、国际4种。外形不变,戳面布局与1954年规定相仿,恢复较窄中格。除机要通信邮资已付日戳外其余3种在下格地名下不刻局所名或编号,改刻邮政编码。但北京的日戳除极个别外继续使用局所号,未刻邮政编码。一些地方的邮资已付日戳虽加刻邮政编码,但仍为三格等距。

一些邮局使用非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如腰框式中格、类似于邮资机符志的组合式邮资已付戳,有的使用当时试用的第四批简化字,少数将局名和邮政编码同时标注。

1989年10月1日起北京、上海、广州邮政互换局向台北直封航空函件总包,在寄到台湾的邮件较多的省市刻制“台湾邮资已付”日戳,规格式样同国内邮资已付日戳。1984年11月1日起开办的国内特快专递业务,由于不贴邮票,需交纳邮费,一些邮局开始使用“国内特快邮资已付”、“特快专递邮资已付”等日戳。

1990年7月开始,陆续在北京、上海、天津、江西、浙江等省市一些邮局试用储墨式日戳,其中也有邮资已付日戳。随着电子计算机在邮政业务中的推广,1993年起出现打印日戳,其中用于特快专递邮件的有打印邮资已付日戳。

在经过北京邮局1992年1月1日起正式试用(实际从1991年就有支局试用)的基础上,邮电部1992年6月17日决定将多种邮资已付日戳合并为2种,除保留机要通信邮资已付日戳一种外,将国内、港澳、台湾、国际4种邮资已付日戳合并为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T.P.”日戳一种。戳面布局不变。并要求在1993年6月30日前更换完毕。

1995年6月16日邮电部规定,邮资已付日戳仍为2种: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T.P.”日戳和机要邮资已付日戳。主要改变是取消戳内的格线和邮政编码,恢复标示邮电局所名称省会城市不冠省区名称。拨轮式日戳的年代有全4位表示或2位简称表示法,月、日、时均以2位数表示。

1998年4月邮政总局曾经宣布,从当年5月1日起邮资已付日戳的使用范围将逐步缩小,争取到年底彻底取消邮资已付日戳。特快专递的邮资已付日戳停用后,使用特快专递EMS日戳作为已付邮资凭证。北京一些邮局用于大宗邮件的邮资已付日戳已逐步被标有邮资数额的邮资机符志取代。当年年底在东四邮局和建国门国际邮电局试用成功的“称重制签系统”邮资标签从1999年7月1日在北京邮区推广,同日北京邮区全面停止使用邮资已付日戳。据北京数家大宗邮件收寄局的统计,业务收入有明显增长。遗憾的是,全面取消邮资已付日戳的目标并未实现。看来,在没有切实可行的替代方法之前,彻底取消邮资已付日戳有相当的难度。

2002年10月9日,国家邮政局的消息称,今年10月份,全国所有县局一律停止使用邮资已付戳;明年年初,全国范围内停用邮资已付戳。取而代之的将是联网管理的邮资机。从日前收到的大宗邮件看,大多省市使用邮资机,一些省会城市还在继续使用邮资已付日戳(图23),由此看来,此次取消邮资已付戳可能是自下而上逐步推开。

为此,国家邮政局根据“便于管理、适应集中、方便用户”的原则,将调整大宗邮件收寄局的数量,原则上县以上城市设一个大宗邮件收寄点,省会一级城市可适当增加,具体数量由各省(区、市)局确定,并要求在12月底将局所名称、邮资机表头数据等信息报国家邮政局公众服务部备案。在今年国家邮政局与各厂商签订的购置邮资机协议中,已要求各厂商把现用的邮资机以及新购的邮资机进行联网管理,实现远程预置邮资、统计汇兑报表等功能,真正发挥邮资机管理邮资的作用。国家邮政局还下发了《关于综合治理跨界揽收、低资费收寄邮件的通知》,要求制止跨省(区、市)与邻近省(区、市)周边地区跨界揽收邮件的违规行为。

为加强管理,制止邮资的跑、冒、滴、漏,印有二维条码的邮资标签已在北京、福州的邮件自助收寄机签条上试用,便于稽核。由于目前中国邮政涵盖全国16361个电子化支局(所)的三级综合计算机网已经建立,实现了邮政生产信息的采集、传输、存储、处理,综合利用,为邮资机联网提供了平台和技术支持。1998年未能实现的彻底取消邮资已付日戳,明年年初可望实现。

在使用邮资已付戳的百多年来,由于它没有邮票那样漂亮,往往被随手扔掉。又因很多盖在牛皮纸上,品相好的不多,早年的实寄品已不多见。其中一些特殊戳更为少见,如为处理临时出现的大宗邮件而应急刻制的无时间邮资已付戳,北京王府井(八面槽)自动化邮局设置的投币式自动收信机1958年10月1日启用的圆形“国内邮资已付”日戳和“挂号邮资已付”日戳,以及字钉错置的趣味戳等。包裹单上也有打印的“国内包件邮费已收”戳或盖印的“国内包裹邮资已付”戳。

2002年2月1日,中国邮政发行《保护人类共有的家园》和《中国鸟》新普票,同时停售《民居》和《长城》普票。由于新普票(第一组)的面值不全,在一些既无邮资机又无纪念邮票可卖的小邮政局、所出现了国际邮件等无合适拼贴邮票的现象。为应急,临时准许这些局所使用临时填写邮资金额的“T.P.”矩形邮资已付戳。这些戳记随着4月新普票(第二组)的发行而停止使用,在邮政史上留下了短暂的一页。

有兴趣的集邮爱好者,不要错过收集邮资已付日戳的最后机会。

八角形“邮资已付”日戳之分类

邮资已付日戳是代资戳的一种,是表示邮资付讫的邮政日戳。新中国从1954年起规定国内邮资已付日戳式样规格为八角形不等距,30×30毫米。以后随着邮政业务的发展又陆续增加了国际、机要、港澳、台湾邮资已付日戳等数种邮资已付戳。这几种邮资已付日戳的戳式、盖销方式,戳的材质等亦数度变化。为了研究和叙述的统一,笔者认为邮资已付日戳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类:

一、按使用范围分可分为六类:

1、国内邮资已付日戳。是表示国内邮资付讫的邮政日戳,限盖于交寄10件以上的国内整付零寄和整付整寄的邮件上。1993年以前有全汉字式;1993年6月30日起改为中法文对照;1995年8月起改为取消框内格线的新式邮资已付日戳。在自治区内少数民族文字与汉文并用。

2、国际邮资已付日戳。用于交寄大宗国际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1962年正式启用,有全外文、加刻邮政编码(1985年起)、中法文对照(1993年6月起)和新式邮资已付日戳4种。

3、港澳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港澳地区大宗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其特征是上格内刻“港澳邮资已付”汉字。1985年加刻邮政编码,1993年6月起,改用中法文对照的邮资已付日戳。

4、台湾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台湾大宗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在寄台湾邮件较多的省市刻用。有全汉文、加刻邮政编码两种。1993年6月起改用中法文对照邮资已付日戳。

5、机要邮资已付日戳。专用于交寄机要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戳上格刻有“机要通信邮资已付”以示区别。

6、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表示特快专递邮件资费付讫的邮政日戳。1980年起陆续刻用,邮戳戳面上一般有“特快专递邮资已付”、“(特快)”、“速递”、“EMS”(特快专递英文缩写)、“DEM”(国内特快专递英文缩写)等字样以示区别。

二、按盖戳方式分,可分为手盖邮资已付日戳和机盖邮资已付日戳两类。手盖戳均使用黑色油墨,机盖戳均为红色油墨。机盖戳又有单戳和组合戳两种。单戳除八角形外,笔者还藏有一种正方形的异戳,上海82(支)使用。组合戳亦有与宣传戳、与波纹戳、与双圆日戳组合等几种戳式。

三、按使用功能分,可用为通用邮资已付日戳和专用邮资已付日戳两类。1993年6月30日起改用的中法文对照邮资已付日戳和1995年8月起的新式邮资已付日戳除标明专用的外,均为国际国内通用邮资已付邮戳。专用邮资已付日戳除国际、港澳、台湾、机要、特快专递邮资已付日戳外,还有邮局内部专用类,如“印刷”、“挂刷”、“包刷”、“平刷”、“分拣”、“营业”等,均在邮资已付日戳戳面上刻出汉字以示区别。

四、按使用场所分,可分为邮局、邮电支局、邮电所使用的三类。邮局使用的又可细分为省(市)局、市局、县局三种支局及所使用的均在邮戳上刻出。

五、按戳面所刻文字分,可分为全汉文,全外文,汉、法文,汉、法文和汉语拼音字母、汉文与少数民族文字并用等几种。

六、按戳面式样分,可分为三格不等距、三格等距、回字形、国家标准(GB标准)和新式无格式五种。

七、按戳质材料分,可分为钢质邮资已付日戳(5、6等)和胶质邮资已付日戳(即储墨式邮资已付日戳)两种。新式邮资已付日戳除常见的字钉式外,还增加了拨轮式1种,其区别就是世纪年号,字钉式仍为4位数,拨轮式改为2位数,月、日如是一位数,可要前置“0”变为2位数表示。

八、按部颁规格标准分,则可分为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和非规范的邮资已付日戳两种。非规范的邮资已

新中国刻制的第一种邮资已付戳为北京戳,1949年10月17日正式启用。

平台声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