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什么革命后的法国人支持拿破仑称帝?

 听雪楼75iz4v14 2020-04-05


团长说:人们革命的目的在于创造一个更为公平的秩序,但如果革命后人们没有过的更好反而更差了,那么革命政权将难以稳固,在经历过罗伯斯比尔的恐怖统治、热月党人和督政府的争奇斗艳后,人们开始无比的怀念旧制度,拿破仑的登台已是顺理成章。
法国大革命最戏剧化的一幕,莫过于拿破仑称帝。法国人付出40万生命的代价,花费了数年时间,才建立了没有国王,人人自由平等的共和政府。但在10多年后,法国人却猛然将其抛弃,迎回了一个比路易十六还要专制十倍的拿破仑。当拿破仑将冠冕戴在自己头上时,大部分法国人出人意料的表示了默许。为什么曾经号称要推翻一切君主的法国人竟然甘愿匍匐在一个独夫的脚下,其中的原因耐人寻味。


雅各宾的恐怖统治后,人民开始怀念旧制度

法国大革命初期,人们希望建立的是一个人人自由平等,没有特权,所有法国人相亲相爱的美好社会。人们怀着巨大的热情发动了起义,并强迫国王废除了所有的特权。当国王回到巴黎后,国民议会已经完全掌握了大权,在立宪派的主导下,议会正试图建立一个君主掌握行政权、议会掌握立法权的立宪君主国。到了这一步,法国大革命中的有产者已经基本满意,革命似乎应在这一时刻宣告结束,但事态的发展超出了所有人的预料。

在立宪派著名的领袖米拉波死后,事态开始急转直下,法国内部的保王党开始组织起义进行反扑,外国的君主也派遣军队入侵法国,而法国原本就严重的财政问题依然没有解决。在这种内忧外患之下,议会不得不采取极端的政策来应对危机。


为了对付内部的保王党和外国军队,议会被迫进行全国总动员,有超过120万的法国男人成为预备役,整个法国变成了军营。为了解决财政问题,国民议会通过没收贵族和教士的财产来解燃眉之急,无数的贵族被杀,剩下的则逃到外国加入保王党,这使得法国进一步的分裂,由于这种对贵族毫不留情的打压,法国军队中的军官(都是贵族)被迫逃亡,失去军官的法军在短时间内连遭败绩。

在双重危机下,革命政权风雨飘摇,在这种背景下,立宪派那种妥协温和的声音再也无法存在,主张坚决镇压一切反对者的激进派逐渐占据主导。其中最激进的莫过于罗伯斯比尔,在讨论是否要处死国王时,罗伯斯比尔大声的说:“我们必须要处死国王,因为如果不处死他,革命就是有罪的,因为我们是正义的,因此他必须死。”从1789年到1794年,一个个党派上台,一个个党派又被消灭,每次新上台的党派都比上一个更残暴,每一次付出的牺牲都比前一次更大,最终,最激进的罗伯斯比尔掌握了大权。

罗伯斯比尔的权力之路是血腥的,他先是鼓动议会杀死了国王,之后又出掉了吉伦特派,最后甚至将屠刀伸向了自己的战友丹东和德穆兰。为了维护自己的统治,罗伯斯比尔不断的屠杀异己。在他当政的时间内,每天都要杀掉50人,两个月内,一共杀了3000多名政敌,罗伯斯比尔取消了任何司法审判程序,认为对待敌人应该毫不留情,他的名言是:“没有美德的恐怖是邪恶的,没有恐怖的美德是软弱的。”

罗伯斯比尔最喜爱的事情,就是在议会上四处打量,一旦看到有人唯唯诺诺就揪出来杀掉,这种滥杀让整个巴黎陷入了恐惧之中,所有人都如此畏惧罗伯斯比尔,以至于他们处于极度的畏惧进行狗急跳墙式的反抗。热月政变,实际上就是人们再也不堪忍受这种朝不保夕的日子,出于最基本的自保本能进行的反抗,当罗伯斯比尔登上断头台时,几乎没有人为他流泪。

罗伯斯比尔死的那一刻起,人们对革命彻底失去了耐心,他们原以为革命会改善他们的生活,但实际却让他们朝不保夕,至罗伯斯比尔死亡时,整个法国已在这场革命中死去了40万人,而当时法国的人口不过才2000万,而作为首都的巴黎,几乎月月都有暴动和巷战,整个街道上枪声不断,不断有人头被插上枪尖。另外,由于革命后全国秩序崩溃,导致各地的治安一片混乱,各地的暴民抢掠粮食,使得商路中断,因为没有人运粮,导致巴黎长期处于饥饿之中,巴黎市民因为饥饿则更加激进的革命,从而导致不可解的循环。

(罗伯斯比尔之死)

革命前,虽然贵族作威作福,没有言论自由,但人民好歹可以吃饱饭,过上基本安宁的生活,而革命后连基本的吃饭和生存都成了问题,在这种背景下,法国人开始厌倦革命,开始怀念国王统治的日子。朱学勤把这一现象称作还俗,人民出于激情或许会一时出家,但大部分人终归是要还俗的,革命的目的是为了今后更好的还俗,如果革命达不成这一目的,他必将被人民抛弃。

毕竟除了少数理想主义者和野心家外,大部分人还是要过柴米油盐酱醋茶的平凡日子。拿破仑看准了这一点。


拿破仑恢复了部分旧制度

对于在军队中成长的拿破仑来说,他比任何法国的革命家都要清楚民众的需求,拿破仑深知:“民众并不渴望自由,他们只是厌烦了他们的主子。”人民最终要的不是虚无的自由,而是和平与财富,共和国没能处理好这个问题,因此共和必然失败。

拿破仑的取胜固然有其掌握部分军权的原因,但最主要的是他知晓法国人的真实需求,因此才能获得法国人长期的支持,而不是昙花一现。在除掉虚弱的督政府后,拿破仑开始恢复法国的秩序。对于当时法国残存的两派,保王党和雅各宾派,拿破仑对前者进行拉拢,对后者进行无情的镇压,拿破仑深知,保王党虽然保守,但是保守是利于稳定的,而雅各宾的主张只会让社会越来越乱,因此他采取了拉拢保守派打击激进派的策略。

除此之外,拿破仑还开始恢复天主教,拿破仑认为法国大革命之所以如此混乱就在于人们不信宗教,拿破仑名言是:“可以没有上帝,但不能没有宗教,宗教是现世的,他是一种秩序。”这句话现在想来,不得不说是极为深刻,后来的共产主义、民族主义和自由主义普世价值,又何尝不是一种无神的宗教呢?拿破仑认为大革命主张的价值观不能提供稳定的秩序,因此必须要恢复天主教。因此,拿破仑让教皇为自己加冕,归还了教士的田产,重新开设了教堂,虽然拿破仑自己对上帝无感,但他明白上帝对维持法国的秩序和自己的统治至关重要。

除了内部的整肃,拿破仑对外还节节胜利,使得反法联军不得不屈从于拿破仑的统治。大革命时期的两大外患,内部的保王党叛乱,饥荒和治安危机以及外部的反法联军,都被拿破仑剿灭。当拿破仑成功之日,法国人将拿破仑视作神一样崇拜,当拿破仑举办称帝投票时,几乎大多数人都投了赞成票,虽然拿破仑做了手脚,但大部分法国人依然默许了他的行为。

在10年前,巴黎人还在叫嚷着要处死路易十六,但如今他们却对一个新的独夫欢呼雀跃,拿破仑的成功充分证明人民最后还是关心秩序和物质生活。大部分人可以一时出家,但终归是要还俗的。


法国的国情成就了拿破仑

拿破仑的成功不是偶然,而是法国国情的必然,拿破仑曾经为自己的称帝辩解,说自己如果在美国也会是华盛顿,在法国则只能是拿破仑,这句话并非虚言。

法国大革命是受美国独立战争启迪的,法国大革命初期的骨干巴伊和拉法耶特,都深受美国理念的影响,他们渴望复制美国的成功,用一场温和和折中的方式建立新国家。但是他们不知道,法国险恶的内外环境使得维持一种妥协和中立非常困难。

美国革命的成功之所以能顺利的保留和发扬在于美国是一个由清教徒建立的新国家,从一开始就没有封建制度和贵族,因此阻挠革命的力量要小得多。但法国完全不同,法国是欧洲君主专制和封建主义最强的国家之一,旧体制让贵族和教士们获益颇多,如果要打碎旧制度,势必触犯他们的核心利益,这使得革命的内部阻力会非常巨大。

而更重要的是,在君主专制国家密布的欧洲,如果一国发生革命并成功,那么势必会在他国引起连锁反应,从而造成一系列君主国的崩溃,因此无论是出于家族利益还是阶级利益,欧洲各君主国都会对革命的法国进行反扑。在这种极为恶劣的情况下,议会只能采取最极端的方式予以应对。

当一个国家内外交困时,几乎不可能诞生优良的民主制度,因为只有专制才能解决重大的危机,危机越多越大,就越专制,无论是法国、俄国还是中国,其革命走势之所以越来越激进,和其多灾多难的国情不无关系。历史的经验告诉我们,适当的危机可以促进民主转型,但如果危机超过了民主制度承受的能力,则会走向反面,这乃是法国、俄国、中国、伊朗、魏玛德国都验证过的道理。

今天美国遭遇挫折,对于我国,不一定是坏事,按照历史的经验,内部的动荡加上外部的入侵,只能诞生一个更为恐怖专制的政权。





拿破仑王朝讲述了拿破仑家族三百年的兴衰史,从中你将能看到拿破仑是抓住历史时机,让自己的家族成为欧洲显贵的,本书作者是拿破仑基金会资产主管、第一帝国史专家皮埃尔·布朗达,他将揭露波拿巴家族走向巅峰的秘密。从中你将一窥拿破仑家族三百年不败的管理智慧。启发当今时代的家庭、家族和企业的管理与发展。他们秉承“进攻和分工”的族训,成员团结在家族的共同目标之下,重视亲情、传承和教育,一代代积累,迈向贵族之巅。他们凭借着家族的向心力和过硬的实力,在欧洲四大家族之中独树一帜。

还附送拿破仑家族家谱。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