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郑捕头 2020-10-20
梁左:1957年9月3日出生,北京人,作家、编剧。毕业于北京大学中文系,1980年代与姜昆等人创作相声《虎口遐想》、《特大新闻》、《小偷公司》等,1990年代开始与英达一起创作情景喜剧,代表作品《我爱我家》、《闲人马大姐》等。2001年5月19日,梁左因突发性心肌梗塞在家中去世,年仅44岁。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1978年。初春。北京大学。

夜幕降临,32号楼一间简陋的会议室里,中文系文学专业的师生正聚集在一起举行全班的第一次班会。

这次班会似乎没什么特别之处,无非就是选班长,选学习委员,选生活委员和文艺委员。不过非比寻常的是,这些同学们年龄差异非常大,最小的18岁,最大的已经31岁。

这些人能在大学校园聚到一起很不容易。他们当中没有几个是应届高中毕业生,多是来自煤矿、油田、毛皮厂的工人,或是刚从农村归来的下乡知识青年。在刚刚过去的十年浩劫中,很多人早已荒废学业,上一年突然恢复的高考又让人有些措手不及。

班会上同学们眼神发亮,略带着家乡口音互相点头问好。中文系七七级文学专业师生的北大岁月,于这一天正式开始。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梁左和同宿舍的北大同学,右四为梁左

全班最早有38个学生,后来北大考虑到北京市30岁以上大龄的高分考生较多,又安排了一些家在北京的走读生入读,这个班被安插进10个人。由此班里的学生变成48人。

这些人中有一个眼睛不大、戴着眼镜的同学,学号7710014,名叫梁左。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北大学籍卡上的梁左一寸照

梁左1957年9月3日出生于北京,同学们看到的他不满21岁。今天看来这个年龄进入大学已算“高龄”,但当时梁左与很多大龄同学相比,还属于班里的小字辈。

入学之前,梁左在北京郊区平谷的王辛庄插队。1976年梁左进村当知青的时候年龄很小,在村里也只劳动了两年时间,插队资历并不算老,但他学会了一口流利的平谷话。

对于梁左这个本事,他的大学同宿舍同学郭小聪非常服气。同时期郭小聪也曾在北京另一个郊区延庆插队四年,也没有学会当地的方言。平日听到延庆人说话他能立刻听出是延庆话,但如果让他直接表达他说不出来。郭小聪认为,梁左有语言方面的天赋,平时特别留意生活中的语言。

对于1977年忽然来到的高考,很多年轻人心有企盼,但多少又有些准备不足。

1977年10月,广播和报纸上发布消息称当年要恢复高考,但没有确定具体时间。全国各省市最终考试的时间不一样,梁左所在的北京考区,将时间安排在当年12月10日和11日两天,考试科目包括数学、语文、政治、历史地理四门。

260分过线,北大文学专业的录取分数为320分。

由于高考的时间与往年和其后都不同,学生们的入学时间也相应发生了变化。梁左以及同学们入学报到的时间是1978年2月28日,当年2月份的最后一天。

入学当天,同学们基本都没有家长来送,尤其是男生,很多人入学前就是工农兵,得到过社会历练,一个个都感觉自己已经是老爷们儿,大部分人自己扛着行李就来校了。班主任对郭小聪说,你是北大附中毕业的对校园比较熟悉,你就带同学们转转吧。从广西来的岑献青同学走到未名湖边就愣住了:哎,这水怎么不流啊?从小在广西长大的她没来没见过冰,感觉非常新鲜。

不过梁左是家长陪着来大学报到的,而且不仅有母亲谌容陪着,母亲还带来了妹妹梁欢。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谌容、梁左、梁天等家人在一起

梁左考上大学的消息在院里传开后,邻居们纷纷来梁家道贺。谌容高兴地为儿子准备了从里到外全套崭新的衣服和行装,包括毛巾和香皂。在那个还在用布票和工业券的年代,这些装备让站在一旁九岁的梁欢羡慕不已。谌容见状对梁欢说,等你将来考上了也给你一套。或许是物质刺激,或许是大哥的榜样力量感召,11年后梁欢也考入北大,而且同样为中文系文学专业,教她的老师中还有梁左的同学。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左起依次为梁左、谌容、梁欢、范荣康(原名梁达)、梁天

作家谌容当时已经有不少作品面世。谌容原籍四川巫山,生于湖北汉口。1957年谌容毕业于北京俄语学院,任中央人民广播电台音乐编辑和翻译,后在北京五中当过俄语教员。她曾三次到农村体验生活和劳动,其中一次她在山西汾阳一个叫万年青生产队的小村与村民共同生活,1975年根据这段经历谌容写出她的第一部长篇小说《万年青》。到八十年代,谌容创作的《人到中年》等小说,奠定了她在中国当代文学的地位。

梁左:北大中文系的日子(一)

潘虹主演的电影《人到中年》

梁左的同班同学陈建功很早就认识谌容。入学之前陈建功曾经当过十年的煤矿工人,1973年开始发表小说。入学的时候,陈建功和谌容一样也没有进入作协,只能算业余作者,如果按照文学辈分,他俩应该互相称呼名字,而谌容又是梁左同学的母亲,以此来论陈建功又应该称呼她为阿姨。

尽管梁左也当过两年知青,但与一些带着“光环”入学的同学相比,他差不多是一张白纸。为显得老派一些,梁左平时最常穿的衣服,是一件青灰色的中式对襟棉袄。同学们都猜,这件衣服是他父亲的。

梁左一入学就四处打探同学们的底细,询问他们入学前都发表过哪些作品,从而了解到班里果然藏龙卧虎,不少人身手了得。

入学前,陈建功已经在给电影厂写电影剧本,黄蓓佳也发表过不少小说,她来京报到的消息还登上当地报纸,“热烈欢送我省青年作家入学北大”。爱好写诗的郭小聪在插队期间,常去县里参加创作班,按工分领钱交回队里算是出工,被延庆老乡称为“知青贵族”。

打探到底细后梁左激动得直哆嗦,一有机会就拿出小说初稿向哥哥姐姐们讨教,不料大家都谦逊得直摆手:得得得,回家问你妈去。

未完,待续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