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世界遗产之黎巴嫩篇(5个)

 乐乐龙饲养员 2020-04-05

Lebanon

黎巴嫩 世界遗产分布图

1安杰尔 (1984)

2巴勒贝克 (1984)

3提尔城 (1984)

4比布鲁斯 (1984)

5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 (1998)


1   黎巴嫩 安杰尔 (1984)

Anjar

建于公元714年的安杰尔考古遗址,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东部的贝卡地区。安杰尔城最早的建筑是一座宫殿,四周由连拱廊环绕,部分结构已得到复原,为现存最重要的大规模倭马亚王朝遗址。安杰尔是由卡利夫·瓦利德一世于8世纪初设计建立的城市。其废墟表明,其整体布局井井有条,使人联想起古代的宫殿,如今,安贾尔成为倭马亚城市规划设计的唯一见证。

安杰尔真正让人感念的是它在人类历史上所呈现的“包容性”。它在一段刻意被忽略的种族屠杀记忆中扮演着比其历史更辉煌而夺目的角色。人们都知道犹太人在二战时遭到纳粹的屠杀,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150万的亚美尼亚人在土耳其境内遭到屠杀的事情有多少人知道?奥斯曼帝国因为种族歧视及大民族沙文主义,在1915年至1919年,屠杀了150万亚美尼亚人。就在这个集体屠杀事件中,位于黎巴嫩山谷内的小城安杰尔却接纳了五千多名从土耳其逃难而来的亚美尼亚人,让他们在最艰苦的时候在这里避难定居。1939年,别卡流域的安杰尔是一片沼泽地,流行着包括疟疾在内的各种疾病,当时5000名亚美尼亚难民在法国政府的帮助下,从土耳其的穆萨·达格来到安杰尔,在来到安杰尔的最初几个月里,500人因为疾病和营养不良而死亡。后来,情况变得好起来了,沼泽得到了治理,饮水器及带有一个房间和一个卫生间的房屋也修建起来。亚美尼亚人在安杰尔重建家园,多年来把异乡当成故乡。他们在水渠边种下白杨,在村里盖了教堂,远处的山景让他们遥想故国家园。英雄的安杰尔人民勤劳肯干,当初的那片沼泽地已被建成一片绿地,长满了各种各样的植物。

安杰尔距贝鲁特58公里,在这里,人们将获得与黎巴嫩任何其它地方都不同的考古经验。在这个国家的其它历史遗址,不同时期的文明都是有前后渐进关系的,而安杰尔却完全不一样,它是一个独立的时期,就是倭马亚时期。公元8世纪建成的安杰尔是独特的,这里看不到历史的进程,只能看到一个独立的时期——倭马亚时期。公元661年,穆阿维叶建立了阿拉伯哈里发王朝,此后扩大其势力范围,统治了西到北非和西班牙,东至波斯的广大区域,但繁荣不过百年,到公元750年王朝就被推翻了,这一时期被历史上称为倭马亚时期。安杰尔考古遗址是现存最重要的大规模倭马亚王朝遗迹,早已被公认为倭马亚城市规划设计的唯一见证。

安杰尔古城实际存在的时间只有四十几年,到西元744年就因争夺王位之争而遭摧毁。所以不像其他古城经历不同文化的占领而有不同重建风貌,这里就只完整保有当时的建筑架构。安杰尔古城呈正方形,南北长385米,东西宽350米,四面环绕着城墙,每边城墙中央设有城门。东西门和南北门之间分别由10米宽的大街相连,两条大街在市中心垂直相交呈“十”字形,并把城市分割成为4个区域。这种城市格局与罗马城市的布局风格相似。安杰尔古城的建设,动用了大量的人力及物资,只有如此庞大的资金,才能使安杰尔城的建设成为可能。倭马亚王朝的衰落,不仅因为阿拉伯种族之间的冲突,也与王朝不间断的王权争斗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然而历史已经成为历史,而今人们只能站在古老的安杰尔城前,在想象之中让历史重现。

安杰尔曾经一度以哈拉西斯而闻名,哈拉西斯是具有一片带有城墙的城市遗址,另外还有一座宫殿遗址;此外,安杰尔还以侯伟施·穆萨而闻名。安杰尔是当时地位非常重要的一座内陆商业城市,这座城市曾经非常繁华,考古学家们在这里发掘出了市内一条中心街道两旁的600多家店铺,以及附近的宫殿、浴场、清真寺、民居等等,现在留下的只是一片石墙、石柱。

安杰尔与黎巴嫩其他的历史遗迹迥然不同,当文明在其他地方层层累积,交错延伸以至于不分彼此,逐渐模糊时,安杰尔则以其独一无二的伍麦耶王朝文明偏守一隅。这是一个由拜占庭建筑师设计而成的回教城市,因此充满基督教的建筑风格,棋盘式的列柱大道,很像罗马城镇。城内布局模仿了罗马都市建设的风格。两条街相交的地方,建有4座石头台基,上面各立着1根大柱。建筑物的地面铺着瓦和石块,看上去像音调的装饰。其实,这种像圆形蛋糕一样层层叠叠的建筑方法,在地震中能起缓冲作用。工匠们都在自己完成的石头上,刻下各自特有的记号。安杰尔还建有许多王宫、公共浴池和清真寺。城北的公共浴池具有鲜明的罗马风格。商店颁在大道两旁,店前被设计成拱门形状,大柱的高矮粗细各不相同,柱头的形状和装饰也有显著的差别。城东的一些王宫现已复原,两层拱门的遗址展示着昔日灿烂辉煌的文化。

今安杰尔的人口大约为2400人,全部为亚美尼亚人后裔。安杰尔有一所小学,两所中学。还有一个运动俱乐部,在安杰尔,篮球与足球是最大众化的体育运。除此之外,安杰尔还有一只童子军。安杰尔的苹果非常有名,那里有500多个苹果园和葡萄园。安杰尔最为热闹的地方是一处泉眼,每到星期天,数以百计的人们就会从四面八方的村庄涌向那里。他们或野餐,或在有名的黎巴嫩餐馆内用餐,餐馆中供应鲜活的淡水鱼,其中鲑鱼最受欢迎。

1   黎巴嫩 安杰尔5

1   黎巴嫩 安杰尔15

1   黎巴嫩 安杰尔13

1   黎巴嫩 安杰尔7

1   黎巴嫩 安杰尔8

1   黎巴嫩 安杰尔12

1   黎巴嫩 安杰尔6

1   黎巴嫩 安杰尔3

1   黎巴嫩 安杰尔10

1   黎巴嫩 安杰尔1

1   黎巴嫩 安杰尔4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 (1984)

Baalbek

巴勒贝克是黎巴嫩一座古老的城市,位于黎巴嫩贝卡谷地外山麓,贝鲁特东北80 多公里,海拔约 1160 米。人口1.8万。海拔约1,160米,为一农业区中心,以罗马时期古迹巴勒贝克神庙著称。这座腓尼基人的城市在希腊时期以太阳神而闻名,这里供奉了三座神灵。巴勒贝克保留了罗马时代的宗教性,那时太阳神朱庇特神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以其庞大复杂的建筑结构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

巴勒贝克神庙是黎巴嫩著名古迹。贝克,意思是“城”,“巴勒贝克”意为“太阳城”,这个名字也从公元前2000多年前即开始使用,一直沿袭至今。巴勒贝克坐落在距离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东约90公里处,这里保存着世界上最为完整的罗马时代的神庙,甚至让今日的罗马古城都为之汗颜。公元前2000多年,腓尼基人在这里修建了一座祭祀太阳神巴勒的庙宇使之成为祭祀中心,此庙宇因此得名“巴勒贝克”。公元前64年,巴勒贝克地区被罗马征服。在此后的200多年内,罗马人在这里建造了著名的宗教建筑群,巴勒贝克因此成为罗马帝国的圣地。巴勒贝克的神殿建筑规模宏大。当时,罗马帝国时代的皇帝奥古斯都征召2万名奴隶,在腓尼基神庙原址上继续扩建,增修成一个庞大的宗教建筑群,里面供奉了万神之神朱庇特、酒神巴卡斯和爱神维纳斯。此后,又经23个世纪的增修,今日可见的神庙群才正式形成,气势恢宏,蔚为壮观。公元前333年,亚历山大大帝征服了叙利亚,巴勒贝克从此改用希腊名希利奥波利,意思也是太阳城。这座腓尼基人的城市在希腊时期以太阳神而闻名,巴勒贝克保留了罗马时代的宗教性,那时太阳神朱庇特神殿吸引了成千上万的朝圣者。巴勒贝克以其庞大的结构成为罗马帝国建筑的典范。

巴勒贝克神庙供奉的是古代罗马人尊崇的朱庇特、巴卡斯和维纳斯三位天神,朱庇特是罗马神话中的神,是罗马统治希腊后将宙斯(Zeus)之名改变成为朱庇特:罗马神话中的主神,第三任神王;科洛诺斯和瑞亚之子,掌管天界;以贪花好色著称,奥林匹斯的许多神祇和许多希腊英雄都是他和不同女人生下的子女。他以雷电为武器,维持着天地间的秩序,公牛和鹰是他的标志。他的兄弟波西顿(波赛冬)和哈德斯(普罗同)分别掌管海洋和地狱;女神赫拉是宙斯的妻子。酒神巴卡斯,是宙斯和卡德摩斯的女儿塞墨勒的儿子,塞墨勒被雷电击死,巴卡斯成了孤儿,先为宙斯收养,后又转为伊诺和瑞亚教养。相传他首创用葡萄酿酒,并把种植葡萄和采集蜂蜜的方法传播到各地。维纳斯女神:维纳斯(拉丁语:Venus)是爱神、美神,同时又是执掌生育与航海的女神,相对应于希腊神话的阿芙罗狄忒(Aphrodite)。拉丁语的“金星”和“星期五”等词都来源于他。维纳斯是从海里升起来的。据说世界之初,统管大地的该亚女神与统管天堂的乌拉诺斯结合生下了一批巨人。后来夫妻反目,该亚盛怒之下命小儿子克洛诺斯用镰刀割伤其父。乌拉诺斯身上的肉落入大海,激起泡沫,阿芙罗狄忒就这样诞生了。希腊语中“阿芙罗狄忒”的意思就是泡沫。罗马人把“维纳斯”视为‘爱神’,并称之为民族之母,因为罗马人相信,雄伟的罗马城是由维纳斯的后裔所建立。

巴勒贝克神庙以巨石垒成,周围是用巨石筑成的高耸的城墙,巨石长1920米,宽4.5米,厚3.6米。庙内有6边形的前院和宽阔的祭祀大庭,庭内有2个祭坛,大的祭坛高达18米,供奉牛羊祭品之用。祭坛旁有2个水池,供祭祀者洗手。大庭由128根玫瑰色的花岗石圆柱围成华美的石廊,这些花岗石是从埃及阿斯旺运来的。所有的石柱和石梁都镌刻了各种箭头和鸡蛋组成的图案,其中鸡蛋表示人的生命出世,箭头代表人的生命终结。

朱庇特神殿:朱庇特神殿是巴勒贝克古罗马建筑群里历史最久、规模最大、气势最雄伟的一座,始建于公元60年,以巨石垒成,由大神殿、方形大中庭、六角形前庭和前门等构成。朱庇特神殿是一座六边形的建筑,原有54根圆石柱,每根由3块圆石柱镶接而立,共22米高,直径达2.2米。柱顶和石柱之间用石榫相接,横梁上还雕刻着许多精致的狮头,表示雄壮,现只剩下6根,远远望去,就象6尊天神守卫在天际,庭院中间的祭台约5米高,是朱庇特神庙内保存最完好的建筑。朱庇特神庙后来可惜为地震所毁。朱庇特神庙原有54根圆石柱,每根由3块圆石柱镶接而立,共22米高,直径2米多。

巴卡斯神殿:巴卡斯神庙位于朱庇特神庙左边,巴卡斯神殿建于公元150年,造型与朱庇特神殿很相似。掉落在神殿长廊里的一块浮雕,是一个巨蛇缠身的女神,漂荡在河水波浪里。这是埃及女神克莉奥巴特拉,巨蛇缠身说明她是被毒蛇咬死,河水波浪标志着尼罗河。4次大地震把这座宏伟雄浑的神庙群毁为废墟。巴卡斯是主宰五谷丰收的酒神,因此庙内除了供奉酒神像外,还有一个酒窖,四周墙上饰有葡萄和酒壶组成的图案。神殿大门两侧10米高的石柱上,刻满了各种谷物和蔬莱、水果,形象逼真。神殿四壁和石柱上刻有各种精细工整的花纹图案,神殿外沿是用直径2米、高15米的圆形石柱镶接而成的长廊,拱顶是巨石浮雕,刻有28个神像。

维纳斯庙:爱神维纳斯庙位于巴卡斯神庙前,是公元245年修建的一座圆形建筑。维纳斯神殿和前两个神殿相比显得小巧玲珑。院中有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幽静的曲径。据说古代青年男女在酒神庙畅饮后,便欢聚在这里。维纳斯神庙现虽已是一片废墟,但仍能辨出它昔日小巧的庭院、亭亭玉立的石柱以及那幽静的曲径,给人以美的联想和感受。此外在通向贝鲁特的道路边有一个古采石场。那里有一块石料被称为“世界最大的建筑石料”。那块石料长21.5米,高4.2米,厚4.8米,重约2000吨,本打算是建造神殿用的。

巴勒贝克神庙不但是当时罗马神圣的祭祀中心之一,也是罗马帝国鼎盛时期的代表作之一和至今保存最完好的罗马时代的神庙。它是黎巴嫩古建筑艺术的精华,也是世界人民的珍贵财富。经过了这么多年的变化,如今巴勒贝克市是黎巴嫩红十字会总部所在地,每年在此举办“巴勒贝克国际节”,并且自1956年以来,黎巴嫩每年都在这里举行一次国际舞蹈和音乐节。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6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5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4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3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7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8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9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5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0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2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3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4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5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7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9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18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0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1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2

2   黎巴嫩 巴勒贝克23


3   黎巴嫩 提尔城 (1984)

Tyre

提尔是古代腓尼基著名的城市,也是北欧神话中战神的名字。提尔古城位于黎巴嫩首都贝鲁特以南约80公里,传说认为提尔城是紫色颜料的诞生地。它曾是最雄伟的腓尼基城市,当时腓尼基人统治着一些海域,建立了像卡地兹和迦太基这样繁荣的殖民地。它的历史地位在十字军东征之后逐步衰落,但仍保留了许多主要是罗马时期的重要的考古遗物。

提尔城始建于公元前3000年之初,最初是由一个大陆定居区和一个离岸不远的中等规模的岛屿城市组成,但直到公元前1000年,这个城市才达到鼎盛时期。公元前10世纪,提尔的国王海拉姆通过填海造陆的方法将两个岛屿连接起来,随后他又用同样的方法在浩瀚的海洋中营造出相当可观的陆地。大规模的海上贸易,使提尔城成为东地中海最重要的贸易中心。提尔城是一座雄伟的腓尼基古城,它曾在地中海一带称霸一时,统治着加白斯、马迪克等繁荣的殖民地,直到十字军东征之后才渐渐衰落,但仍保留了许多主要是罗马时期的重要的考古遗物。

提尔城是古代腓尼基人创建的。腓尼基人的扩张开始于公元前815年,当时来自提尔的商人在北非建立了迦太基。最终殖民者遍布地中海和大西洋沿岸,同时也为这个城市带来了繁荣的海上贸易。然而,繁荣和富强也引来了敌人的垂涎,公元前6世纪初,古巴比伦的国王尼布甲尼撒二世围困这座四面高墙的城市长达13年之久,提尔顽强不屈,巍然屹立。但也可能是当时大陆城市的居民考虑到岛屿完全将其放弃了,公元前332年亚历山大国王在希腊和波斯之间的战争中占领了这个具有重要战略地位的海岸基地。由于不能席卷这座城市于一役,亚历山大国王封锁这座城市长达7个月,又一次提尔经受了考验。但统治者利用遗弃的大陆城市的残迹建筑了进攻便道,曾经一度达到了城市的围墙。亚历山大利用他的攻城器坚持进攻最终打破了防御工事。据说亚历山大对于提尔人的顽强抵抗和其部下的惨重损失极为恼怒,并且因此而毁灭了半个城市。城镇中的30000居民或被集体屠杀或被卖为奴隶。提尔和整个古叙利亚在公元前64年都陷入了罗马的统治之下,而提尔在一段时间内仍然铸造自己的银币。罗马人在城市中建造了许多重要的纪念物,包括一个沟渠、一个凯旋门和一个在古老遗迹中最大的竞技场。提尔城历史中的基督教人物在新约全书中多次被提到。

在东罗马帝国时代,提尔的大教主是所有腓尼基主教的首领。当时这个城市经历了第二个辉煌时期,这一点可以从她现存的建筑遗迹和阿拉伯穆斯林军在公元634年所劫掠的放在Necropolis城邦中的碑铭中得到印证。这个城市没有抵抗在新的统治者下依然继续繁荣发展,大量输出糖、珍珠制品和玻璃。随着阿拉伯统治的衰落,巴努阿吉尔统治时期,提尔争取到了一些独立。这个时期提尔城被喷泉所装饰,集市上充斥着玲琅满目的商品,其中包括地毯、金银珠宝等。多亏了提尔的坚固工事,它使提尔城抵挡了十字军的强大进攻,但在1124年还是不幸陷落了。十字军在此统治了约180年左右,麦姆卢科斯于1291年重新夺取了这座城市,随后这座城市在逐渐衰落中进入了16世纪。随着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束,提尔完整地归入了新的国家——黎巴嫩中。

3   黎巴嫩 提尔城9

3   黎巴嫩 提尔城10

3   黎巴嫩 提尔城1

3   黎巴嫩 提尔城4

3   黎巴嫩 提尔城5

3   黎巴嫩 提尔城7

3   黎巴嫩 提尔城6

3   黎巴嫩 提尔城8

3   黎巴嫩 提尔城3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 (1984)

Byblos

比布鲁斯位于黎巴嫩的贝鲁特以北40千米处的朱拜勒,是地中海沿岸的西亚腓尼基古城,圣经时代此地名为杰贝勒。1921年起这里进行了发掘,一些学者认为比布鲁斯很可能是世界上最古老且有连续居址的城市,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7000年,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比布鲁斯是黎巴嫩最古老的城市之一,在那里发现了许多连续的文明废墟。它从新石器时代就开始有人居住,与数千年来地中海地区的传奇和历史紧密联系在一起。同时比布鲁斯也与腓尼基字母表的发展传播息息相关。

比布鲁斯这个名字就来源于当年其与希腊和埃及之间的大宗纸草贸易:埃及的纸草通过比布鲁斯运到希腊,而希腊语中的比布鲁斯与纸草同音。古代埃及人视比布鲁斯为上帝的海岸。比布鲁斯的历史发展是非常的曲折的。公元前5000年,在海角西部出现了第一个人类定居点。公元前3200年,垒石建房。公元前3000-2800年,出现早期城市结构。公元前3000年,比布鲁斯成为地中海东岸木材贸易最重要的港口。公元前2800年,此布鲁斯的黄金时代来临了,迦南人在此建都,在城市四周修筑了防御城墙,并兴建了城市的排水系统。此后受到埃及文化的强烈影响,这里有各种产品涌入埃及并成为埃及在地中海东岸获取木材的主要港口。比布鲁斯作为庞大的商贸和艺术交流的中心,其交往买卖的对象,往东是美索不达米亚,往南是埃及,往北是赫梯入王国,往西越过大海则是灿烂的克里特文明,是埃及和美索不达米亚两大文明的交汇点与贸易中心。公元前约2150年,亚摩利人放火焚毁比布鲁。公元前约1950年:重建城市、神庙和防御城墙,恢复与埃及的联系。贸易活动扩展到远离家乡的高加索和克里特岛等地。公元前1725年:喜克索人入侵埃及,比布鲁斯的发展中断。公元前1580年,埃及赶走喜克索人,把腓尼基变为自己的领地,从而保护了腓尼基文明免遭米坦尼人以及后来的赫梯人的侵害。比布鲁斯的贸易活动又重新开始,并由于字母系统的发明而兴旺发达起来。公元前1200年,埃及势力衰竭,该地区受到海上民族的威胁,接下来的很长时间都是由别的国家统治。公元前725年,亚述人统治;公元前612年,巴比伦人统治;公元前539年,波斯人统治;公元前332年:希腊化统治;公元前63年,罗马人统治。到了638年,在被穆斯林征服时期,比布鲁斯的重要性减退。1104年:十字军雷蒙·德·圣吉尔攻占城市。1109年,该城在划为季比莱特区之后,由热那亚安布里亚科家族掌管。十字军时代又重新给比布鲁斯带来了财富和贸易。1187年,萨拉丁一世再度占领比布鲁斯,拆毁十字军城堡,夷平防御城墙。1199年:法兰克人再度占领该城。1266年:比布鲁斯不再在历史上起主导作用,而成为一个宁静的渔港至今。1960年:黎巴嫩签暑《海牙公绝》。1984年,比布鲁斯与安贾尔、巴勒贝克、提尔一起被列入教科文组织《世界遗产名录》。1993年:申请将黎巴嫩世界遗产遗址列入《海牙公约》的“国际文化财产特别保护清单”。虽然经历了很多的兴衰历史,但是却磨砺了比布鲁斯的发展。尽管不断改朝换代,比布鲁斯还是经历着相对的经济繁荣,它是东方各国主要的宗教中心之一。

比布鲁斯现存大量历史遗址,如旧石器时代人类居住的洞穴、新石器时代人类居住遗址和墓地、巴拉特女神庙、腓尼即国王墓、十字王城堡等等,从旧石器时代到罗马时代应有尽有。壮丽的十字军城堡坐落在埃及法蒂玛王朝建于9世纪的一座建筑物的遗址上,高耸的主体俯视着全城。建城堡用的石块取自腓尼基和罗马的纪念性建筑物。这座始建于12世纪,在随后的数百年间不断修葺改建过的堡垒,有多个巨大的拱形大厅。对于这一由几个古城镇交错、叠置而成的古代城市正在进行考古发掘,从城堡主楼的制高点极目远眺,占地辽阔的发掘点尽收眼底。比布鲁斯幸存至今的最早的艺术品是一些在巴拉特女神庙遗址上发现的供品,其几何图形的独特新奇无可否认。那线条极具装饰风格的兽形花瓶上描绘的动物的动态和富有特色的姿势引人注目。诚如法国考古学家安德烈·帕罗所言,腓尼基艺术是命定要成为“邻近各文明业已达到的一切最精美、最高超的东西的典雅与和谐的综合”的。虽然比布鲁斯不断改朝换代,但朱拜勒旧时露天市场的狭窄街道却几乎原封未动,没遭到破坏,保存完好,这也是比布鲁斯很珍贵的历史遗址。

比布鲁斯是古代腓尼基的海口商埠,以黎巴嫩为中心,包括叙利亚和以色列等四周地方,古称迦南,后称腓尼基。由于腓尼基人的领地富饶而过于狭小,因而他们到处寻找发迹的机会。腓尼基人特别聪明,在《圣经》中,他们被描述为天才的木匠和象牙雕刻师,他们为所罗门神庙雕刻梁柱,用黄金和象外长把神庙装饰一新。腓尼基人同样是出色的航海家和精明的商人,为满足商人们迅速订立契约,签发货物清单的需要,比布鲁斯的缮写员们发明了一份只有22个字母简易字母表及其书写规则。希腊人和罗马人袭用了这份字母表,并把它传播到了东西方各国,这就是所有西方字母表的直系祖先。希腊和罗马人袭用的那22个字母表是公元前11世纪刻在国王阿希拉姆墓碑上的文字,1923年被发现并且已经解读。22个字母,自右而左书写。这是迄今为止已经解读的最古字母。1868年在死海东岸帝朋地方发现麻阿比国王美沙的记功碑,是公元前9世纪的遗物,也已经解读,字母形制跟阿希拉姆碑相同,只有微小的差别,所以在比布鲁斯字母发现以前,一直认为麻阿比字母是已经解读的最古字母,然而布鲁斯字母发现打破了这一说法。

有鉴于比布鲁斯曾在如此漫长的岁月中充当过各文明的汇合点,1974年,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比黎巴嫩的布鲁斯保护项目给予了支持,把它列入了教科文组织哲学处的计划中,建立“比布鲁斯国际人文学科与发展中心”。中心的目的是“研究当代人、当代人与自然、与社会的关系,以及发展从其所有不同方面提出的问题”。比布鲁斯是世界的古城,据认为,是古时的海神雅姆给了比布鲁斯一个天然良港,使之遐迩闻名,数百年好运不绝。比布鲁斯的历史和文化深深的吸引着当代的考古学家以及世界各国的游客。人们在那里可以像浏览一部记载着数千年往事的书稿一样,徜徉于对历史的追忆之中。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3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4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5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6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7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8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2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1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11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13

4   黎巴嫩 比布鲁斯9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 (1998)

Ouadi Qadisha (the Holy Valley) and the Forest of the Cedars of God (Horsh Arz el-Rab)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位于黎巴嫩北部省,圣谷是黎巴嫩最幽深、最美丽的山谷之一。在“圣谷和神杉林”这个著名的遗产中,圣谷指的是黎巴嫩中北部地区群山夹峙、峰峦叠嶂之下的谷底,神杉林指的是这一地区山坡上和山巅上的雪松。圣谷是基督教早期世界上最重要的修道士聚居地。它的许多修道院年代已十分久远,引人注目地坐落在崎岖不平的地形中,附近是黎巴嫩山林遗址,这里的树木为古代宗教建筑提供了优质的木材。

圣谷中有一些天然山洞以及由人搭建起的石屋,这些建筑自公元前3世纪至古罗马时代一直有人居住。另外圣谷中还散布着一些用石头建成的小礼拜堂、寺院以及一些偏僻的修道院。圣谷从基督教早期就一直是修道士的聚集地,成为了隐士、苦行修道者的收容所。这些虔诚的教徒属于不同的教派,这些教派大多是因为对于基督本质的认识不同而形成的,他们中有基督教教派、基督一性论者以及基督一志论派等。那时圣谷中居住着很多信徒,其中甚至还包括伊斯兰教教徒。这里的居民讲着各种语言,有希腊语、阿拉伯语以及埃塞俄比亚语等。圣谷被一分为二,每一部分都分别以一处修道院的名字来命名。圣谷的修道院是残存下来的最重要的反映基督教根本教义的典范。

圣谷是是典型的世外桃源。在峡谷的底部流淌着发源于圣松山脚的卡迪沙河,在峡谷的著名的雪松林之上耸立的是黎巴嫩境内海拔最高的山峰。黎巴嫩有“雪松之国”的美称,有人甚至说,雪松和美女,是黎巴嫩的两大特产,他们共同托起了黎巴嫩的美。黎巴嫩雪松树龄很长,有很强的抗腐性,同时还能散发清幽的香气。此外,雪松木质坚硬,不易变形,加之纹路细密,材质上乘,属于难得的树中极品。雪松又叫黎巴嫩杉,是黎巴嫩的国树。它树形硕大,枝叶茂密酷似一座墨绿色的金字塔,挺拔苍劲,圣洁美丽。由于防腐、防蛀、经久耐用,在远古时代是木材中的极品,《圣经》称其为松树之王,古埃及人用黎巴嫩雪松建造宫殿、做棺材,于是黎巴嫩人大量出口和加工雪松木料。以至于后来一提起黎巴嫩,人们首先想到的就是雪松,就像当年欧洲人一提中国就联想到瓷器一样。黎巴嫩山林里的树木是圣林的残存者,同时也是古代非常珍贵地建筑材料。如今,雪松还有了新的医用价值,有人用黎巴嫩雪松治疗支气管炎、肺结核及皮肤病。同时,黎巴嫩雪松还能提取某种物质做成化妆品、香水等。不过,对黎巴嫩人来说,雪松已经成了黎巴嫩的民族象征和国家名片。雪松直耸云天、从不弯腰的形象,一直都是黎巴嫩人心目中坚强和不屈的象征。如今的国旗、国徽、货币上都有雪松的图案。

在圣谷和神杉林中不仅可以看到漫山遍野的雪松,在这里人们还可以看到黎巴嫩美丽的日落以及夜景,这里的一草一木都寄托着黎巴嫩人们想要悠闲,怡然的生活理想,是的这里就是世外的桃源,在这里不仅自由也很陶冶人们的情操。“我就站在你的身边,像你一样地活着。把眼睛闭上,目视你的内心,然后转过脸,我的身体与你同在。”这是有着“艺术天才”之称的黎巴嫩诗人、作家、画家纪伯伦的墓志铭,而文中的“你”,不少人都会不自觉地将其与墓碑旁的雪松联系在一起,因为纪伯伦对雪松———黎巴嫩的“国树”有着非同一般的感情。纪伯伦的家乡就位于这一带雪松的掩映之中。那是一个名叫贝什里的村庄,那里的雪松有的已有数千年历史,而且至今依然青翠茁壮,巍然屹立,直刺云天。在今天的阿拉伯语中,贝什里的这片雪松被称作“神的香柏树”。在纪伯伦的心目中,祖国黎巴嫩是世界上最美丽的地方,他在作品中写到:“只要我一闭上眼,那充满魅力、庄严肃穆的河谷、雄伟多姿的高山,便展现在面前;只要我一捂上耳朵,那小溪的潺潺流水和树叶的沙沙声便响在我的耳边,我像哺乳的婴儿贪恋母亲的怀抱那样,思念这往昔如画的美景。”纪伯伦从小生活在贝什里,后来去了美国和法国等地,1931年在美国去世,享年48岁。他生前曾在《贪心的紫罗兰》中说,“我死后,请把我埋在祖国黎巴嫩的雪松身边”。他去世后,人们把他的遗体运回故乡,安葬在雪松旁。在贝什里村一处靠近山体崖壁的地方,建有纪伯伦博物馆,博物馆的下面,便是纪伯伦的墓地。墓地面积只有20多平方米,其中摆放着纪伯伦使用过的生活用品。墙中央有一个约两米长的洞穴,里面放着纪伯伦的棺木,洞口用洁白的雪松根堵住。洞穴上方,有一块雪松木牌,上面刻着纪伯伦生前自己写下的那段经典的墓志铭。每位来拜谒的游客都会站在这里,看着周围苍劲挺拔的雪松回味许久。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5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6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7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2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4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3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5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4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10

5   黎巴嫩 夸底·夸底沙(圣谷)和神杉林3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