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中药 | 丹皮——解肝血枯热生风,安神志痈痛定痫

 金坛区 2020-04-05

【性味】苦、辛,微寒

【归经】归心、肝、肾经

牡丹忧 张信哲 - 逃生

提到丹皮,就该讲述“国色天香”的牡丹植株,丹皮就是牡丹植株的根皮。牡为父、男性的象征,因为其花之艳丽、香味之迷人,在盛唐时期多有欣赏诗句画作,而在战乱时期则开于路边而无人赏析,多种野生牡丹因战乱而濒危或消失。不得不感叹,美,只有宁静之心方可感悟,和平是多么重要!

丹皮在六味地黄丸中的出现,让大家对他的讨论特别多。牡丹在我国有记载开始至今有至少1900年,从野生到嫁接、品种繁多,花色不一。

图片来自网络

中药书记载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效,治疗温毒发斑、吐血衄血、夜热早凉、无汗骨蒸、经闭痛经、痈肿疮毒和跌扑伤痛等病症。归属于“清热凉血药”的丹皮,清的是哪里的热,又是如何凉血的呢?古人对牡丹的理解与讨论,我们又听过多少?牡丹皮的使用有什么禁忌吗?

还不明白小熊是如何分析中药的请看前篇:

妄想一弹:植物为什么可以做药

理论二弹:植物对环境的适应

有趣三弹:植物的采摘时间、部位对药性的影响

结束四弹:中药炮制如锦上添花

 
牡丹的生长环境和生理(产地与格物)

牡丹是毛茛科、芍药属植物,为多年生落叶灌木,茎可高达2米,其分枝短而粗。牡丹植株喜温暖湿润气候,较耐寒(根深)、耐旱(根保水)、怕涝(需要排水良好的土壤)、怕高温且忌强光(温度在25℃以上则会使植株呈休眠状态)。喜上层深厚、肥沃疏松的砂质壤上或粉砂壤土。忌连作,隔3-5年再种(提示牡丹根能大力汲取土地营养,连作的土壤失去供给新植株生长所需营养的能力)。主产于我国湖南、湖北、安徽、四川、甘肃、陕西、山东、贵州等地。

图片来自网络

牡丹的主茎粗直(茎为震位,粗茎富震性),亦有短粗分支,不同的品种分枝多少及疏密各不相同。叶芽小、着生在花芽下部的叶腋间,也有着生在枝条顶端的,发芽后抽枝长叶。

图片来自网络

着生在枝条顶端的称为“顶生花芽”,开过一次花的枝条,花茎便自行干枯回缩一段,在回缩的末端又会萌发新芽(花芽或者叶芽)。所以几年生的牡丹,大家看到的茎是左右扭曲、而非径直向上的。

图片来自网络

牡丹的叶片为互生型,叶柄凹处已经开始“着色”(虽随品种的不同颜色不一,但震位表达离位之“华”,意味着震位带火性,疏通力夹有阳热之性)。牡丹叶的颜色以绿色、黄绿色为主,个别品种的叶有深浅不同程度的紫晕;有的叶面上还缀有紫色或黄色的斑点;叶背面多为灰绿色和浅灰色,个别的品种茸毛特别多。

图片来自网络

离位生花,说道牡丹花,那花色之多,可以布满整个RGB颜色体系,甚是华丽;其花型之多样,亦数不胜数,每一品种都拥有自己的名字。

图片来自网络

前文我们知道牡丹植株的生长非常需要土壤的养分,生长多年的野生牡丹,除非周边有丰富的其余植株物种(落叶肥料)、动物(尸体、排泄物)物种存在,或者有路人施肥,否则最终都难逃养分耗竭而植株枯萎的命运。

图片来自网络

牡丹的根系发达,具有多数深根形的肉质主根和侧根。初生根始为白色,渐变为黄色至褐色,肉质白色,个别红色,肉质中心木质化,俗称“木心”,这木心在入药处理的时候,是要整根抽出舍弃的(木心,即艮中见震,能为艮位的抬升之势提供力量,这是很少见的特点)。牡丹的根就是入药部位,丹皮是牡丹的根皮、肉质部。肉质部储有大量养份和水份供植株生长(富营养的根,艮汲水和储蓄生发的营养),向上输送靠木心,向内囤积和保存则靠肉质部,二者阴阳处于平衡向上之态势。

图片来自网络

四年生的牡丹根可入土80厘米以上(耐寒、多年生的基础),但根条稀疏,没有明显的主根,仅有几十条粗细均匀的粗“面条根”,根光滑、皮白,根上极少分生小根,此时的根加工为丹皮的产量高,质量好。

图片来自网络

总结关于牡丹皮的格物:牡丹的根深入土中,震之木质位居根心,为整株的输送营养提供物质基础,丹皮中空、可见其白色肉质部营养和水分的保存属于“兑收”之意,整体根部属于震兑相合之象。观察植株叶柄(震巽位)见“华”(颜色的表达属离),提示植株的震位带有温热性,而其根的“震兑相合”能推测其根皮肉质部应有更多的寒凉性、才能与这种特殊的震热平衡。结合丹皮药材苦、辛之味,本有升降平衡在内,苦降泻、辛开行,故能补充震虚(肝系统,包括筋与脉)和调衡人体的震热之证。

 
历代医家评述按

注:经文均为本草类权威古籍,可有查证。

对丹皮的格物及运用

《雷公炮制药性解》:入肝经,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夫肝为血舍,丹皮乃血剂,固宜入之,本功专行血,不能补血,而东垣以此治无汗骨蒸,六味丸及补心丹皆用之,盖以血患火烁则枯,患气郁则新者不生。此剂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气,故为血分要药。 

《汤液本草》:气寒,味苦、辛,阴中微阳手厥阴经,足少阴经。《象》云∶治肠胃积血,及衄血、吐血必用之药……《易老》云∶治神志不足。神不足者,手少阴;志不足者,足少阴……牡丹乃天地之精,群花之首。叶为阳,发生;花为阴,成实;丹为赤,即火。故能泻阴中之火。牡丹皮,手厥阴,足少阴,治无汗骨蒸;地骨皮,足少阴,手少阳,治有汗骨蒸也。

《本草备要》:入手足少阴(心、肾)、厥阴(心包、肝)。泻血中伏火……时珍曰∶伏火即阴火也,阴火即相火也。和血、凉血而生血(血热则枯,凉则生),破积血(积瘀不去则新血不生),通经脉为吐衄必用之药(血属阴本静,因相火所逼,故越出上窍)……时珍曰∶花白者补,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别之。

《冯氏锦囊秘录》:禀季春之气,兼得乎水之性,阴中微阳……丹者象离火也,故能泻阴胞中之火入心经正药,兼入肝肾阴分。辛能行血,苦能泻热,故能阴血分邪热,及坚瘀血并清理阳明也……除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治风痫,定惊止搐,疗痈肿排脓住痛,不特去血中之伏热,而又有凉相火之神功……丹皮清东方雷火,是其本功,北方龙火因而下伏,此乙癸同源之治也……凡实热者宜生用;若胃稍虚者宜酒炒用。 

《本草新编》:牡丹皮又自能直入于膻中,以凉其热,下火既安,而上火亦静,火宅之中,不成为清凉之境乎……独是地骨皮凉骨中之血,牡丹皮凉骨中之髓,无人证吾言耳

《得配本草》:川生者,内外俱紫,治肝之有余。亳州生者,外紫内白,治肝之不足。

《长沙药解》:牡丹皮辛凉疏利,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泻郁热而清风燥。缘血统于肝,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血行瘀散,则木达风清,肝热自退也。

按:总结古人对丹皮的格物——丹皮植株禀季春之气,兼得乎水之性,阴中微阳,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入肝经、入心经正药,兼入肝肾阴分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故为血分要药。古人格物与本文大体格物一致。

《长沙药解》详述适应症“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这与很多临床肝肾阴虚同时有热象、筋脉枯而不荣的病患可直接对应。

《冯氏锦囊秘录》中除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治风痫,定惊止搐;疗痈肿排脓住痛,前两者均为“血枯而瘀热生风”在内的表现,而后者则为治在表“痈疮肿痛脓结”属“血枯瘀热证”者。

《本草新编》所述“直入于膻中,以凉其热”,以及“牡丹皮凉骨中之髓”均是前后人未发,临床值得重视。《得配本草》所述川生牡丹之丹皮“内外具紫,治肝之有余”,即“清利之性”更胜;而亳州所生“外紫内白,治肝之不足”,即“疏通补益”更胜,临床可根据饮片的外形来细致调配方剂。

《汤液本草》中提出“治神志不足”,《内经》曰∶水之精为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中用丹皮,不仅仅是取其“凉意牵制”之用啊,现代人明察。李时珍前辈述“花白者补,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别之。”当代用药之丹皮,谁又能知道所采植株花色如何?感叹前辈古医之精细。

关于炮制和禁忌

《本草备要》:畏贝母、菟丝、大黄。忌蒜、胡荽、伏砒。

《冯氏锦囊秘录》:然胃气虚寒,经行过期不净者勿服……其功多于清热,而更长于行血,故妇人经漏不止,及孕妇无故者禁之。 

《顾松园医镜》:凡妇人血崩,及经水过期不净,忌与行血药同用。孕妇勿服。

《本经逢原》:惟自汗多者勿用,为能走泄津液也。痘疹初起勿用,为其性专散血,不无根脚散阔之虑。

《本草害利》:气香而浊,极易作呕,胃弱服之即吐,凉血通瘀,故胃气虚寒,妇人血崩,经行过期不净,并妊娠者并忌之。若无瘀而血热妄行,及血虚而无外感者,皆不可用。 

按:禁忌多是好事,这说明丹皮反而有大用。

伏砒——南宋方士们将砒霜和草木药或蜜合炼,得到了“色如银”或“如黑角色、甚硬”的单质砷晶体,称为“死砒”、“伏砒”或简称“砒”。现代人用“砒霜”甚少,此禁忌过目记住即可。

畏贝母、菟丝、大黄,此三种均是常用药物,在临床上需要辨证使用,如肺中结热仍需贝母、阳明腑热燥结仍需大黄,此“畏”不是绝对禁忌,但具体开方之时时是否需要丹皮来对治“血枯而瘀热生风”,则需具体考量。忌蒜、胡荽,则需要提醒病患在服药期间,注意家中烹饪禁忌。

因丹皮苦且寒、易伤胃,味浓易作呕,故胃气虚寒忌,但可通过酒制避免;而经行过期不净者妇人血崩属于脾虚者,不属于“肝血枯”之象,反而肝经冲脉之血有余,用则不妙;自汗多者表虚而无火,不在丹皮泻火的靶点内;痘疹初起时需要正气开散,泻热则会痘疹内陷者“逆”;妊娠者,注意禁忌单独使用丹皮。

总结丹皮的特性


  • 总结关于牡丹皮的格物:牡丹的根深入土中,震之木质位居根心,为整株的输送营养提供物质基础,丹皮中空、可见其白色肉质部营养和水分的保存属于“兑收”之意,整体根部属于震兑相合之象。观察植株叶柄(震巽位)见“华”(颜色的表达属离),提示植株的震位带有温热性,而其根的“震兑相合”能推测其根皮肉质部更多寒凉性才能与这种特殊的震热平衡。结合丹皮药材苦、辛之味,苦降泻、辛,本有升降平衡在内,故能补充震(肝系统,包括筋与脉)虚调衡人体的震热之证。

  • 总结古人对丹皮的格物——丹皮植株禀季春之气,兼得乎水之性,阴中微阳,苦能泻阴火,辛能疏结,入肝经、入心经正药,兼入肝肾阴分治一切冷热气血凝滞善化凝血而破宿癥,故为血分要药

  • 《长沙药解》详述适应症“肝木遏陷,血脉不行,以致瘀涩而生风热”,这与很多临床肝肾阴虚同时有热象、筋脉枯而不荣的病患可直接对应。

  • 《冯氏锦囊秘录》中除坚瘀血,留舍于肠胃中;治风痫,定惊止搐;疗痈肿排脓住痛,前两者均为“血枯而瘀热生风”在内的表现,而后者则为治在表“痈疮肿痛脓结”属“血枯瘀热证”者。

  • 《本草新编》所述“直入于膻中,以凉其热”,以及“牡丹皮凉骨中之髓”均是前后人未发,临床值得重视。《得配本草》所述川生牡丹之丹皮“内外具紫,治肝之有余”,即“清利之性”更胜;而亳州所生“外紫内白,治肝之不足”,即“疏通补益”更胜,临床可根据饮片的外形来细致调配方剂。

  • 《汤液本草》中提出“治神志不足”,《内经》曰∶水之精为志,故肾藏志;火之精为神,故心藏神。六味地黄丸、肾气丸中用丹皮,不仅仅是取其“凉意牵制”之用啊,现代人明察。李时珍前辈述“花白者补,赤者利,人所罕悟,宜分别之。

  • 畏贝母、菟黄,此三种均是常用药物,在临床上需要辨证使用,如肺中结热仍需贝母、阳明腑热燥结仍需大黄,此“畏不是绝对禁忌,但具体开方之时时是否需要丹皮来对治“血枯而瘀热生风”,则需具体考量忌蒜、胡荽,则需要提醒病患在服药期间,注意家中烹饪禁忌。

  • 因丹皮苦且寒、易伤胃,味浓易作呕,故胃气虚寒忌,但可通过酒制避免;而经行过期不净者妇人血崩属于脾虚者,不属于“肝血枯”之象,反而肝经冲脉之血有余,用则不妙;自汗多者表虚而无火,不在丹皮泻火的靶点内;痘疹初起时需要正气开散,泻热则会痘疹内陷者“逆”;妊娠者,注意禁忌单独使用丹皮。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