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拥有苔藓的另一种方式

 kibcat 2020-04-05

很多人喜欢苔藓

青翠欲滴,赏心悦目

由于它们常常生长在凉爽潮湿的环境中

所以一看到它们

就仿佛置身于那片清凉里

也因此

很多人都想要拥有属于自己的一片苔藓小世界

那么,问题来了——



如何拥有苔藓?




不同时期提出这个问题,可能会得到不一样的答案。


如果今天提问,答案或许是打造一面苔藓墙、用苔藓装点一个雨林缸,或者购买一个小巧玲珑的苔藓瓶。打开电商APP,就能有许多选择。


▲左:苔藓瓶;摄影:洪宝莹

右:室内苔藓景观局部;摄影:草猫



如果20年前提问,答案或许是对方的一脸迷惑。那时,市面上几无多少与苔藓有关的商品,苔藓甚至是一个有些陌生的词语。


如果回到一千多年前提出这个问题呢?我不知道。千余年前的唐代,王维写下了“返景入深林,复照青苔上”,刘禹锡写下了“苔痕上阶绿,草色入帘青”。


▲俞竞作品,纸本水墨



世界上大约有2万种苔藓植物,其中3千余种生活在中国。山林、郊野、村落乃至水泥森林——我们居住的城市里,它们无处不在。苔藓植物通常“偏好”阴凉湿润的地方,但不同种类具体需求的环境条件往往各不相同。云雾缭绕的森林里生长的苔藓大多无法适应城市环境,而城市里的苔藓常常过于微小,它们虽常出现在道路边坡、水沟边、行道树干、绿化带上,甚至花盆和人行道的砖缝里,我们却甚少留意。






▲高海拔森林的林下、村落的石砌院墙和城市人行道地砖的缝隙里,生长着不同种类和规模的苔藓植物;摄影:带叶苔、草猫



苔藓一度离开我们的视野,却从未离开过我们的文化。我们在苔庭、苔藓墙、苔藓盆景和微景观中感受美、宁静、永恒,甚至禅意,有人也习惯了像购买鲜花那样消费它们。


不过,喜爱和拥有,也可以试试其他形式。


古诗文中的苔藓往往以“苔”这个通称出现,它们通常被描述为绿色。现在我们有放大镜、显微镜和微距镜头,可以观察每种苔藓的模样,品味它们的颜色。苔藓之间的差异比人与人之间的差异大多了,人类属于同一个物种,而它们,大约是2万个。


圆叶裸蒴苔;摄影:带叶苔



腐木合叶苔;摄影:带叶苔



拟纤枝真藓;摄影:带叶苔



暖地大叶藓;摄影:带叶苔



▲毛尖金发藓;摄影:带叶苔


如果我们走到苔藓原本生长的地方,无论城市还是山野,看清它们的模样和颜色,记录下来,然后,与其把它们搬回家,我们更可能会想让它们留在那里,换一种形式与它们产生联系。


▲森林中树干上丰茂的苔藓植物;摄影:带叶苔



这些年,我们一直在探索与苔藓产生联系的各种形式,过程中诞生了《苔藓之美》。这本书中展示了81幅绘画和3幅书法,作品的主角全部是苔藓。创作这些作品耗时超过3年,其中画作的灵感来自对苔藓的观察和更长时间积累的、拍摄于野外的苔藓照片——它们鲜活自在的瞬间。一些精彩的参考照片也收录在了书中。



苔藓之美封面及部分内页

绘画:李诗华、徐丽莉

书法:俞竞



《苔藓之美》以中英文双语写就,凝聚了来自海内外多个机构的参与者,包括书画家、自然摄影师、作者、审校者、设计师和编辑等的付出,以及深圳市城市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深圳市中国科学院仙湖植物园、澳门特别行政区市政署园林绿化厅等单位的大力支持。这本书的初衷也和书名一样单纯——分享苔藓的美,分享喜爱苔藓的另一种形式,珍惜活在自然中的它们,观察它们,欣赏它们,记录它们,用新的作品把它们融入我们的文明。


我们不知道王维和刘禹锡有没有把苔藓带回家、放在书案上,但我们知道,他们注意并欣赏了生长在身边的苔藓,他们的诗文让一代又一代的人们在精神上拥有了苔藓。


返景入深林;摄影:带叶苔



苔藓植物诞生于大约4亿多年前,至今生生不息,但人类的活动和索取已经对它们的存续造成了不小的压力,不少种类濒临灭绝。我们人类,一个走过了大约数十万年历史的物种,还十分年轻,有义务了解、关注并保护它们,让它们生存下去,也让我们的子孙后代依然有机会探索和喜爱它们。


深圳市内许多地方可见的“天然苔藓墙”。天干物燥的时候,上面的苔藓呈现深绿至褐色,一场骤雨便可让它恢复生机。喜欢苔藓,也可以守护身边的它们;摄影:带叶苔



///

  文末彩蛋  



你喜欢苔藓吗?

你在哪里遇见过它吗?

你与苔藓有故事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