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纪录片如何引导“诗意地栖居”

 紫微o太微o天市 2020-04-06
来源:光明网-文艺评论频道2020-04-05 17:14
X

  作者:刘婧

  野生动物的世界是什么样的?七大洲还蕴藏着什么奥秘?生态问题是否在有所改观?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集结1500余人,访问41个国家,启动92次拍摄,历时四年完成,被观众称为“BBC有史以来最棒的野生动物纪录片”。该系列纪录片不仅探秘地球上的野生动物,也重新引领人类思考何以为真正的“诗意地栖居”。

《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纪录片如何引导“诗意地栖居”

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海报

  视听呈现:深入实地的“自然写作”

  在视觉文本的呈现上,纪录片的每一帧画面都几近极致,带给人深深的震撼。英国《每日邮报》评价:“此片在视觉上非常壮观,摄影美得近乎抽象。”《卫报》评价:“该纪录片华丽又感人,简直令人叹为观止。”

  生态批评家托马斯·J·利昂曾提出“自然写作”并总结了其中的重要元素,即博物学知识、对自然的个人体验与哲学阐释。在文学领域,梭罗的《瓦尔登湖》是其自身在瓦尔登湖隐居两年间,从自然当中汲取的灵感和思考,而《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则以影像“书写”关于七大洲、关于野生动物的故事。

  相较于BBC星球系列的其它作品,《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采取了不一样的叙事手法。执行制片人Scott Alexander解释说:“以前是按照动物的栖息地来一探世界,此次我们首次以全球七大洲为篇章进行创作,以一种全新的视角来观察地球。”这种创作思路在践行时一一呼应着“自然写作”的各类要求。为体现七大洲丰富的自然生态,制作团队从大量资料中筛选出可以展现地域特色的野生动物,打破了观众的固有印象。从南极洲通过巢穴识别孩子的灰头信天翁,到亚洲有“喜马拉雅雪人”之称的川金丝猴;从南美洲冒着生命的代价飞跃伊瓜苏瀑布的雨燕,到大洋洲的红色沙漠中通过皮肤摄入水分爬行动物;从欧洲的城市工业中与人类和谐相处的仓鼠、猞猁和蜥蜴,到北美洲靠温泉躲避冬天的海牛,再到非洲“为爱情来决斗”的扇喉蜥。

  《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开启一次七大洲之旅,以广袤大地上的野生动物为“自然写作”的素材,详尽呈现了丛林处、海洋间、冰山下、旷野之境、山峦之巅、都市角落等地动物的生存状态。而“七个世界”中那些让人惊艳的生命体,更多地在启迪人类如何保护这“一个星球”。

  诗与思:重视生态和谐

  “自然写作”倡导人类去自然中发现和解放自己,进而反思现代科技。《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通过影像引发人们思考:温室效应导致冰雪消融殆尽,数十万只海象在陆地上拥挤生存,踩踏和掉下山崖致死的事件常有发生;滥砍滥伐让森林越来越狭小,世界上最后两头雄心白犀牛只能藏身非洲深处;灰头信天翁不仅要面对狂风呼啸的极端环境,还要解决难以觅食的难题,过去15年其数量已锐减过半;数万头南露脊鲸在不到一个世纪里被疯狂捕杀,濒临绝种。

  在纪录片中,曾有一段拍摄人员痛哭的花絮,这是悲悯岌岌可危的野生动物,也是愧叹人类自身的毁坏行为。七个充满诗意的世界最终照见的仍是人类自身的生存困境:气候的变化、自然物种的减少、气象灾害的频发还能让人类实现海德格尔希冀的“诗意地栖居”吗?在海德格尔的阐释中,人的存在不仅仅是活着,还是生活,即“居中”,包括“爱护”与“保养”,人和一切生物的存在共同构成生态之美。他“此在与世界”的生态存在论哲学不仅取代了“主体与客体”传统认识论模式,更为生态整体主义吹响了号角。

  值得庆幸的是,人类业已认识到生态和谐的重要性。2000年,联合国确定每年的5月22日为“国际生物多样性日”,生态整体主义开始代替人类中心主义。片中,南乔治亚岛上废弃的捕鲸站可视为人类觉醒的信号,那里曾是世界捕鲸行业的中心,无数鲸鱼在此被肢解分离,做成香皂和燃料。据不完全统计,有超过150万头鲸鱼曾被人类的商业化捕鲸杀死,随着禁止商业捕鲸计划的推行,南露脊鲸的繁衍数量已大有起色。

  人类的“栖居”不是处于生物链条顶端恣意控制他物,更不是耗尽自然,而是使万物回归本己,宇宙和谐地共生。纪录片《七个世界 一个星球》敲响了生态保护的警钟,长鸣于人们心中。(刘婧)

[ 责编:崔益明 ]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