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孔门】原宪:清贫自守,狷者不为(下)

 真友书屋 2020-04-06
以上这些都说明了原宪已经成为了追求思想境界而看淡生活之人,虽然杨朱认为原宪的生活方式并不好,但这仅是他一家之言,而许多的文献都在夸赞原宪贫而乐道的思想。比如《潜夫论·论荣》中称:“幽、厉之贵,天子也,而又富有四海;颜、原之贱,匹庶也,而又冻馁屡空。论若必以位,则是两王是为世士,而二处为愚鄙也。论之不可必以位也,又若是焉。

大元村公交站


周幽王、周厉王虽贵为天子,而颜回与原宪只是贫穷的百姓,但两者在后世所得到的评语却完全与他们的宝贵与贫穷相反。李康在《运命论》中也作过类似的对比:“故夫达者之筭也,亦各有尽矣。曰:凡人之所以奔竞于富贵,何为者哉?若夫立德必须贵乎?则幽、厉之为天子,不如仲尼之为陪臣也。必须势乎?则王莽、董贤之为三公,不如扬雄、仲舒之阒其门也。必须富乎?则齐景之千驷,不如颜回、原宪之约其身也。”

汉代时,原宪的名声甚至可以与伯夷、叔齐相并提,《后汉书·循吏列传》中称:“故长陵令张楷行慕原宪,操拟夷、齐,轻贵乐贱,窜迹幽薮,高志确然,独拔群俗。”

党群服务中心


2019年12月13日,我前去寻访孔门遗迹,今天的寻访路线是曲阜的南部地区,在前行之路上,我无意间看到路的东侧有一个牌坊,直觉告诉我这里颇为重要,于是我请司机停车,原路掉头往回走。走近牌坊,看到上面刻着“原宪故里”字样。

见此让我颇感意外,因为按照原本的寻访计划,我明日将前往曲阜东侧几个县去探访,其中将前往平邑县去探看原宪故里,未成想在这里又偶遇一处。我疑惑于这是否是同名者,然石牌坊的立柱上所挂对联刻着“道续孔孟承前启后,地联鲁郡继往开来”,显然这是在说孔子的弟子原宪。

指明路径的老人

牌坊的右侧还有一个小石亭,亭内立碑一块,上刻“大儒侠原宪碑记”。碑记中谈到了“原宪字子思,或曰原思”,看来这正是我要找的孔门遗迹。碑记中又写道:“至于原宪墓地,《府志》《县志》早(下面有四个字被水泥涂抹的无法辨识)居地不明,据土人之传,长者袭说,加之镇史村史之记载,原宪殆居于鲁之南、鄙邹之北场。众议即今中心店镇原村一带为其居址。此地民风淳朴、物产丰富、文缘崇尚、市政清明,犹见原子之见耳。……”

上面没有提到原宪


此刻石落款为“邹城市中心店镇人民政府”,落款时间为2006年。看来这里确实与原宪有关,只是牌坊及立柱下的两个石狮子刻得颇为粗鄙,牌坊的对面是一条长长的高架路,司机告诉我,这是城际铁路。路边的指示牌上写明由此前行0.5公里就是大元村,并且村内还有原宪小学。

上车沿牌坊之路向东行,路牌上显示该路叫青年路,道路很平整,没有两分钟就开到了村边。此处有一个小广场,广场侧旁的小亭建造得比那个碑亭漂亮许多,上悬匾额“乐道亭”,想来这也是夸赞原宪用语。亭柱上的对联为“蓬户荆篱人乐道;桑枢翁牖志不移”,广场后方有一排平房,上写“大元党群服务中心”。

整洁的大元村

停车于此,向坐在门口晒太阳的两人请教原宪墓在哪里。他们告诉我说,原宪墓早已没有了痕迹,其位置就在青年路口立碑亭之处。我向他们请教村内还有没有与原宪有关的遗迹,对方告诉我说已经没有了。但他旁边的一位大爷想了想,告诉我,他身旁的这个房间内摆放着一些与原宪有关的介绍。我抬头一看,此屋挂着“蓬室”的匾额。想来这也是形容原宪那间漏雨的破屋子。但老人却称这里锁着门,要入内看必须到村委会去拿钥匙,他又接着说村委会在走访。另一位老人建议我先去拍照水渠对面的原宪雕像。

登上这座小桥


我还是想到村内一探究竟,从介绍牌中得知,本村是中心店镇大元村,想来这个“元”字应当通“原”。从沿街的院门看,大元村人的生活颇为殷实,看来他们没有再坚守原宪住在破房子内的生活姿态。

桥的右侧

桥的左侧


转身走到水渠对岸,登上一座小桥,站在桥上向两边探望,这个水渠进行过相应的整治,只是我来的季节不对,如今望上去,渠内只是飘着一些枯草。跨桥而过走到对岸,左转前行不足二十米,有一个瓷砖漫地的圆形小广场,广场占地约四十平米大小,正中的位置立有一尊雕像。基座上刻着“原宪”二字,余外未见介绍文字。

小广场


仔细端详原宪像,他昂首挺胸背着一把宝剑,身体魁梧,脸颊丰满,没有破衣烂衫吃不饱饭的样子。拍照完毕后,驱车继续东行,前行三百余米,找到了大元村村委会。在院中看到一座仿古小亭,于亭内探看一番,未找到与原宪有关的介绍文字。此时从一个办公室走出来三个人,我立即迎上去,告诉他们我是来寻找原宪遗迹,其中一人反问我的身份,我赶紧自报家门,他的态度缓和了下来,同时告诉我说,村中已经找不到原宪遗迹。我问他党群服务中心的蓬室钥匙是否在这里,那里真的没有什么东西,只是一些介绍展板。

隔河相望

还有些绿意


说话间,此人把我让入他的办公室。之后他找出一本书来,此书介绍了大元村的历史,同时谈到该村与原宪的关系。上面写着“104国道从村西通过,村南有白马河流过。其村附近有孔子弟子原宪墓。”该书的另一个段落则称:“宋初,梁、马二姓来此定居于孔子弟子原宪墓旁。原宪一生穷困不堪,但学识渊博。为铭记他蹇涩困顿的一生,故取村名原蹇村。”之后此书则谈到了本村在光绪年间改名为大原家,又演绎为大元。

村中某家大门


能找到出处令我大感兴奋,我问此人是否是村长,他说是本村负责人,未曾提及具体的职务和姓名。我又问他本村是否还有原姓,他说已经没有。我又向他请教村委会中的那个小亭是否与原宪有关,他听到我的问话后笑了起来,他说村委会原本是一座阎王庙,那个小亭子是阎王庙里的建筑。阎王庙在几十年前已经拆毁了,他们在旧址上盖起了村委会。

大元村橱窗


转天乘车一路东行,从归属来看,平邑县已归山东临沂。我寻找的原宪故里在平邑县仲村镇南屯村。行驶到南屯村街口时,看到一块近三米高的观赏石,上刻“原宪屯”三个大字,然落款却是“红军书”,这种署款方式容易引起歧义好在落款的下方还摩刻了印章,细细辨之,原来红军先生姓刘。

指出证据

上面写明了大元村与原宪的关系 


观赏石的后面刊刻着“原宪屯简介”,简介的第一句话是“原宪屯,先贤原子所生地也。”然刻石的背面虽然略为平整,但字迹却模糊不清。即使放大照片,也难将原文照录下来。

村委会中的小亭

原来这里本是阎王庙

刻石旁边有条进村之路,前行十余米,有一座小小的石拱桥,桥头边上还有一座迷你的土地庙,该庙虽然也用琉璃瓦覆顶,但其高度仅半人多。隔着香炉向内探望,里面摆放着两尊瓷像,想来这是土地公、土地婆。而土地庙的两侧各竖着一块碑,其中一块的碑额为“原子故里”。其碑名为“先贤原子祠堂碑记”,此碑的落款为民国二十二年。此碑高约一米,但感觉上端有被打断的痕迹,其相对的一面则是一块圆头碑,题款为“重修土地庙记”,落款时间为1995年。看来还是原宪故里碑在前。

村中有环卫

大元村委会


进入村中,沿着几条主街走了一圈,未曾看到与原子有关之遗迹,于是来到了村委会,在这里正好遇到村长送两位客人出来,我向他请教原宪遗迹,他告诉我的还是土地庙前的那块碑。而后我向他提起在邹城县大元村看到的另一处原宪故里,村长立即说,本村才是真的,因为几百的文献都有记载。我又向他讲述了大元村有雕像和牌坊之事,而本村却没有相应的标志,村长又说村口的那块观赏石不算标志吗?我以调侃的口吻跟他讲,那块标志比大元村差点意思。村长立即告诉我,本村与相关部门已经制定了规划,将建造面积很大的原宪园,大概一年后建成,等建造完毕后再请我来观看。

微信号:zhilanzhaiweili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