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云深不知处藏书 2020-04-06

​大灾之中,人们守望相助,共克时艰。

3月5日以来,头条寻人发起#寻找疫情好心人#活动,向全国各地用户征集疫情期间,做好事的普通人故事,并试图找到当事人,表达一份敬意。

截至4月3日,工作人员共跟进595条留言线索,征集到135个用户亲身经历的故事,为80位好心人送上荣誉证书。陌生人的善意,也通过移动互联网,连接到更多手机屏幕上,话题累计获得超过2.3亿次阅读。

征集过程中,许多温暖的瞬间涌现。这些爱和希望的故事,值得被更多人知道。

以下是一名头条寻人员工的自述:

我是头条寻人的一名实习生。过去一个月里,我的主要工作,是寻找今日头条上的疫情好心人。

活动正式开展前,我和同事们已经在头条上发现了不少案例:一个湖北货车司机被困高速公路20天,靠交警救助泡面为生;在收费站,男子测完体温后,抛给工作人员一包口罩;大雨中,一辆慢行的汽车摇下车窗,把雨伞丢给站岗交警……

我们希望通过头条,找到更多真实故事,并且让更多人知道他们。30天内,我打了上百个电话,从电话那头,我听见许多温暖的声音。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电脑、台灯、可乐,#寻找疫情好心人#的故事在这里展开

“如果武汉需要,我还会去!”

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有人竭尽全力贡献自己的力量。

刘大哥是辽宁朝阳人,82年的他是两个儿子的父亲。疫情期间,他独自一人跨越1600公里,为湖北襄阳送上了30吨酒精,解决了一些药店和市民的燃眉之急。

其中一位受助者是张女士,她从事医疗用品行业。疫情影响了交通运输,很难找到靠谱的司机。“2月初,我们公司在内蒙古赤峰市日夜加班生产了一批酒精,但是却怎么也运不过来,”张女士说,“好多客户来问我,但是我却无能为力,找不到司机的那几天晚上,就忍不住地哭,哭好久。”

刘大哥最终帮张女士解决了问题。尽管在运送酒精的过程中,遭遇到大雾弥漫的天气,他还是及时完成了任务。回家隔离四天后,他发了朋友圈:“第四天过去了,还有10天。离自由不远了。加油加油!10天以后再去湖北运送救灾物资,回来再呆14天。武汉加油,中国加油!”

“我觉得挺自豪,也是给我两个儿子的榜样,”回访中,刘大哥对我说。他的微信签名,是简单朴素的一句话:“卡车司机。不求名利,但求平安。”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戴口罩的刘大哥

还有一位司机大哥,名叫马亚雄。疫情期间,他将几位爱心村民自发捐赠的13吨苹果,运往武汉抗疫一线。

安全返回后,马亚雄前往隔离点,开始了14天的隔离。他每天关注疫情变化。“解除隔离之后,如果武汉需要,我还会去!”他表示。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马亚雄出发前和捐赠苹果的村民合影(右一)

这些普通的司机们,却在疫情期间“逆行”,做了不普通的事。

“有困难帮一下,没什么的”

疫情期间,湖北宜昌刘先生的妻子孕产期到了。

“这种时候我们也不好出去,就算能出去也不能保证安全。”刘先生说,妻子今年39岁,算是高龄产妇,本来就比较危险,在疫情期间如何顺利生产,是一个棘手的难题。

就在这个时候,宜昌伍家公安分局的爱心车队帮了大忙。

刘先生拨打求助电话后不久,爱心车队的两名干警便开车来到了小区楼下,接送刘先生的妻子去医院。最终,妻子顺利产下一名男婴。这是俩夫妻的第二个宝宝。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刘先生分享的宝宝照片

3月4日早上刘先生妻子出院后,两名干警把她送到了家里。刘大哥说,“那天早上九点多他们就来了,一直耐心地等着我们把手续办完,还白白耽误了他们时间,送到小区之后因为我们家楼层比较高,又没有电梯,两位干警还帮我们把随行物品拿到了家里,真的感谢!”

联系到帮助刘大哥的朱警官后,他对我表示:“我们是警察,看到群众有困难帮一下,也没什么的。”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湖北宜昌伍家公安分局爱心车队

除了民警,许多社区工作者和志愿者们,在疫情期间坚守岗位,也让人感受到了温暖。

一位“临时”上岗的物业助理,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疫情期间,由于原来的物业主任滞留在武汉,他只能“临时”上岗,开始管理小区,甚至因为顾不上好好吃饭,累出了胃病。由于认真、严谨的工作,他在住户之间留下了好名声。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在社区执勤站岗的工作人员,也得到了许多居民的理解和关心。

小陈是一位内蒙古退役特种兵,因为看到社区工作人员很辛苦,常常来不及吃早餐,就去购入牛奶、鸡蛋和300个杯子。他每天五点起床,同时用三个大锅煮牛奶,再分别送到二十多个社区的执勤人员手中,他说:“我想让他们能吃口热乎的。希望能为这些奋战在防疫一线的人做点什么。”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小陈发放的牛奶和鸡蛋

正因为基层工作者们的坚守,使众多居家隔离的地方,成了一个安全的港湾。

“那份温暖,希望她也能感受”

1月23日,南宁,甘肃小伙小孟踏上了返乡的行程。

因为疫情初期口罩难买,小孟用“刷锅布”制成了口罩佩戴,安检人员看到后,也露出了尴尬而不失礼貌的微笑。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小孟用刷锅布自制的口罩

机场偶遇的一位宝妈看到后,送给了小孟一只防护口罩。虽然只是萍水相逢,小孟一直把这位好心人记在心里。

小孟发布的微头条里,他记录那位陌生宝妈的特征、航班号、去向。“我俩目光相对的时候,我从她眼里看到了温暖。那份温暖,希望她也可以看到。”小孟说。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小孟微头条截图

有些善意的举动虽然很微小,但是能坚持实属不易。

赣州肖女士9岁的女儿,每天为楼下防疫站点的叔叔阿姨们送开水。不管刮风下雨,送了一个多月。

每次看到小姑娘提着两壶水小心翼翼走过来,防疫站点工作人员总会远远地喊住她,让她把水放下。这是一种相互之间的关心。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送水的小女孩获颁头条寻人荣誉证书

还有人收到了陌生人的善意,但一开始却没有意识到。

小曹现居武汉,年前因为疫情封城,没能回老家安徽。体检时,小曹偶遇一位陌生的邻居鲍阿姨。见到对方年纪大,小曹便帮她提东西,并领着她体检。

交谈过程中,阿姨向小曹打听详细住址。小曹有些警惕。“出于对自己隐私的保护,我就只回答了自己住的楼层,阿姨还刻意问了半天,”他说,“后来才知道是好意。”

原来,阿姨是想给小曹送一些口罩,回馈他的帮助。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小曹微头条截图

在#寻找疫情好心人#的过程中,我看到了许多陌生人之间发生的的温暖瞬间。遗憾的是,有些助人者没有留下任何线索就离开了,消失在人海。

在大年三十的广州,一个25岁左右的小伙子,为一位天桥下的流浪汉送去了食物和口罩,又很快骑着电动车,消失在车水马龙的道路中。做好事不留姓名。好在,有路人看到了善行,用微头条记录下来。

居家隔离的一个月里,我在头条上寻找好心人

微头条记录下好心人的背影

犹记得在北京居家隔离的第7天,凌晨1点多,我突然感觉自己浑身发热,躺在床上翻来覆去睡不着,在心里默默想着:如果自己感染上了新冠肺炎会有什么影响,应该做什么。

我先是慌张,而后又平静下来。因为自己的体温计坏了,保险起见,我在网上购买了一支体温表和一瓶消毒液,连夜收到,结果却是虚惊一场。

在那个瞬间,我才真切地体会到生活在疫情严重地区的人们,需要多大的力量,才能坚强地生活。

感谢这段时间遇到的温暖故事,感谢让这些故事发生的人们,感谢所有留下姓名的、陌生的好心人。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