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白豆蔻

 逍遥散人书馆 2020-04-06

【中文名称】白豆蔻

【拉丁名称】Amomum kravanh Pierre ex Gagnep.

【别       称】多骨,壳蔻,白蔻,百叩,叩仁

【所属类别】界:植物界—门:被子植物门—纲:单子叶植物纲—目:芭蕉目—科:姜科—亚科:姜亚科—属:豆蔻属—亚属:草果亚属—族:姜族

白豆蔻为姜科豆蔻属草本植物。生于气候温暖、潮湿、富含腐殖质的林下及排水及保肥性良好的热带林下。

【分布区域】原产柬埔寨、泰国。云南,广东,广西有分布。

【药用部分】姜科草本植物白豆蔻或爪哇白豆蔻的成熟果实。

【性       味】辛,温。

【归       经】归肺、脾、胃经。

【功       效】化湿行气,温中止呕。

【临床应用】

1、用于湿阻脾胃,脘腹胀满,不思饮食,胸闷气滞,以及湿温初起等症。

白豆蔻气味芳香,辛温通散,功能化湿醒脾,兼能行气对湿阻气滞作用较好,可与苍朮、半夏、陈皮等同用。本品气清上浮,能入肺经,又可用于气滞胸闷之症,可配厚朴、枳壳等同用。此外,还可用于湿温初起,如属热盛者可配黄芩、连翘、竹叶等同用;湿重者可合淡渗利湿之品如滑石、苡仁、通草等同用。

2、用于恶心呕吐。

白豆蔻能温中散寒,具有止呕作用,用治胃寒呕恶,常合半夏、藿香、生姜等同用。治小儿胃寒吐乳,可配砂仁、甘草共研细末,常渗口中。

【处方用名】

白豆蔻、

豆蔻、

紫豆蔻(带壳,打碎用)

【用量用法】一钱至二钱,入汤剂宜后下。

【按       语】

1、 白豆蔻辛温而不热,芳香而气清,入肺经宣滞宽胸,入脾胃化湿行气,温中而能止呕,为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要药。

2、 砂仁与白豆蔻,性味相同,皆入脾胃,均有化湿醒脾、行气宽中作用,惟砂仁芳香而气浊,能温中止泻,且入肾经,适用于中下二寒湿气滞,尚有安胎作用;白豆蔻芳香而气清,能温中止呕,且入肺经,适用于中上二焦寒湿气滞之症。

【方剂举例】

白豆蔻汤:白豆蔻、藿香、陈皮、生姜。治反胃呕吐。《沉氏遵生》

【文献摘录】

1、 《开宝本草》:主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

2、 《医学启源》:《主治秘要》云,肺金本药,散胸中滞气,感寒腹痛,温暖脾胃,赤眼暴发,白睛红者。

3、 《本草经疏》:主积冷气及伤积吐逆,因寒反胃。暖能消物,故有主消谷;温能通行,故主下气。东垣用以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散滞之功也。

4、 《玉揪药解》:最驱膈上郁浊,极疗恶心呕秽,嚼之辛凉,清肃肺腑,郁烦应时开爽。

5、 《本草求真》:本与缩砂密一类,气味既同,功亦莫别,然此另有一清爽妙气,上入肺经气分,而为肺家散气要药;其辛温香窜,流行三焦,温暖脾胃,......不似缩砂密辛温香窜兼苦,功专和胃、醒脾、调中,而于肺、肾其它部则止兼而及之也。

【方剂选录】

1、白豆蔻散治胃口寒作吐及作痛者:白豆蔻仁三钱。为末,酒送下。《赤水玄珠》

2、治胃气冷,吃饭即欲得吐:白豆蔻子三枚,捣,筛,更研细,好酒一盏,微温调之,并饮三、两盏。《随身备急方》

3、白豆蔻散治脾胃气不和,止脾泄泻痢:白豆蔻二两(用仁,一半生一半熟),枳壳半斤(去瓤,以浆水煮软,麸炒令香止),肉桂二两(去皮),橘皮二两(去瓤,炒,切细),诃子二两(去核,半生半熟),当归二两(洗)。上六味,杵为末,每服-钱,水一中盏。姜、枣同煎至七分,稍温服。如要丸,用好枣,浆水煮,去皮核,细研,为丸如桐子大。以姜擘破,炒令黑色,入水煎汤,下十五丸。《博济方》

4、太仓丸治气膈脾胃,全不进食:白豆蔻仁、缩砂各二两,陈米一升(淘洗,略燕过,铫内炒),丁香半两(不见火)。上为细末,枣肉为丸,如小赤豆大。每服五、七十丸至百丸,米饮下。《魏氏家藏方》

5、治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世医得效方》

6、白豆蔻汤治呕吐哕:白蔻、藿香、半夏、陈皮、生姜。水煎服。《沈氏尊生书》

【本草纲目】-白豆蔻

【释       名】多骨。

【集       解】

1、志曰:白豆蔻,出伽古罗国,呼为多骨。其草形如芭蕉,叶似杜若,长八九尺而光滑,冬夏不凋,花浅黄色,子作朵如葡萄,初出微青,熟则变白,七月采之。

2、颂曰:今广州、宜州亦有之,不及番舶来者佳。

3、时珍曰:白豆蔻子圆大如白牵牛子,其壳白浓,其仁如缩砂仁。入药,去皮炒用。

【气       味】辛,大温,无毒。

好古∶大辛热,味薄气浓,轻清而升,阳也,浮也。入手太阴经。

【主       治】

1、积冷气,止吐逆反胃,消谷下气(《开宝》)。

2、散肺中滞气,宽膈进食,去白睛翳膜(李杲)。

3、补肺气,益脾胃,理元气,收脱气(好古)。

4、治噎膈,除疟疾寒热,解酒毒(时珍)。

【发       明】

1、颂曰:古方治胃冷,吃食即欲吐,及呕吐六物汤,皆用白豆蔻,大抵主胃冷,即相宜也。

2、元素曰:白豆蔻气味俱薄,其用有五∶专入肺经本药,一也;散胸中滞气,二也;去感寒腹痛,三也;温暖脾胃,四也;治赤眼暴发,去太阳经目内大 红筋,用少许,五也。

3、时珍曰:按杨士瀛云:白豆蔻治脾虚疟疾,呕吐寒热,能消能磨,流行三焦,营卫一转,诸证自平。

【附       方】

1、胃冷恶心∶凡食即欲吐。用白豆蔻子三枚。捣细。好酒一盏,温服,并饮数服佳。张文仲《备急方》

2、人忽恶心∶多嚼白豆蔻子,最佳。《肘后方》

3、小儿吐乳,胃寒者。白豆蔻仁十四个,缩砂仁十四个,生甘草二钱,炙甘草二钱。为末。常掺入儿口中。(危氏)

4、脾虚反胃∶白豆蔻、缩砂仁各二两,丁香一两,陈廪米一升,黄土炒焦,去土研细,姜汁和丸梧子大。每服百丸,姜汤下。名太仓丸。《济生方》

5、产后呃逆∶白豆蔻、丁香各半两。研细,桃仁汤服一钱,少顷再服。《乾坤生意》

【形态特征】

   白豆蔻:茎丛生,株高3m,茎基叶鞘绿色。叶片卵状披针形,长约60cm,宽12cm, 顶端尾尖,两面光滑无毛,近无柄;叶舌圆形,长7~10mm;叶鞘口及叶舌密被长粗毛。穗状花序自近茎基处的根茎上发出,圆柱形,稀为圆锥形,长8~11cm,宽4~5cm,密被覆瓦状排列的苞片;苞片三角形,长3.5~4cm,麦秆黄色,具明显的方格状网纹;小苞片管状,一侧开裂;花萼管状,白色微透红,外被长柔毛,顶端具三齿,花冠管与花萼管近等长,裂片白色,长椭圆形,长约1cm,宽约5mm;唇瓣椭圆形,长约1.5cm,宽约1.2cm,中央黄色,内凹,边黄褐色,基部具瓣柄;雄蕊下弯,药隔附属体三裂,长约3mm;子房被长柔毛。蒴果近球形,直径约16mm,白色或淡黄色,略具钝三棱,有7~9条浅槽及若干略隆起的纵线条,顶端及基部有黄色粗毛,果皮木质,易开裂为三瓣;种子为不规则的多面体,直径约3~4mm,暗棕色,种沟浅,有芳香味。花期:5月;果期:6~8月。

【种植技术】

1、种子繁殖:

采收成熟果实,剥除果壳。搓洗净果肉,将种子摊于室内阻于,播前在露天湿沙催芽两星期。条播,行距12cm。实生苗长叶2~3片时,间苗移于新的苗畦或营养袋中,畦裁行株距12cm×5cm。经培育1年便可定植于大田。

2、分株繁殖:

从大田株丛中,选取茎3-5条相连在一起的壮实幼龄植株,用小刀将与母丛相连的根茎切断后拔出,便可直接定植。种植前先种好荫蔽树。海南省于春季3-4月或秋季8-9月进行;云南省西双版纳地区于5-6月定植,行株距为(2-1.5)m×1m。每1hm种植4995-6660丛。

3、田间管理:

定植后新株每年除草4~5次。至开花结果年限,在开花前要清除株丛内的杂草及枯枝落叶,收果后,要剪除枯、病、残株。每年施肥5~6次,以施土杂肥为主。在海南平原地区,因缺少传粉昆虫,必须进行人工辅助授粉,可提高成果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