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细说汉字:疋

 道2和 2020-04-06

这个“疋”字读作shū,本为象形字。甲骨文①就像一条小腿下连其足。“疋”与“足”,最初当是一个字。②是古玺文的形体,其下从“止”,词义未变。③是小篆的写法。④为楷书的形体。
 
《说文》:“疋,足也。上象腓肠,下从止。”许慎认为“上象腓肠”,不妥。从甲骨文形体看,像小腿连接膝盖,比“足”的词义范围大得多。到了后世,该字的本义渐渐消失,而为“足”字所代替。
 
“疋”字是个多音多义字。除了读shū以外,还读yǎ,《诗经》中的《大雅》、《小雅》有时就写作《大疋》、《小疋》,《尔雅》也可写作尔疋。当“疋”字读pǐ时,那就是“匹”字的异体字。“三匹布”,从前均写作“三疋布”。后来在废除异体字时,将“疋”字废除了,现在均写作“匹”。

——左民安《细说汉字》

扩展阅读


1《甲文编》669页。2《甲文编》86页。3、6《金文编》123页。4、5、7《战文编》126页。8《说文》48页。9《汉印徵》卷3,21页。
 
象形字。“疋”与“足”是一字的分化。本义是脚。字形1像连腿带脚的整个小腿。《合集》13694“贞:疾疋”句法与“疾自”相同,占问脚是否会生疾病。《管子·弟子职》:“问疋何止?”(向老师脚放在哪一头)用的也是本义。甲骨文字形2是字形1的简化。金文中“足”与“疋”依旧不分,铭辞中多读为“胥”,义为“辅佐”。师兑簋:“余既令女(汝)疋师和父司左右走马。”(我曾经命令你辅佐师和父执掌左右走马)甲骨文的一些字形已经把腿部简化为一个方框,金文中进一步把腿、脚两部分分裂开来,字形发生了讹变。战国文字中“疋”与“足”分化为二字,字形上有了区别(参“足”字条)。包山楚简中“疋”读作“胥”,是职官小吏。仰天湖竹简“疋缕”读“疏屦”,义为“粗”。秦汉以后,读作shū的“疋”字很少单独使用了。(李守奎)

1《金文编》385页。2、5《汉语字形表》209页。3、8、9《战文编》246页。4、6、7《战文编》126页。
 
字形讹混。“疋”读为yǎ,通“雅”。这一音义的来源与“疋”字本义、引申义的音义都没有关系,而是源自与“夏”字的省体混讹。它的形、音、义关系用六书理论是解释不了的。西周文字中“人”旁在字形下部,常常加上“止”形,“止”形上移又变成了“女”形。春秋、战国文字的“夏”字作“”、“”,就是把金文中“頁”下的“止”位移至“口”或“曰”旁的下面,进一步简化讹变,省去“頁”旁,就成了楚简(字形4)或三体石经(字形5)中的形体。这两个形体与战国文字中的“疋”字相近,两者混同起来,“疋”字就有了“夏”的读音。“夏”与“雅”通假之例习见,不烦举例。《说文》所谓的“古文以为《诗·大疋》字”,就是说的这种情况。总之“疋”读“雅”,是与“夏”的古文省体混讹之后,进一步假借为“雅”的,其形体来源是“夏”字的古文省体。(李守奎)

——李学勤《字源》



汉典:zdic.net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