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夏疆域的变迁—武帝经略四夷之威震西域

 深海fnxzwp858c 2020-04-06

500

在上文中笔者提到为了打赢汉匈战争,汉武帝曾致力于积极搜集匈奴周边的情报。随着战争的进行,汉朝从匈奴俘虏那里了解到自己闻所未闻的异域世界。投降汉朝的匈奴人曾给武帝讲了这样一个故事。在冒顿单于的时候匈奴汗国击败了在河西走廊生活的月氏人,残暴的单于将月氏王的头盖骨制作成饮酒器。月氏人抵挡不了强大的匈奴汗国,不得已向西迁徙,远走他乡,但并没有忘记对匈奴的仇恨,时刻图谋报复,只是苦于力量有限而又没有盟友,不得不忍耐。武帝听后十分高兴,试图与月氏建立起军事联盟,于是他要寻找一位坚毅果敢的勇士来完成这一壮举。

一、张骞凿空与新世界的开启

作为农业定居民族的中国人历来安土重迁,但也不缺少勇于探险的勇士。公元前139年,张骞作为武帝的贴身郎官,怀着对新世界的好奇与建功立业的渴望踏上了征程。由于帝国并不知晓大月氏的具体位置,于是打算穿过匈奴汗国前往月氏。进入匈奴境内不久,这群形迹可疑的汉人,就遭到了怀疑,并被扣留下来。在经过问询后,匈奴单于得知了张骞使团的去向,认为这十分无礼,他斥责张骞:

       “月氏在吾北,汉何以得往使?吾欲使越,汉肯听我乎?”(随便穿过人家家里不打声招呼,还要去找我的仇人,你们咋不上天啊)—《史记.大宛列传》

于是,张骞使团被单于扣留。为了让张骞等人安心留在匈奴,单于还赐给张骞女人,张骞也是来者不拒,就与匈奴女子结婚生子,过起日子来。匈奴人看到张骞老婆孩子热炕头的景象,认为他早已不想去什么大月氏,也不想回汉朝了。然而,这一切不过是张骞麻痹匈奴的策略而已。在被迫滞留匈奴的十余年里,他一直保留着使团的符节,以待有朝一日能够完成武帝赋予他的使命。

       “留骞十馀岁,与妻,有子,然骞持汉节不失”。—《汉书.西域列传》

终于匈奴人彻底放松了对张骞的警惕,张骞遂带领愿意继续前行的使团人员,继续出使,终于在数十日后到达了大宛(在今费尔干纳盆地位于乌兹别克斯坦、塔吉克斯坦和吉尔吉斯斯坦三国的交界地区)。令张骞等人倍感意外的是,大宛人对他们的到来异常热情。原来大宛早就知道汉朝的富饶,一直想与帝国进行贸易,可是因为匈奴的阻挡不能通行。张骞看到大宛如此热情,向大宛提出了自己的要求。

500

      骞曰:“为汉使月氏,而为匈奴所闭道。今亡,唯王使人导送我。诚得至,反汉,汉之赂遗王财物不可胜言。”大宛以为然,遣骞,为发导绎,抵康居,康居传致大月氏。—《汉书.西域列传》

就这样在财富的诱惑下,大宛和康居(约在今巴尔喀什湖和咸海之间,自锡尔河下游至吉尔吉斯平原,是康居疆域的中心地带)一路配合,使得张骞使团顺利的来到了大月氏。

500

此时的大月氏早已立太子为王,并迁徙到阿富汗地区征服了当地的大夏人,安稳下来,已经不愿意再与匈奴为敌,于是拒绝了汉朝联合攻击匈奴的请求。

       既臣大夏而居,地肥饶,少寇,志安乐,又自以远汉,殊无报胡之心。—《汉书.西域列传》

虽然没有达成与大月氏结盟的目标,但张骞并未直接返回汉朝而是在整个中亚地区游历,收集各国的风俗习惯、山川地理、军力配置、政治制度等各种信息,以为帝国将来经营西域所用。为了避免再为匈奴阻挡,这回张骞打算从南道返回,经河湟谷地到达汉朝。可惜此时的河西走廊还处在匈奴人的控制之下,张骞等人又再次被扣留,不得已又在匈奴过了几年骑马放养的日子。终于老单于死,匈奴贵族为争夺汗位而内斗,国内大乱。张骞这才带着老婆孩子以及当年一起来的匈奴向导堂邑父逃回了汉朝。此时,距离张骞离开长安已经过去了整整十三年,曾经庞大的百人使团,就只剩下了张骞与堂邑父两人。

张骞的回国,对于当时的中国意义非凡,这些来自遥远异域的珍奇见闻不仅使得中国人心中的世界完全被重塑,更激发了帝国统治阶级向异域世界播洒华夏文明的无限渴望。见到汉武帝后,张骞向这位富有野心的年轻帝王讲述了他游历十三年搜集到的各国情报。

      大宛在匈奴西南,在汉正西,去汉可万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有蒲陶酒。多善马,马汗血,其先天马子也。有城郭屋室。其属邑大小七十馀城,众可数十万。其兵弓矛骑射。

  乌孙(今伊犁河流域)在大宛东北可二千里,行国,随畜,与匈奴同俗。控弦者数万,敢战。故服匈奴,及盛,取其羁属,不肯往朝会焉。

  康居在大宛西北可二千里,行国,与月氏大同俗。控弦者八九万人。与大宛邻国。国小,南羁事月氏,东羁事匈奴。

  大月氏在大宛西可二三千里,居妫水北。其南则大夏,西则安息,北则康居。行国也,随畜移徙,与匈奴同俗。控弦者可一二十万。

  安息(帕提亚波斯帝国)在大月氏西可数千里。其俗土著,耕田,田稻麦,蒲陶酒。城邑如大宛。其属小大数百城,地方数千里,最为大国。临妫水,有市,民商贾用车及船,行旁国或数千里。以银为钱,钱如其王面,王死辄更钱,效王面焉。画革旁行以为书记。其西则条枝,北有奄蔡、黎轩。

        条枝(叙利亚地区)在安息西数千里,临西海(地中海)。暑湿。耕田,田稻。有大鸟,卵如甕。人众甚多,往往有小君长,而安息役属之,以为外国。国善眩。—《史记.大宛列传》

500

汉武帝时期的欧亚大陆

听过张骞的汇报之后,汉武帝敏锐的将这些他第一次听说的国家划分按照生产和生活方式划分为两个阵营。一是与中国一样的农业定居国家,这些国家富庶、文明,但军事力量不强,他们想与中国进行贸易,以获得薄如蝉翼的丝绸和巧夺天工的漆器,以及制作精良的钢铁兵器。武帝认为可与之进行贸易,互利互惠。二是与匈奴一样的游牧国家,这些民族能征善战,如果与他们建立起联系,并用财物贿赂他们攻击匈奴,则可以在与匈奴的战争中处于有力地位,扩展帝国的疆域。

      天子既闻大宛及大夏、安息之属皆大国,多奇物,土著,颇与中国同业,而兵弱,贵汉财物;其北有大月氏、康居之属,兵强,可以赂遗设利朝也。且诚得而以义属之,则广地万里,重九译,致殊俗,威德遍于四海。——《史记.大宛列传》

二、联结乌孙与知汉广大

公元前121年,骠骑将军霍去病击败匈奴休屠王,浑邪王占领了河西走廊,帝国经营西域的条件成熟了。虽然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没有达到与大月氏联合抗击匈奴的目的,但却发现了另一个潜在的盟友——乌孙。原来乌孙王昆莫,与匈奴有着杀父之仇。

      昆莫之父,匈奴西边小国也。匈奴攻杀其父,而昆莫生弃于野。乌嗛肉蜚其上,狼往乳之。单于怪以为神,而收长之。及壮,使将兵,数有功,单于复以其父之民予昆莫,令长守于西。昆莫收养其民,攻旁小邑,控弦数万,习攻战。单于死,昆莫乃率其众远徙,中立,不肯朝会匈奴。匈奴遣奇兵击,不胜,以为神而远之,因羁属之,不大攻。—《汉书.西域列传》

这样一个有着较强军事实力的游牧汗国,其国王又与匈奴有着不共戴天之仇,简直就是帝国的天然盟友。于是天子再拜骞为中郎将,将三百人,马各二匹,牛羊以万数,赍金币帛直数千巨万,再次出使西域联结乌孙。

500

到达乌孙后,乌孙王昆莫以接待匈奴单于的礼节款待使团,显示了其对汉帝国使者的重视。在了解张骞的来意之后,乌孙王表示虽然自己也想为父报仇,但是我们不了解汉朝的势力,而且大臣们多惧怕匈奴,自己岁数大了也很难说服他们。

       乌孙国分,王老,而远汉,未知其大小,素服属匈奴日久矣,且又近之,其大臣皆畏胡,不欲移徙,王不能专制。—《汉书.西域列传》

针对这种情况,张骞决定让西域人民好好的开开眼界知道天朝的实力,好让他们尽快与匈奴划清界限,成为帝国的忠实小伙伴。于是“骞因分遣副使使大宛、康居、大月氏、大夏、安息及诸旁国”,邀请各国贵族与使节前往汉帝国的首都长安,瞻仰天朝的威严。

来到汉朝后,西域各国使节被帝国雄伟的长城,宏大的宫殿,繁盛的人口,强大的军队所深深震撼,对精美的丝织品和漆器更是垂涎欲滴。各国使节由此切身感受到了汉帝国的强大,认为汉朝可以依赖,与汉朝交往不仅可以免受匈奴的剥削,更可以享受贸易带来的繁荣。在乌孙使团回国之后,乌孙乃至整个西域的政治风向开始向有利于汉朝的方向转变。

史载:

       乌孙使既见汉人众富厚,归报其国,其国乃益重汉。其后岁馀,骞所遣使通大夏之属者皆颇与其人俱来,于是西北国始通于汉矣。—《汉书.西域列传》

500

红线部分为张骞二次出使西域的路线

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不仅给帝国带来了巨大改变,也使自己封万户侯,日益尊贵。由于张骞的榜样作用,不少人开始加入向西域探险的队伍,以期望可以像张骞一样建功立业,于是一波有一波的汉朝使节涌向西域,可是使团人员的能力和品德却是良莠不齐,长安城和帝国的不少职业流氓混迹其中严重的损害了帝国在西域的声望,使得西域诸国认为帝国的精英尚且如此,其实力又能如何呢。于是就有人打起帝国使团的歪主意,这一偶然的事件将彻底改变帝国与西域的关系。

三、汗血宝马与贰师将军

随着与汉朝交往的日益加深,乌孙不仅了解到汉朝的强大,而且知道了匈奴在汉匈战争中处于下风的不利局面,于是乌孙逐渐摆脱了对匈奴的恐惧心理,开始成为汉朝的亲密盟友。乌孙与汉朝的交好,会让匈奴陷入两线作战,腹背受敌的被动局面,于是在知晓乌孙和汉朝暗通款曲的消息后,匈奴立即派出大军去征讨乌孙。面对来势汹汹的匈奴大军,乌孙派遣使者向汉武帝献上优良的战马,并要求娶汉家公主,做帝国的女婿。

天子问群臣议计,皆曰“必先纳聘,然后乃遣女”。于是,急于结好汉朝的乌孙给武帝送来了大量优良战马。武帝对这些优良的战马十分喜爱,认为帝国得到了极其宝贵的战略资源,有了这些战马英勇的汉军就可以驰骋草原大漠,打得匈奴无处遁形。为了表达对这些战马的珍视,将其命名为“天马”。

500

乌孙进献良马,使得武帝坚信西域诸国定有宝马可为汉用,遂要求汉使务必留意。上有所好,下必由之,不久武帝就得到了大宛有良驹千匹的消息。

       而汉使者往既多,其少从率多进熟于天子,言曰:“宛有善马在贰师(大宛首都)城,匿不肯与汉使。”天子既好宛马,闻之甘心,使壮士车令等持千金及金马以请宛王贰师城善马。—《史记.大宛列传》

本来武帝诚心诚意的想与大宛做笔生意,可惜有些人就是畏威不畏德,就是要火中取栗,就是要以身试法。这些见惯了二流子和无业游民组成的汉使团的大宛贵族们居然心声歹意,打算截杀使团,抢劫财物。

500

       宛国饶汉物,相与谋曰:“汉去我远,而盐水中数败,出其北有胡寇,出其南乏水草。又且往往而绝邑,乏食者多。汉使数百人为辈来,而常乏食,死者过半,是安能致大军乎?无柰我何。且贰师马,宛宝马也。”遂不肯予汉使。汉使怒,妄言,椎金马而去。宛贵人怒曰:“汉使至轻我!”遣汉使去,令其东边郁成遮攻杀汉使,取其财物。—《史记.大宛列传》

消息传回长安,武帝被这些“蛮夷”的卑鄙行为所震惊,于是说出“明犯强汉者,虽远必诛”的千古名句,决定用武力教会西域各国怎么对待天朝的上宾。起初,汉朝认为大宛兵弱,诚以汉兵不过三千人,强弩射之,即尽虏破宛矣。而且之前,帝国攻打不听话的楼兰,也不过七百骑,就生擒楼兰王,所以决定派一个关系户去镀金。正巧此时李夫人得宠于武帝,故拜其兄李广利为贰师将军,调拨了六千骑兵,并从全国征召了一些流氓和无赖共计数万人去讨伐大宛。

500

俗话说骄兵必败,帝国的初次征讨就为轻敌付出了代价。李广利军进入西域之后就遇到严重的后勤困难“当道小国恐,各坚城守,不肯给食。攻之不能下。下者得食,不下者数日则去”。这无形中消耗了汉军的锐气,加上军中本来就多是些流氓,在眼见得不到好处后便大量逃亡,李广利只能带着仅剩的几千名职业军人和为数不多的郡国恶少年继续前行。终于汉军到达了大宛,开始攻击一个叫做郁成的城市,这时汉军不过数千,皆饥罢。不过汉军毕竟是能够击败匈奴汗国的劲旅,这样一群饿着肚子的军队,居然攻破郁成,杀掠甚重,而汉军自身也损失惨重,为避免全军覆灭,贰师将军决定班师。此次征宛往来二岁,等到回到敦煌时,军队不过两三千人,可谓是得不偿失。李广利作为皇帝的小舅子,仗打成这个样子,使得武帝面子上很难看。“天子闻之,大怒,而使使遮玉门,曰军有敢入者辄斩之!贰师恐,因留敦煌”。

500

优良战马作为重要的战略物资,在冷兵器时代一直是各国觊觎的对象

同年夏天,汉朝与匈奴又发生大规模冲突,公卿及议者皆愿罢击宛军,专力攻胡,而帝不许。武帝认为“宛小国而不能下,则大夏之属轻汉,而宛善马绝不来,乌孙、仑头易苦汉使矣,为外国笑”。所以征讨大宛,已不仅仅是军事仗,更是关系帝国声威和西域归属的政治仗,不仅非打不可,而且必须要大获全胜。

于是,帝国向愿意参军的人许诺他们可以在胜利后,夺取敌人的财产,赦免过去的罪行,大量为了钱财的亡命之徒随即加入了军队。为保障军队的战斗力,帝国又从常年与匈奴作战的部队中征调了数万人,加上临时征召的流氓部队合计六万人。为保障后勤,朝廷动用“牛十万,马三万余匹,驴骡橐它以万数”。除此之外,汉军还做了详细的情报工作,由于大宛王城中没有井水,城市饮水全靠从城外河流取水,于是给远征军配给了熟悉水利的大臣和工程人员,用来切断水源,将大宛城变为死城。

500

面对浩浩荡荡,绵延不绝的汉朝大军,西域国家是吓得战战兢兢。因此,所至小国莫不迎,出食给军。为了达到震慑西域的目的,汉军此次作战极为残暴,堪比强秦。

      至仑头,仑头不下,攻数日,屠之。—《汉书.西域列传》

汉军强弩组成的箭雨,一直是其对手的噩梦,匈奴人早已见识过汉弩的厉害,这回轮到大宛了。

终于,在一路攻城略地之后,汉军三万余人到达大宛城下。开始大宛军队打算主动出击,可是大宛军队的血肉之躯,更本不是汉军强弩的对手,在遭到迎头痛击后入城坚守。为截断大宛的后援,李广利对大宛围而不攻,派遣主力攻击郁成,为防止大宛反攻,乃决其水源。最后在坚持了四十多天后,大宛外城攻破,将领被俘。在看到自己可依赖的援军被汉军歼灭,外城被攻破屠戮,大宛贵族们十分恐惧,为了活命,他们决定杀死国王,用国王的人头与汉朝谈判。

500

       宛贵人相与谋曰:“汉所为攻宛,以王毋寡匿善马而杀汉使。今杀王毋寡而出善马,汉兵宜解;即不解,乃力战而死,未晚也。”宛贵人皆以为然,共杀其王毋寡,持其头遣贵人使贰师,约曰:“汉毋攻我。我尽出善马,恣所取,而给汉军食。即不听,我尽杀善马,而康居之救且至。至,我居内,康居居外,与汉军战。汉军熟计之,何从?”—《史记.大宛列传》

汉军看到目的已达到,且强攻损伤士卒性命,又汉军苦战月余,一旦康居参战,局势可能不利。于是“军吏皆以为然,许宛之约”。“宛乃出其善马,令汉自择之,而多出食食给汉军。汉军取其善马数十匹。中马以下牡牝三千馀匹,而立宛贵人之故待遇汉使善者名昧蔡以为宛王,与盟而罢兵”。

500

经过此次远征,帝国声威远播。西域诸国深切的认识到,汉朝不仅有精美的丝绸,也有铁骑强弩,与帝国合作可以享受贸易之利,与帝国作对大宛国王就是“榜样”。

       贰师将军之东,诸所过小国闻宛破,皆使其子弟从军入献,见天子,因以为质焉。—《汉书.西域列传》

自此汉朝已经取得了对西域诸国的实际控制,就在征宛战争后的44年后,汉宣帝神爵二年汉王朝在乌垒城(今新疆轮台县境内)建立西域都护府,正式在西域设官、驻军、推行政令,开始行使国家主权。自此,天山南北成为了我国领土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500

汉宣帝时代的汉帝国比武帝登基前扩大了近一倍

下一季,博文说史将把视野转向西南,看云贵高原如何成为中华边疆。

免责声明
以上内容为用户在观察者网风闻社区上传并发布,仅代表发帖用户观点。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