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还记得当年的供销社吗?

 楚科奇0118 2020-04-06
在物质匮乏的年代,
家里少到缺糖少醋,
针头、线脑、煤油、手套。
大到做衣的蓝布和生产用具,
都得到供销社才能买到。


破旧的供销社


供销社是七、八十年代人们印象最深的地方吧,
在计划经济时代,
供销社遍布全国各地,
那时候的供销社是国营单位。
那个时候的人们,
如果在供销社里上班那也是相当有面子的,
也是很吃香的职业。


窑湾供销社


那时候供销社是人们日常生活的全部,
供销社的东西也从来没愁过卖不出去。




有许多时候,
那家生孩子需要红糖鸡蛋,
婚嫁需要购买手表自行车大件的东西,
还得有供销社主任的批条才能买到。

.
年代感十足


对于经历过那个时代的人来说,
提起“供销社”这个三个字,
往往是童年那个时候对一些吃的喝的、
文具用品和小玩意儿这种渴望糅杂在里面。


一进供销社里面的那股味儿,
是永远忘不了的。


布票、油票、糖票......
都是那个物资匮乏年代凭票供应的有力见证,
平常很多东西很紧俏,
每逢过节更是摩肩接踵,
往往明天到货的东西,
要提前一天在供销社门口竖起牌子提前通知,
而第二天一大早还没开门,
就有长长的队伍排对在等候了。


看见架上货物齐全,
站在门外囊中羞涩。


光线昏暗的供销社


铁塔牌火柴,
真的是每家必备。


琳琅满目的商品


柜台上这种称你见过吗?


算盘是必须的,
算盘打得快比计算机都厉害。


头一回见到录音机的顾客,
看售货员一脸得瑟。




后来,
随着经济的发展的脚步,
供销社也逐渐淡出人们的视野,
在改开带来的丰富多彩的生活里,
人们早已遗忘了从前那些物质短缺的日子。
黯然失色的供销社俨然变成了一座破旧的博物馆,
对于供销社的记忆你还有吗?
或者听说过吗?

从前的路,
是一脚一脚踩出来的,
从前的日子,
也是一天一天熬过来的。

如果再回到从前,
所有一切重演,
是否能够明白生活的重点......

1980年代的模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