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刘庆:从严禁假日上班的新南威尔士大学说起

 阿里山图书馆 2020-04-06

编者按

“清华大学博士生短期出国访学基金”——

自2010年起设立,受到“双一流”建设经费和清华大学教育基金会的共同支持,为博士生赴国外一流大学或重要国际组织、师从一流导师开展研究工作提供提供3-6个月的生活费资助。至今已有超过2100名博士生获得基金支持。该基金受到师生欢迎,博士生普遍反映受益匪浅。

每个参加短期访学的博士生都有一段不可复制的、特别的经历和故事,“清华大学研究生教育”公众号将不定期与大家分享他们精彩的访学故事。

回国已近一周,如今静下心来,一点一滴地回顾在澳洲交流的过程——毫无疑问,能够在博士研究学习期间到国外进行交流学习,在导师的帮助下深入和扩展自己的研究,是一件非常幸运的事,更是一段不平凡的经历。

最初,产生去国外交流的想法后,我与导师进行了深入的交流,获得了导师的支持。结合自己的课题和需要进一步深入的研究点,我们最终确定了领域内在X光衍射和中子衍射上很有造诣的新南威尔士大学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的John Daniels 老师作为国外访学的导师。与John Daniels 老师取得联系非常顺利,并很快获得了他的支持,给我提供了非常优厚学习条件。然而,去澳洲交流学习的这条路却被签证问题给卡住了——不断上传新的各种证明资料给签证官,更换邀请信、更改批件和修改访学计划……经过备受煎熬的近八个多月等待,签证问题得以解决,使我得以顺利地出访。非常感谢一路支持我走过来的各位老师,如果没有他们的关心和鼓励,我可能就放弃这次访学了。

同时,正因出行不易,我倍加珍惜这来之不易的机会,为自己制定了详细的学习研究计划,在澳洲努力提高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初入澳洲

——对工作时间和效率新的认识

去澳洲前,我就了解到这里的节奏不似国内那么快,做事有些拖沓、效率较低。但真正到了澳洲,从办理入学手续,到与导师进行面对面的第一次交流,我才发现之前的了解都只是表面。

10月29日上午,经过10多个小时的飞机,我顺利抵达了悉尼国际机场,让我没有想到的是,同样是人山人海,悉尼入境的时间远远短于国内出境的时间!这得益于海关人员优秀的业务水平和高效的工作效率,同时,其较高的信息化水平也令人印象深刻,身份识别在入关前就通过走廊的摄像头完成了。随后,在新南威尔士大学进行入学注册时,同样只花了短短几分钟,我就在同一地点完成了注册领取学生卡、报到等手续,并取得了校园网及学生间门禁的权限,瞬间便获得了作为UNSW学生应有的学习和生活资源。本以为会在不同部门中来回奔走,经历繁琐的各种手续,然而,像等待签证那样的困难并未出现,这一切都让我万分惊喜。

完成报到后,我与John老师进行了面对面的交流,他对我的此次交流提出了一些要求,并希望我能在英语学习方面挑战一下自己。这约法三章对长期在国内生活学习的研究生来说是很有意思的,并且瞬间让我感受到中西方文化的差异。比如,其中重要的一条,以后跟他交流,无论是通过电子邮件还是面对面,都要直呼其名John,而不是Daniels老师或者教授,否则显得生疏也不符合当地环境;另外一条,则是希望我挑战自己,在澳洲期间不说中文,包括遇到同胞时也要坚持使用英语。尽管我打心底觉得这十分重要,也希望按照他的想法坚持下去,但是实际的环境却复杂得多——澳洲的同胞实在太多,一些师弟师妹请教问题时,实在难以用英语表述清楚,这一要求也就渐渐搁置了。现在回想起来,如果当时能够坚持,我的英语口语水平应该会有很大的提高,而不像现在,听得懂,表达自己意见时却很吃力。

John给的另外一条重要要求,则是希望我能够每天工作时间准时出现,到点准时下班回家,假期禁止来学校进行学习和实验。这就需要我在工作时间里高效率完成各种需要处理的事务,绝不能拖延到非工作时间。至此,我已对澳洲人的工作态度有了新的认识——他们并非不爱在工作上花时间,而是要高效率地工作,而不影响生活。在之后的生活中,我也发现,国外研究生确确实实是按照这一方式来进行学习和研究的,并且几乎每日朝9晚5,不晚点,也不早退,很少有夜晚加班的情况。

这一点和国内的情况截然不同。我们在学习和研究时,往往把手机或其他娱乐设备放在手边,尽管看起来从早忙到晚、花了很多时间,但实际是一边玩一边干活,真正专注的时间却并不多,效率低下。John甚至专门强调,在非周六日的公共节假日如圣诞节,是禁止到学院楼里学习研究的;如果在这些节假日来到学院,一旦出现门禁记录,便会被学院通报记录。澳洲人对于工作、生活分割的重视程度可见一斑。

另外很有趣的是,不似国内学生间通常按照导师一个课题组、一个课题组分开,UNSW材料学院的研究生们都混坐在一个大房间里,并且位置会每学期进行一定调整。这样一来,既加强了不同研究方向学生间的交流,同时,由于是学院统一管理,因此每晚十点,便会自动关灯以提醒学生尽快离开。这无疑也体现了学院对学生工作之外自己生活时间的关切。

学习研究,安全先行

对于新南威尔士大学来说,学生的人身安全高于一切,因此学校在安全保障方面投入非常大的人力、财力,拥有专业的安全应急团队、消防团队等,校园里更是随处可见求助点。

学校对于安全的要求在实验室管理上尤为明显,每个实验室都配备了专业的实验室管理人员,负责安全和仪器使用指导。UNSW对学生安全意识的培养也是我对其研究生培养环节中印象最深的地方。要想进入UNSW的任一实验室做实验,首先要获得进入该实验室的使用权限,未取得权限的同学若私自尾随他人进入,即使不做实验、只是短暂停留,便会受到重罚。而要取得使用权限,必须经历一个漫长的过程,包括学校、学院、具体实验室三级的安全培训,培训过后,还需要通过安全知识考试和仪器实际操作安全考试。获得权限后,还有一段时间的实习期,在此期间,仍然不能单独停留在实验室,必须在实验室负责人或已取得使用权限同学的陪同下才能进行实验。另外,在非正常工作时间进行实验、实验室管理人员不在的情况下,便必须报告相关保卫工作人员,他们会不定时确认实验操作人员的人身安全。除以上安全管理要求外,学校和学院每月都会开展各种安全演习,因此,在平时阅读文献时,耳畔往往会响起警报声,接着便要在保卫人员的敦促下迅速离开学院大楼,并在安全区域等待警报解除。

我在澳洲进行的研究主要可分为三大部分,包括PDF(Pair distribution diffraction)分析、变温变电场X衍射谱分析、变温变电场中子衍射分析。在前期课题研究中,我们通过透射电镜观察到样品中具有局部不均匀的结构,故想希望利用其他的表征手段进一步确认该局部不均结构的存在,并且解析其结构的晶型及热动力学特征。PDF就是一种研究局部短程结构非常好的表征手段,但却并不常用,对材料学的研究生来说,若不是专门研究,在过往的学习中几乎没有任何机会接触到。PDF是一门很深的学问,甚至可以成为一名博士生的研究课题。没有任何相关基础的我,除了不断请教John之外,也认真通过John推荐的参考书《Underneath the Bragg Peaks》进行了背景和原理知识的学习。尽管此前也阅读了不少英文文献,但是真正去啃一本专业领域的英文书,挑战还是相当大。最开始时,由于对专业词汇的理解不到位,还闹出了不少笑话。不过总得来说还是进展顺利,在补充了相关知识后,我成功利用专业软件PDFGUI解析了高性能样品局部结构的特征。尽管最终结果与预期不同,但所学到的处理方法和对图谱的解读方法,对之后的理解和分析工作大有助益。

除了课题研究外,提升自己的英语水平也是本次访学的重要目的之一。我坚持每天上学访学途中听英语广播,到达学生间后,首先研读一篇英文文章,学习其中新的单词,并积极同外国人进行日常交流。不过遗憾的是,我所期望中的全英文的环境并没有实现,来澳洲学习和工作的中国人很多,周围大部分都是中国同胞,甚至学院里有几位老师也是中国人,日常之间的相互交流与请教用英文反而略显做作,遗憾失去了很多锻炼口语的机会。

      

                  图1 Seminar上的学生报告现场

UNSW有丰富的学术活动,我也积极参与其中。

刚来到UNSW,我就在课题组里面进行了一场英文报告,向课题组成员详细介绍了自己的研究方向和内容。除了课题组组会每周的学术报告外,学院老师还经常邀请专家作学术报告,并且每周都有Seminar,要求所有学生必须参加。Seminar一般会有学院的四名学生作报告,报告完后会有小范围的讨论,学期末还会评定最优报告。学院和学校还定期举办学术poster比赛,让同学们展示自己的学术成果,提供不同研究领域人员间交流的机会。我也曾参加了一次,站在自己的海报下,遇到各种各样背景的人,大家一起探讨问题,学术气氛非常浓厚。尽管没有获奖,但在交流过程中,我得到了许多他人对我所作课题的理解、评价,还与前来探讨问题的同学结下了深厚的友谊,这何尝不是一种宝贵的财富。

此外,每年南半球夏季,UNSW都会举办铁电相关的夏季学校,领域内的许多知名教授都会前来讲学,对于提升自己是一次非常好的机会。我也有幸参加了此次暑期学校,面对面地与领域内大牛进行了交流,可以说是收获颇丰。

      

                     图2 参加学校举办的Poster比赛

丰富的业余活动,乐于社交的材料人

UNSW跟所有其他大学一样,也拥有丰富的业余活动。平时在校园里,就可以看到各种社团的表演以及BBQ等户外聚会。值得一提的是,每学期开学,学校都会在主街上举办名为Zero Week的新生接待周。实际上,这就是学校各个社团大显神通招纳新人,以及各路商家宣传、抢占客源的活动,也因此诞生了许多福利,包括小礼物、各种食物等。比如,Zero Week的第一天下午,有一个叫Food Market 的活动,各国学生纷纷准备自己国家特色的食物在主街上挂牌贩卖,不出校园便能品尝到各国美食。

学院每周五下午4点则会举办“Special Friday”,研究生会会在学院专设的食堂提供小零食和桌游,供前来的同学聚会聊天,是一个促进学院不同研究方向和不同国家研究生交流的好去处。若是恰逢某个国家特色的节日如春节等,Special Friday 还会有特色的食物和装饰。

另外,学校也经常举办各种名目的Party,参与其中,一边喝酒、品尝小点心,一边结识朋友,寒暄生活,气氛非常放松。Party举办的理由可是很丰富的,如节假日到来,优秀教师评选答谢等等。区别于国内作材料研究的“理工生”们,我所在学院的研究生尤其喜欢此类社交活动,同时,由于在学校研究生会及各类社团里任职的人数众多,因此各类活动举办的消息往往很快就流传于学院间。学院也会每年举行盛大的圣诞节Party,提供葡萄酒、食物及游戏道具,老师和同学在Party上畅所欲言、交流感情,更加联系了师生情谊。 

                                       图3 学院举办的圣诞节Party现场

总的来说,为期五个多月的访学生活便是在上述学习研究和各类业余活动交织中度过的。

在此期间,我顺利地完成了研究任务,加深了对于铁电及衍射的理解,学到了衍射数据处理的技巧,也提高了自己的英语水平,收获了许多友谊。这是一段让人难忘的经历,值得我在未来的日子里细细品味

本文来源:清华大学材料学院刘庆同学的访学总结报告

编   辑:李京京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

  徐思羽  清华大学研究生院学生记者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