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红星闪闪放光彩

 捉光凑影 2020-04-06

乌兰敖都嘎查位于翁牛特旗阿什罕苏木北端,科尔沁沙地西缘。

新中国成立前,乌兰敖都草原周围几百里内都叫“召克图草原”。那时,召克图地区有很多大沙丘沙带,风起沙滚,埋住草原,埋上房屋。解放后贫苦牧民们分到了牲畜,开始有了自己的生产生活。为了不再贫穷,以根登互助组牵头,在内蒙古草原上率先成立了牧业生产合作社。

乌兰敖都牧业合作社第一代社员

1956年秋,成立了乌兰敖都牧业高级生产合作社。从成立高级合作社以后,他们开始组织劳力在流动沙丘上种植沙蒿、沙枣、沙柳等固沙植物,在流沙最严重的风口地段埋防风沙障,控制流沙的流动速度,然后再种沙蒿、栽沙柳等。他们共治理流动沙地3万亩,既保护了牧场、房屋,也扩大了饲草资源。从1953年到1963年,全大队建立起66处移场营地,打饮水井92眼,草场面积扩大11万亩。草场质量提高,为四季轮牧创造了条件。


乌兰敖都嘎查是全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诞生地,因此被誉为翁牛特草原上一颗耀眼的“红星”。建国初期,在全国劳动模范根登的带领下,创办了全国第一个畜牧业合作社,1958年,该嘎查被国务院授予“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

新中国成立70年来,乌兰敖都人自力更生,艰苦奋斗,以治沙为先河大搞生态环境建设,一直延续到今天。先后涌现出全国劳动模范根登、嘎日迪、党的十一大代表来小以及自治区、市级党代表、人大代表、劳动模范10余人。根登精神在这里发扬光大,红色基因在这里世代传承。就这样,我们的故事展开了……



我下乡插队这个地方名叫乌兰敖都,汉语的意思是“红星”。这个亮晶晶的名字,源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这里是全国最早成立的牧业生产合作社之一,毛泽东主席曾在有关材料上亲自批示表示称赞,周恩来总理曾亲自签名授予“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称号。于是,乌兰敖都光辉闪闪,合作社的带头人、后来的大队党支部书记根登是全国政协委员、全国劳模,多次受到毛主席等党和国家领导人的接见;我们第一生产队的铁姑娘队长来小,还是党的第十次代表大会代表。

乌兰敖都一队部分知青

于是,乌兰敖都闻名遐迩。多年间,各级领导视察指导经常不断,各地考察参观者纷沓而至,媒体记者接踵而来,加之知识青年、五七战士、科技专家的入驻,势必带来了城市文明之风。这里虽属偏远的少数民族地区,但并不算落后,人们的思想观念比较开明。政治氛围也比较浓重,大队小队包括青年点经常在晚上召开学习会、批判会、整风会,我们闻惯了大队会议室里浓烈的旱烟味道。

知青们给老牧民读《毛主席著作》


下乡在草原红星乌兰敖都,我们怀有几许自豪感和优越感,当然也激励自己扎实苦干、奋发努力。那个时代我们也“追星”,敬仰崇拜的是英雄模范。知识青年中也不断涌现出许多英雄模范和先进典型,例如上海知青金训华勇救落水儿童而牺牲了自己;天津女知青张勇为抢救集体财产而英勇献身;在锡林郭勒草原大火中有69名各地知青战友在灭火战斗中壮烈牺牲……尽管这些情景令人痛心扼腕,悲壮的事迹依然激励我们“革命加拼命”。


知青时代的公社广播员梁鹤

1972年五四青年节,我和几位知青加入了共青团,心里的感觉比喝了牛奶加白糖还香甜,随即还向大队党支部递交了入党申请书。青年点的第一任指导员祥子尤为风光,到沈阳参加了全省优秀知识青年讲用大会。

那时,全国各地、各部门、各单位都分别进驻工人毛泽东思想宣传队、贫下中农毛泽东思想宣传队、军队毛泽东思想宣传队,简称工宣队、贫宣队、军宣队。我们大队也来了一支军宣队。“一颗红星头上戴,革命的红旗挂两边”,草绿军装三块红,那是分外令人敬慕的,特别是毛主席号召“全国人民学习解放军”,以致于民间都流传着一个说法,说姑娘找对象“一兵二干三工人,坚决不嫁庄稼人”。


乌兰敖都女知青出工路上


军宣队带队的是一位湖南籍的王教导员,还有蒙古族战士扎木苏、吉林籍战士小赵。王教导员精明强干,健谈善讲,有一次看见我抽旱烟,他操着浓重的湖南口音说道:“十八岁就抽烟,啥时抽到老?”我不好意思地答道:“啥时老啥时算呗。”不过,我在大小会议的发言、撰写的一些学习体会文章、批判稿之类,大概引起了他的兴趣或者说得到了他的赏识。军宣队主持青年点整顿思想作风、组织建设,王教导员提议让我担任了青年点指导员(祥子已经被抽干回城),由一位老三届初三毕业的女知青大燕子担任了点长。


乌兰敖都女知青今昔

担当青年点指导员,无疑给了我压力和动力,拼了小命给知青兄弟姐妹们做出个样子看。大燕子文化水平高,处事沉着老练,很有“大姐大”的风度。在我们的带领下,乌兰敖都一队青年点风清气正,大家积极向上,几年里一直很平稳。这还真得感谢红星闪闪的军宣队。


再说军宣队的两名解放军战士,军人风范也确实值得我们学习。扎木苏人高马大,参加所有的劳动都冲锋在前,有一次胳膊扭伤了,挂着绷带仍然拼命干,由于能用蒙语和社员们交流,他和当地群众建立了深厚感情。小赵个头不高,却学着扎木苏那样参加生产,学着教导员那样发言讲话。“把别人的经验变为自己的,那他的本领就大了,我们应该牢记伟大领袖毛主席的这段伟大的教导”,在一次学习会上,小赵带着东北口音庄重地说道。


1970年10月翁牛特旗乌兰敖都公社上乃林皋村三八红旗队的姑娘们


千万不要忘记阶级斗争,那时候是必须“年年讲、月月讲、天天讲”的。于是,阶级成分也要讲,地主富农资本家的子弟总是低人一等,抬不起头来。多亏了毛主席还说“有成分论,不唯成分论,重在表现论”,于是“成分高”的知青表现得更为积极肯干,争做'可以改造好的子女”。


五七战士刘异云与牧民一起劳动

我们青年点的春子,家庭成分就是地主,刚下乡时他有些自卑,话语不多,埋头苦干,见人三分笑。渐渐地,蒙古族老乡们对他产生好感,他在平时的各项表现中也从容了许多。非常难得,我们一起加入了共青团,后来他在这里还加入了共产党,再后来他被推荐为工农兵学员上了大学,再再后来他被留校并担任了一个系的领导。说农村牧区是一座大熔炉,能锻造出祖国需要的合格的有用人才,这话也并非完全是夸张的溢美之词。


全国劳模、党代会代表、军宣队、科技专家、五七战士、知识青年,尽管处在那阴晦迷蒙的苍茫岁月,却星星般闪烁,为草原红星增添了迷人的光彩。

感谢刘军凤对本文的支持

本文为原创转载须经作者授权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