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虽生而死,可待来迎”者,不绮万事,舍离一切,唯独自明,则云死也。

 oIIIo 2020-04-06

二四、虽生而死章


问曰:师云“虽生而死,可静待来迎”。生身当体,云何可知死底耶?


答曰:“虽生而死,可待来迎”者,不绮万事,舍离一切,唯独自明,则云死也。生而独也,死而独也;然则与人俱住亦复独也,无可伴之人故;唯无心无我而行念佛,是则云死底也。


问说:师父,您说虽然活着,其实已经死了,所谓“活死人”,我们只是在这里平静地等待阿弥陀佛来迎。我有疑问了,因为我们毕竟是活人,活着的身体在世界上到底怎么体会、感受“虽生而死”的情形呢?


答:

“不绮万事”的“绮”字是绞丝旁,意思是丝织品,“不绮”就是不装饰的意思。我觉得也可能是单人旁的“倚”字,就是“不倚万事”,不倚仗,不倚靠,不旁借一切万事,舍离一切,只是一个人孤独地存在,这叫“死”。


人在世间怎么是孤独的存在呢?这是指人的生命状态,不是指身体,我们还要仰赖他人来吃喝。人在世上都是孤独的,但是如果我们有过多的攀缘,这个心就死不了。如果我们觉得还有相伴的人、相伴的事、相伴的物,“我”就没有死干净。真正体会到孤独的存在,所谓“唯独自明”,这就是“虽生而死”。虽然身体在世界上活着,但是心已经死了。虽然在念佛,念佛也是“无心无我而行念佛”。


“是则云死底也”,“死底”应该是日文作汉语化的表达,大概是说“死”是底色,以“死”作为背景,“活”是在“死”的大背景上。就像一棵树已经被连根拔起,斩断了,等待运走,虽然树枝、树叶还是活的,但它是“死底”,因为底下的根全部斩断了。它是以“死”作为背景暂时活着,如果不移栽到新的地方,不就死定了吗?我们的心和身体在世间活着,就像这棵树,心的树根已经斩断了,不在这个世间了,不跟世间的一切万事万物相伴相牵。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