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DavidCCH 2020-04-07

人们常说,学习书法要进对门,拜对师,这样很快就能出师了。不过这话也要分开来说,进对门一方面是指学谁的,有的人学王羲之的,有的人学王献之的,这都没有错,而且是根红苗正。反过来说,如果进错了门,或者进不去门,那就是一错再错了,不仅没人指点你,而且没人提携,一辈子也学不出来。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但如果进对了门,拜对了师,一切都是前途光明。张建才就是这么其中的一位,他既进对了门,又拜张海为师,所以说他的前途是一片光明。哦,有必要解释一下,很多人不大认识这两位。张海是前中国书协主席,名气很大,学生也很多,他是河南人,是河南的骄傲。张建才也是河南人,他们是老乡,张海写行草书,张建才也写行草书,张海写隶书,张建才也写隶书。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张建才书法作品参展于全国第五、六、七、八、十届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五、六、八届中青年书法篆刻展,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大展,全国第二届正书展,全国第二、五届楹联书法展,全国首届、三届扇面书法展,全国首届隶书展,中国书法家协会会员优秀作品展,中国书协成立三十周年会员优秀作品展,首届中国书法兰亭奖,获全国第一届行草书展妙品奖,全国首届行书大展提名奖,全国第二届电视书法大赛二等奖,第四届中原书法大赛一等奖,河南省千秋伟业书画大展一等奖等。出版有《张建才书法作品集》《张建才书法》等。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上面这些都是公开资料中所记载的,原封未动,以便于大家对张建才书法才能有一个全面的了解。有些资料还说,张建才非常喜爱书法,对篆、隶、行、草、楷功底深厚,主要擅长行草书,他是中国书法家协会草书专业委员会委员,河南省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草书委员会主任,河南省书画院专业书法家。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一些人乍一看见张建才书法,就会认为这是一种少数民族的文字书法,想要认出来是非常困难的,仔细看原来是汉字,汉字之间却又互相缠绕,这字似曾相识,想了半天才感觉是张海的字体,这时就会定义张建才原来是进了张海的门,也学了张海的字,使张海后继有人了,而张建才也没有白学,因为他学了张海的字以后,就不停地拿下各类奖项。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但再仔细辨认,还可以发现,张建才好像还学了张瑞图书法,张瑞图是明末书坛颇有个性的书家,于“钟王之外,另辟蹊径”,也许张建才发现了张瑞图书法的根本特性,并且符合自己个性以后,便对张瑞图书法情有独钟,因此,他便把张海和张瑞图二人的书法结合在一起,形成了自己的个性风格,最后成了“张建才书法”。

他学张海“缠绕体”书法,终获大奖,成为中书协理事

张海书法本来就个性明显,包括张瑞图在内,他们都学过”二王“,学过魏晋,但成型后却风格突出,而张建才又把他们拿捏组合在一起,这种风格确实很难见到,书友们也难以欣赏。而正是这种”怪“体,恰恰成就了他的书法从司空见惯的书体中脱颖而出,加上张海的面子,这种获奖的机率就大大增强了。

而有些书友认为,如果进错了门,拜错了师,把书法写成这样的风格,在评审时恐怕还没展开纸面就被扔一边了,哪里还有”个性“突出这一说。其实书友的这种看法不无道理。但是,有一点你不得不服,那就是张建才的智慧和灵性,智慧是他进对了门,灵性是他学得很像,一般人能做到吗?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