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紫砂小记(九)工夫茶中功夫壶

 闲情偶的 2020-04-07

——以闽南、潮汕茶具及茶事谈开来

中国人的饮茶历史极为悠久,悠久到随便找篇有关茶文化的文章,都可以追溯到神农尝百草的故事,都可以了解唐宋元明清中国历朝历代的茶事活动的情况和特点。古代的茶生活、茶文化距离今天的我们少则一百年,多则上千年,它存在的意义在于指导今天的人们如何面对自己的日常生活,如何充实自己的日常生活,当我们从忙碌的日生活常态中忽然意识到这本不是我们想要度过一生的方式的时候,我们很自然就会从历史的蛛丝马迹中寻找答案。我们所了解的古人的生活方式、古人的茶生活形式,对于今天只有精神上的意义,而没有具体的形式意义了,毕竟时光已经划过少则百年、多则千年,时代不同了,社会不同了,空间不同了,器具不同了,最重要的是人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也不同了。任何事物都脱离不开时代的背景,社会的影响,没有了唐帝国的文化交融、没有了宋代的文人治国、没有了明代的文人雅士、没有了清代穷奢极欲,属于那个时代的一切都不可能在今天复原出来,能够复原的只是坡脚的形式而已,那种审美意识、那种精神追求和那种独特心境,恐怕永远都不可能复制出来。 

明代陈洪绶《品茶图》

今天的我们失去了很多或者可以说已经完全不具备古人茶生活的条件,例如比较直观的陈洪绶绘画作品中的文人生活状态,仅仅是那一石、一几、一册、一鼎、一炉陪在身边,没个上亿的零花钱就根本想都不能想,更何况雇佣两个侍女陪伴左右服侍,需要支付不菲的薪资和社保。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追根溯源、去摹古赏器,尽管我们不能从根本上恢复传统茶生活的方式,但是传统可以给我们以最好的参照物、最优的标准器,我们可以依照古人的生活方式和精神追求来塑造属于今天的这个时代的茶生活,这才是回望历史的意义之所在。

明代陈洪绶《蕉林酌酒图》
纵观全国各个地区的饮茶习惯,能够把茶作为生活中不可分割的部分、对于茶生活的一切最为讲究的地域,当属闽南和潮汕地区。这两个地区的人们已经把茶融入了自己生活的每一个细节当中,早起要喝茶、工作要喝茶、休息要喝茶、饭前饭后要喝茶,甚至连跑马拉松都要喝口工夫茶再向前奔跑。迎宾待客更是不用说,必以茶招待客人,饮茶不仅是个人生活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也成为待客文化的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他们礼仪文化的重要构成,这种茶文化的传承源自于明清时代,经过了民国,信步走到了今天,可谓源远流长、亘古不变。

深圳同好超人兄冲泡工夫茶待客

汕头市场商家一边工作一边泡饮工夫茶


汕头市马拉松比赛途中休息站提供功夫茶(汕头尤兄供图)
闽南、潮汕地区因为气候原因和地理原因,素来就有饮茶的习惯,而且还在长期的饮茶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从饮用的茶的品种、使用的冲泡茶具都异常讲究,通过对茶具的甄选、冲泡步骤、冲泡手法的要求,来达到极致的发茶效果、最佳的口感体验。富裕阶层有能力消费各地茗茶和茶具,逐渐形成了本地区饮茶选器最优的组合形式:茶必武夷、壶必孟臣、杯必若深。武夷岩茶是本地所产,自然成为地域的畅销货,更不用说武夷岩茶的喷薄的香气、岩骨的力道、丰富的韵味。

茶器山房收藏1999年武夷山茶科所生产大红袍武夷岩茶

    壶必孟臣说的是具备一定经济条件的人家会使用产自宜兴的紫砂茶壶冲泡武夷岩茶。孟臣壶在紫砂茶壶当中虽然没有时大彬、陈鸣远那样的高度,但是它的影响力却颇为深远,孟臣款识的紫砂茶壶从明末清初一直延续到民国时期,从体型硕大的器型,到掌中之宝的小巧器型均有涉及。以闽南潮汕地区的饮茶习惯来看,高香型的乌龙茶,必定要是容量较小、胎骨紧致、圆形饱满的茶壶冲泡才能最大程度地激发出茶质,所以落“孟臣”款的浑圆小巧的朱泥茶壶成为了首选。


台湾同好收藏明代孟臣款汲直紫砂茶壶

江苏同好信兄收藏明末清初孟臣款紫砂茶壶

台北成阳基金会收藏明末清初孟臣款紫砂茶壶

台北成阳基金会收藏清初孟臣款紫砂茶壶

《荆溪紫砂器》著录乾隆时期孟臣款紫砂茶壶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中期孟臣款紫砂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孟臣款朱泥调砂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紫泥孟臣款紫砂茶壶
当然还有一些老茶客会选择本地仿照宜兴紫砂茶壶制作的汕头茶壶泡茶,俗称汕头罐,过去在当地也叫冲罐。使用本地的红土制作,有做工精细一些的产品,但是绝大多数工艺比较粗糙。茶器山房收藏有一持完整的晚清时期汕头茶壶,工艺比较潦草,底款为类似宜兴茶壶的孟臣诗句刻款,当初只是为了留个完整资料才收入麾下,但多年前收购的一把品质极佳的清代中期宜兴朱泥秋水茶壶,因为壶盖缺失,卖家知道我买壶全为喝茶之用,便给配上了一个老汕头壶的盖子以便实用冲泡,这个盖子倒也不失为汕头壶中的精品之作。老茶客冲泡当地单丛类乌龙茶时,在开水冲入茶壶后,特别要把茶船里面浇满开水,让茶壶浸泡在开水中,保持高温,激发茶香。这种冲泡方式非常有效,经当地茶客总结出来使用一直沿用至今,并且在东南亚地区的潮汕籍老茶客中被很普遍地使用。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汕头梨式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乾嘉时期朱泥秋水茶壶及后配汕头壶盖

汕头老茶客浸泡法泡茶图(深圳超人兄供图)
同样品茗时的茶杯是与品茶之人最为密切接触的茶具,它的优良性能必然受到人们重视,高香茶经过孟臣壶的激发已经出落到最佳效果,选用胎骨玻化程度最强的青花瓷杯可以使得茶汤中的香气韵味不会挥散,能够进一步提高茶汤的口感那是再好不过,康熙时期产自瓷都景德镇,底落“若深珍藏”款识的瓷杯成了闽南人的宠爱。这三宝至今都是闽南地区老茶客梦寐以求的理想茶事组合形式。

北京同好崔兄收藏康熙本朝若深珍藏款青花山水茶杯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若深珍藏款青花寿字茶杯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若深珍藏款青花寿字茶杯

茶器山房收藏若深珍藏款青花金玉满堂茶杯

闽南潮汕地区不仅对紫砂茶壶的冲泡效果极为推崇,还强调壶型对于发茶的效果。这里的人们一直以来都强调“手中无梨式,难以言茗事”,梨式壶在古陶瓷当中由来已久,出现在紫砂壶当中也很悠久,大概从明代末期就开始有了成熟的壶型。梨式壶的容量都不大,基本在一百到两百毫升之间,以一百毫升左右居多,壶型上大下小,器形沉稳,圈把有利于各种持握方式,一弯长嘴出水顺畅有力,正符合明代周高起在《阳羡茗壶系》中对选壶的要求壶供真茶,正是新泉活火,旋瀹旋啜,以尽色声香味之蕴,故壶宜小不宜大,宜浅不宜深,壶盖宜盎不宜砥,汤力茗香,俾得团结氤氲”。所以梨式壶在闽南潮汕地区备受追捧,如果再落了孟臣款识,那简直就是他们茶台上的闪耀的巨星。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中期孟臣款梨式茶壶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中期孟臣款梨式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清代中晚期孟臣款梨式茶壶

根据漳浦博物馆老馆长王文径先生的调查研究,但在小城镇和农村的不少家庭中,人们使用紫砂壶有些是来自集镇上的商店,但多半是从坟墓中得到的,一般认为,这种紫砂壶埋的时间较久“阴气甚足”故有特殊的清凉解毒的功效,因此用于泡茶,是一种有见识的行为,并不为奇怪。有趣的是,这些出土的紫砂壶,有些还是墓主生前在开山锄地中偶而得之于某个古墓,自己捡来重复使用,并作为随葬品埋归地下的。此类例子在若干年前还时有所闻,或者也可视为是一种收藏行为。这样收藏至少在清代中期就在这一带流行,并成为葬俗的一部分,沿用到近代。”(见《闽南出土紫砂侧记》一文)。闽南地区盛行使用出土的老朱泥壶泡茶,一说是茶壶在土中埋藏吸了阴气,更有利于发茶,这种迷信的说法姑且放在一边,以传世老紫砂茶壶优异的泡茶效果可以看出,老紫砂茶壶经过时间的洗礼、岁月的积淀,与刚烧制出来时的状态肯定产生了变化,而这种变化恰恰是它宜茶的重要因素。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中期孟臣款出土文旦式茶壶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中期孟臣款出土茶壶

《荆溪紫砂器》著录清代晚期孟臣款瓮式小茶壶

茶器山房收藏晚清民国孟臣款小茶壶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