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文献资源界新晋“网红” 《全国报刊索引》疫情期间限时免费

 星河岁月 2020-04-07


《全国报刊索引》创刊于1955年,早期名为《全国主要期刊资料索引》,主要面向社会提供纸本刊服务,1980年起分为“哲学社会科学版”与“自然科学技术版”两种,分别按月出版。纸本刊收录的范围基本覆盖全国邮发和非邮发的报刊,内容涉及哲学、社会科学、科学技术领域的各个学科,是我国收录报刊种类较多、内容涉及范围较广、持续出版时间较长、与新文献保持同步发展的权威性检索刊物,也是查找新中国成立以来报刊论文资料最重要的检索工具之一。2005年,《全国报刊索引》推出第一代网络服务平台,开始正式推出数字资源服务并不断进行优化。


近日,记者就《全国报刊索引》的历史、使用现状、疫情期间的服务等,采访了上海图书馆信息处理中心主任韩春磊。


访谈

专注全面、专业的数字文献知识服务

1
藏书报:《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是何时上线的?使用情况怎样?主要面向哪些群体?

韩春磊:2005年,《全国报刊索引》推出了第一代网络服务平台,正式面向机构用户推出数字资源服务。之后,为了使服务更为专业化与便捷化,我们分别于2011年、2015年进行了平台的更新换代。尤其在2013年至2017年这五年间,不断推出新的数字服务以满足机构用户的需求,同时还策划推出了《全国报刊索引》个人服务平台、《全国报刊索引》微信个人和机构公众号,使服务更为普及化,也使珍贵馆藏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目前,《全国报刊索引》的机构用户基本覆盖了国内的重要高校、公共图书馆和研究机构,同时也延伸至美国、澳大利亚、日本、德国、英国等,并在美国常春藤联盟实现了全覆盖。


近年来,我们的数字资源服务得到了海内外专家学者的广泛认可与好评,各界人士对《全国报刊索引》在珍稀文献资源的抢救与保护、文献资源的系统整理、文献资源的史料价值、平台服务的形式与功能等方面取得的成果、作出的贡献都十分赞赏。



2
藏书报:据了解,《全国报刊索引》数据库拓展了新的功能,提供更细的分类服务,如图片、木刻,这些都需要人工筛选、加工和上传。请问数据录入的成本是怎样的?图书馆界给予了什么支持?高成本是否限制了数据库的普及化利用?在推广方面,采取了什么措施?

韩春磊根据自身的馆藏资源和业务优势,上海图书馆(上海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专门投资成立了上海图情信息有限公司。自成立以来,该公司一直致力于中国近代报刊文献的整理与数字出版。近年来,我们依托上海图书馆丰富的馆藏资源,已陆续推出了《晚清期刊全文数据库》《民国时期期刊全文数据库》《字林洋行中英文报纸全文数据库》等数字资源,并先后向400余家海内外机构提供服务。

近年来,面对数据库制作成本的逐年上升、市场大环境不佳、同行竞争激烈、用户单位经费缩减等不利因素,为持续开展资源的普及化利用,上海图情信息有限公司一直在积极探索,努力尝试各种举措。一是广纳人才,通过图书馆人才引进机制,打造一支具有文献数字化建设和服务实践经验的团队,提升专业服务能力;二是在资源服务方面推陈出新,不断满足和创造机构用户的需求,提升经济效益,用来弥补资源建设投入资金的不足;三是借助财政资金支持,如通过主动申报上海市文创项目等获得项目资金资助,减少服务普及化成本;四是积极探索服务转型,如推出面向社会的个人服务、利用微信公众号拓宽宣传渠道,加大推广力度等,使品牌的影响力不断提升。此外,我们还坚持通过积极开展与海内外机构的广泛合作、资源共建共享等,促进珍贵历史文献的保护、揭示与传承,致力于向广大读者提供更全面、更专业的数字文献知识服务。

工作人员讲解“近代上海图景”专题展览

系列举措应对疫情


3
藏书报:疫情期间,《全国报刊索引》是第一批响应号召,限时免费的大型数据库平台,具体做了哪些工作?

韩春磊疫情防控早期,《全国报刊索引》便从服务的角度考虑,希望在这一特殊时期能为广大读者提供更贴心的帮助。在紧急讨论和策划后,我们本着方便广大研究人员、社会各界人士以及向奋战在防控疫情工作一线的研究人员提供服务的初衷,推出了个人用户限时资源免费开放服务,成为最早限时免费开放资源的大型数据库平台之一,并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此次资源免费开放的时间和力度都是前所未有的。作为资源服务平台,我们希望借此回报社会,也回报历年来广大读者和用户的不懈支持。疫情期间,我们还向武汉方舱医院的用户与机构用户免费开放库内的珍贵近代期刊、图片资源,助力全国高校、图书馆等社会机构的服务、教育和科研工作的顺利开展。

4
藏书报:疫情期间除了开放平台,你们每天都有抗疫史、抗灾史相关的主题文章,大量征用了数据库的文献,效果和反响如何?

韩春磊从2月初平台开放起,我们便充分发挥团队的创作力,紧急策划推出了一系列原创推文,从资源服务的角度,结合当下形势,向广大读者提供集可读性、知识性、参考性、人文关怀性为一体的推送内容,并在微信公号、网络平台基本达到了日更新推送。

针对新冠肺炎疫情,我们连续推出了诸如《想吃一碗热干面了》《口罩的前世今生》等与疫情相关的推文;为使读者了解我们的资源价值,我们加大了资源内容挖掘的深度与广度,推出了《小报状元唐大郎》《涓涓流淌的鲜活泉水——小报》等系列报纸资源服务推文;为致敬奋斗在抗疫一线的医护人员,我们推出了“致敬逆行者系列”,包括《百年协和——致敬逆行者》《近代防疫第一人伍连德——致敬逆行者》等;为给予读者更多的人文精神关怀,我们以史为鉴,推出了“天灾无情人间有爱系列”,包括《小小蝗虫为何占据国际热点?》《近代史上民间“花样慈善”招式一览》等。目前,我们正抓紧策划纪念上海著名医学界人士的“海上名医系列”,已开始推送。


作为图书馆人,我们希望在这段特殊时期,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进一步加强深度服务,提供读者知识力量和精神关怀,给予广大读者应对疫情的信心和勇气。

疫情期间坚守岗位的工作人员


资源限时开放引起读者热烈反响 

5
藏书报:这次的限时开放使用率如何?哪些关键词是检索频次最高的?读者最关心什么?

韩春磊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全国报刊索引》面向社会广大用户提供了资源限时免费开放服务。读者可在线免费查阅20000种近代期刊、80万幅近代图片等资源,文献总量逾1000万篇。资源开放活动得到了广大读者的热烈响应和积极支持,平台新增注册用户万余人,登录量4万余次,文献下载总量180万篇。

资源限时免费期间,平台文献检索量达55万次,检索词累计20余万个,涉及文化、教育、经济、政治、军事等各个方面,高频检索词中,内容类有“教育家”“诗学”“新女性”等,人物类有“沈志远”“顾颉刚”“梁启超”“周恩来”“徐悲鸿”等,还有与疫情、医护相关的检索词,如“中医”“医”“中西医”“公共卫生”“卫生局”“瘟疫”“慈善救济”等。另外,“照片”“广告”等文献类型的检索以及对《公教月刊》《江苏省公报》《抗战周刊》等近代期刊的检索也不少。



6
藏书报:个人使用《全国报刊索引》的成本较高,以后有没有计划向个人用户做进一步的优惠?

韩春磊面向个人提供服务是《全国报刊索引》近年来对服务对象转型的探索,旨在将用户类型从机构用户延伸到社会用户,使服务更为普及化和便捷化,使珍贵的近代文献资源发挥更大的价值。

这次限时免费开放服务,得到了很多社会用户的支持,他们了解了我们的品牌,体验了我们的服务。针对个人服务,后续我们仍会不定期推出各类优惠活动,如资费类、互动类等,欢迎更多的读者关注和参与。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