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藏书票的前世今生

 老刘tdrhg 2020-04-07

藏书票的前世今生

藏书票的前世今生

藏书票被藏家们誉为:“版画珍珠”“微型艺术”“纸上宝石”“书上蝴蝶”。这种美誉可见人们对藏书票的喜爱程度和重视。藏书票20世纪初期传入我国,一般是5-10厘米的方形版画作品。除了藏书票版面上的主要图案之外,还需要有藏家的姓名、斋名、雅号等。在国际上,一般通行的藏书票上都要写上拉丁文字EX—LIBRIS,以表明这本书是属于私人藏书的。藏书票往往贴在书籍的扉页之上。

藏书票的前世今生

西方的18世纪,教育普及开来,出版业也欣欣向荣地发展,藏书不再是贵族的专有物品。不少中产也都开始收藏图书,于是藏书票开始向平民化的方向发展。从前,藏书票是一种地位的象征和显现,主要以纹章的形式来展现。从藏书票开始普及以后,一般就开始用图画来表示藏家的偏好和个性,藏书票也逐渐开始带有个性特征,开始追求文艺气息和艺术品位。18世纪中期的英国牧师布利就曾经以自己书房的一个角落作为藏书票的画面,以示藏家特有的情趣。

18世纪还流行寓言小故事形式的藏书票,这种带有寓意的藏书票能够寄托更多藏家想要表达的想法和意趣。荷兰的画家迈克尔·伯格斯曾经设计过一张寓言票,他的构思也是根据古代的寓言故事,画面上是一对天使骑在凶猛的老鹰背上,她们一手抓住老鹰,一手护卫住牛头,画面美好,故事也耐人寻味。

随着出版业水平的发展,藏书票在19世纪的下半叶达到了巅峰。欧洲的文学家几乎都自己或者请人来设计带有自己个性特征的藏书票,还有的书店会根据顾客的需求私人订制藏书票。对于藏书票的鉴赏也是需要根据时代审美风格的变换而变化。例如,当工业革命的巨浪席卷欧洲各国时,人们会厌恶大机械时代的生硬的几何图案,而更喜欢帷幔的带有生命力的以植物枝叶风格为构图的藏书票。德国人克莱朵夫曾经设计了以蒲公英和野花为背景,天使为主题的藏书票,大受欢迎。

中国人是什么时候开始使用藏书票的,目前还没有确切的时间轴线。戏剧家宋春舫使用的藏书票标有“褐木庐”的书斋名,带有传统的文人意韵。而二三十年代中,喜欢使用藏书票的艺术家和作家也有很多,如叶灵凤、郁达夫、李桦等人,他们自己也都制作过各种风格各异的藏书票。然而,藏书票在中国一直都还只是文人自娱自乐的东西,没有大规模流传开来。直到近几年来,藏书票又被重新发掘,有一些刊物介绍过过藏书票的知识,并陆续出版过几本有关藏书票的合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