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我要折腾 2020-04-07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一、神话传说

神话传说是远古时代的人以幻想的方式对其所接触的自然现象和社会现象进行解释、描述的具有艺术意味的集体口头创作。神话传说与原始时代的人的认知的局限性有关,以现代人的眼光看,难免有荒诞可笑的成分,但如果严肃地看待古人的神话传说,就不能仅仅以荒诞可笑作为一个简单的结论,这些创作中也有值得我们认真看待和重视的东西,也有值得我们尊重的东西,比如:丰富的想象力,当时意识形态的反映,以及对当时客观社会生活的反映。神话传说中一样能读出历史的真实痕迹,如后羿射日,我们可以推测当时的干旱情况,女娲补天,我们可以推测出当时的大雨成灾的情况,精卫填海,我们可以推测当时人们适应自然,改造自然的意志等等。面对自然乃至社会的挑战,人们是如何应战的;面对出现的机遇,人们又是如何利用机遇的。。。。。。所以,读神话传说,不能只读其文字表面的渲染,然后说其荒诞,要懂得远古时代的意识形态、社会状况,才能明白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话传说,他们想表达什么,给我们传递出什么样的信息。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神话传说对后世的文学艺术创作有着积极的影响,其丰富的想象力,对后世的创作影响很大,例如,屈原的楚辞,庄子的散文等等。爱因斯坦说过一句话“想象力比知识重要。”,从文学角度看更是如此。文字是死的,要把文字变成活的文字,有生命的文字,能感染人的文字,那么,作者的思想必须是充满活力的,想象力就是一种活力。有活力,才能传达出生命的气息。现在有很多文章,追求文辞的浮华,表面很热闹很喧嚣,对一些人也很具有诱惑性,可是这类文章,缺乏根本的生命力,读一遍觉得新鲜,多读几遍,就觉得其实是很乏味的,真实的内容少,就是因为这些文字的背后缺少必要的活力和想象力,不能带动情感。这恰和神话传说形成对比,神话传说没有那么浮华的文字,内容也不曲折,可是总是能感染人,能一代代流传,就是这个原因。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二、诗歌

古代诗歌的分类:

根据音律特征的不同,分为:古体诗、近体诗(唐代形成的概念)

根据内容和表达方式,分为:叙事诗、抒情诗、送别诗、边塞诗、田园诗、怀古诗、咏物诗、悼亡诗、讽喻诗等。

《诗经》

诗经是我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当然这是后人的总结,以后世的眼光看,诗经当然是诗歌,例如国风,就是各地的民谣。但在文学尚未独立前,也就是说在魏晋南北朝前,人们并不把《诗经》当做纯粹的文学作品看,而是当经的,属于经学的范畴,这从《诗经》的名字上也可以看得出。

什么是经?传统的解释大致有三个:一是许慎的《说文解字》中讲“经,织也,言‘经’可以经纬天地”;二是班固《白虎通》中讲“经,常也,言经所载的为不易之理”;三是刘熙《释名》“经,径也,言经典所示,乃人生之正途。”

经,是不变之理。在中国人的心目中,什么是不变的呢?“天不变,道亦不变。”天是不变的,人尊天而行的大道也是不变的,因此,记载这些大道的书籍文字就是经,是不变的,孔子说“诗言志。”,显然经并非文学,《诗经》是经,也是讲道的。

我们常说“诗三百”,本来篇目为311篇,其中六篇有题目无内容,故《诗经》存目实际为305篇,举其成数,称诗三百。其收录的诗歌自西周初年到春秋中叶,大约五百多年的诗歌。

《诗经》三体:

风:周南、召南、十五国风(十五个地区的土风歌谣)

雅:雅有正的意思,王朝直接统治的区域的音乐看成正声,多与宗庙祭祀有关。

颂:歌颂周王朝祖先的功德等。从中可以了解周的历史的重要片段,所以《诗经》也可以说是历史。章学诚说“六经皆史”。秦汉前期没有史学,当时人了解历史,主要来自经书,如《春秋》《尚书》《诗经》等。

《诗经》的六义与三义:

六义:风雅颂------从诗的内容特征讲

风:教也,风以动之,教以化之。

雅:正也,明白正大,反映朝廷生活的雅乐。

颂:容也,美盛德之形容,以其成功告与神明。

赋比兴------从诗的表现形式讲

赋:直言其事(直述)

比:以彼物比此物(比喻)

兴: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词(联想)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三义:钟嵘《诗品 序》以赋比兴为诗的三义。

《诗经》的句式:

四言为基本形式,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参杂长短句型,如三言,五言,六言,七言。

四言为主,发展到五言和七言,这是后来的事。

孔子论《诗》的作用:

“可以兴”:兴者,起也,发也。在心为志,发言为诗,也就是“诗言志。”,这是诗的抒情性。

“可以观”:观者,外见也,事象也,政治风化的得失。记述事物,反映现实,给人借鉴。这是诗的现实性。

“可以群”:群者,群体也,以自己的情感感染别人,使发生共鸣作用。这是诗的感染性。

“可以怨”:怨,讽刺也。用以劝谏,扬善抑恶。这是诗的劝诫性。

“迩之事父,远之事君”:乐而不淫,哀而不伤,感情中和,不失其正,这是传统文化中的伦理性。

“可以多识物名”:使人多认识鸟兽草木,这是诗的描写性,也是以此来获取知识的途径。

孔子论《诗经》,多从道德伦理上讲。因此《诗》被后人称为经书。

《诗经》与方言的关系:

关中方言曾为官方语言的几点证据

1、《诗经》最初用各种地方方言传唱,后经过编辑时是士大夫加工的,采用的方言是统一的雅言。

2、《诗经》语言内部的同质性是经过考证没有疑问的,所以在《诗经》三百篇内部,并不能考见当时方言歧义情形。

3、雅言:《论语。述而》说“子所雅言,诗、书、执礼。”

“雅”字借“夏”,夏是当时西周王畿一带的用古名。所以,当时的“官话”即是王畿一带的方言,也就是周王室所用的语言。当时或后来经典著作都是用雅言写的,如《论语》、《易传》。

4、二雅:《大雅》、《小雅》都是周王畿的诗,西周王畿在今天陕西中部。

5、《诗经。国风》是按产生地域分篇的。包括18个地区。周南,召南,邶,鄘,卫,王(东周)。郑,魏,唐,秦,陈,桧,曹,豳,雅(西周)。鲁,齐。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三、楚辞:

屈原、宋玉都是战国时期楚国人,他们的作品用楚语、发楚声、记楚地、称道楚事楚物,是楚国的文学,形式和声韵的地方色彩非常浓厚,别具一格,称为《楚辞》

《离骚》:

我国文学史上伟大的作品之一,作品以屈原本人在楚国的遭遇为背景,屈原很爱国,可是楚怀王听信了谗言不信任他,他心里有一番忧愁,就写了《离骚》,关于离骚有两种解释,一是说离是遭的意思,骚是愁的意思,合起来就是遭到忧愁而作此辞;二是说离是牢的意思,离骚就是发牢骚。屈原因楚怀王不信任自己而发了些牢骚。发牢骚就发牢骚呗,为什么不直接发牢骚,而用诗歌的形式呢?这就是中国文化的魅力,含蓄的魅力。他不直接说:你怎么不听我的劝谏呢?国家要亡了,我对你是忠心的。而是用诗歌的形式,运用《诗经》的手法,比、兴的方式,把自己比喻成美人香草,微弯曲折地诉说内心的不满和委屈,表达自己的忠君爱国。所以孔子说“不学诗,无以言。”中国人说话就是如此,要有诗意,要含蓄,要能展现语言的魅力,不崇尚直白。上边我们说《诗经》有赋比兴,赋是直说,是直白,在诗经里单纯运用赋这一方式的诗歌很少,更多是比兴的运用。“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就是比、兴。再说一首诗来感受一下中国诗歌的魅力,唐朝朱余庆有首诗:洞房昨夜停红烛,待晓堂前拜舅姑。妆罢低声问夫婿,画眉深浅入时无?从诗的内容看,似乎是讲的闺房之乐,其实不是。这首诗是写给当时的大诗人张籍的,唐朝人考试,举子在考试以前要拿自己的诗送给朝廷上有名的大臣,请他看看这样的诗是否有资格录取,李白也曾经做过这样的事情,这就是当时的风气,李白给韩朝宗的推荐自己的信,后来还录在了《古文观止》里。朱余庆也想推荐自己,但并不直说:我给您看首诗,请您看看我的水平能不能被录取。按我们现在的人的观念就会奇怪,为什么不直说呢?但是古代的人觉得直说没意思,没趣味。这首诗就是运用了比兴。

孔子对自己的儿子伯鱼就说过“汝为《周南》、《召南》矣乎?人而不为《周南》、《召南》,其犹正墙面而立也与?”可见,诗歌在中国人的心目中的地位。

回过来再说《离骚》

《离骚》就是充分运用了幻想和比喻的手法,是继承了《诗经》比兴的手法,体现了作者丰富的想象力和高度的创作才华,既具有现实主义色彩又具有浪漫主义的情怀,对后世的影响极大,在《昭明文选》中就别立骚体,刘勰的《文心雕龙》中也有《辨骚》一文,近代鲁迅在赞美《史记》时,说《史记》是无韵之《离骚》,这都足以说明《离骚》在文学史上的地位。

赋:

说到赋,其鼻祖有二,南有屈原,北有荀卿。辞赋自屈原、荀卿后,在汉代大兴,因此有汉服赋之说,这当然不是说只有汉代才有赋,汉前没有,汉后也没有,而是说赋是汉代最具有代表性的文学体裁,且这个时代的赋的作品水平极高。就如同我们说到诗,总是和唐朝相联系,说到词,总是和宋朝相联系一样。宋玉是屈原的弟子,他写过一篇赋,《登徒子好色赋》就很有名。

从赋的特点看,应该和《诗经》的赋比兴的赋有关,汉赋的写法多用直接叙述法,虽然不排斥比兴法。应该说,后世的诗歌的发展,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诗经》的影响。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赋,能诵但不能歌,这和《诗经》不同,比如“风”就是民歌,就是唱出来的,“颂”也是唱的。只是唱法和现在流行的方式有所不同而已。现在歌唱音乐的伴奏很复杂,很多,诗经的唱也有伴奏的,但不主张有过多的伴奏,孔子曾评价郑国的歌谣,说“郑声淫”,淫,就是过分的意思,什么过分呢?就是指的伴奏的声音过了,过了。汉朝也有可以唱的,比如乐府,乐府里的音乐就是歌谣,是可以唱的,但赋不行,不能歌。

赋,重铺张陈述。大多的赋是通过对事物情态的描写,反复其词以感人。

赋,贵直言其事,不排斥比兴,缺少了含蓄的美。这估计和汉代的整个风气有关,汉代崇尚“朴”,汉代的人整体做人朴实,反映在文学表现上,就是赋的直接叙述。汉代是平民的刘邦所建,政府不再是贵族政府,官员大多来自民间,朴的风气的形成,和这个也有很大关系。

两汉赋家的代表:

西汉:杨雄、司马相如

东汉:班固、张衡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四、唐诗:

唐代文学以诗为特色,一是水平之高,一是写作之盛,据《全唐诗》收录,有诗人二千二百余家,诗歌四万八千九百余首。从太宗诗起,止于李峤。

唐诗的分期,用元人杨士宏的《唐音》,分为四个阶段,即:初、盛、中、晚时期,一般称为“四唐”。

初唐代表人物有:王勃、骆宾王、沈佺期、宋之问等。

盛唐代表人物有:李白、杜甫、王维、孟浩然、高适、岑参等。

中唐代表人物有:白居易、元稹、李贺等。

晚唐代表人物有:李商隐、温庭筠、杜牧等。

唐诗重格律,论其缺点,则为格律所限,较古代为拘束,但在抒情以及表达意,感物寄志上,更自由而超越前人,宋代的严羽在《沧浪诗话》中说:“盛唐诸人,惟在兴趣,羚羊挂角,无迹可寻,故其妙处,透彻玲珑,如空中之音,相中之色,水中之月,镜中之花,言有尽而意无穷。”唐诗讲意境,更胜前人。如用《诗经》作标准的话,也可以看出唐诗还是注重用比兴方式。

唐诗众多,唐诗人众多,不同时期的代表人物也众多,李杜是众多的高拔者,因此,说到唐诗,不能不说李杜。

李白的诗歌中想象,风格飘逸,多主观兴趣,具有浪漫情怀。凭借天才写作,故韵高而风清,其诗无迹可寻,因此,李白的诗歌,欣赏者多,但要学李白的风格,很难,因为李白的诗歌大多流露的是个人的性情,直抒胸怀,不受拘束,李白的诗律诗相对少,古风多,这不是说李白不擅长写律诗,而是律诗毕竟过于讲究格律,限制性比古风大,对于张扬性情,多少还是有所制约。有的人可欣赏,不可学。不是不可学,是学不了。格律可以学,性情如何学呢?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杜甫的诗歌重刻画,情感沉郁,多记载事实,揭露现实,凭学力,功夫深厚,写作规矩分明,自己就说“语不惊人死不休。”因此后人多学杜甫,因杜甫重规矩,规矩毕竟是“有”,至少有个入手处。杜甫的近体诗方面的成就超过李白,元稹对他的评价极高,认为“自诗人以来,未有如子美者。”但客观地说,二人都是以性情写诗,都深得诗中三昧,诗歌不作无病生吟,都是性情的流露,不同的是,二人各自的性情不同,用功不同,方向自也不同,但各自特点都极为鲜明,《沧浪诗话》说:“子美不能为太白之飘逸,太白不能为子美之沉郁。”这只是说风格问题,并不以此论高低。

诗至唐朝而各体具备,直至今日,论古诗都不超过唐人格调,唐诗古体、近体、五言、七言、律诗、绝句、乐府,应有尽有。这里只是简单叙述唐诗的一些基本情况,要想欣赏唐诗,或者学习近体诗的写作,还是要以多读为主,《全唐诗》太多,尤其对于当今的人们来说,通读《全唐诗》也很困难,但至少应该读一读《唐诗三百首》,这是清代孙洙选编的,共六卷,通过对唐诗的精审,分量适当,能概括唐诗的全貌,因此流传甚广,直至今日。“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写来也会吟。”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五、宋词:

词的兴起:词继承了古代的乐府,是在唐朝民歌以及教坊乐曲的基础上发展而来的,词的开端应在唐朝,如李白的《菩萨蛮》、《忆秦娥》,成熟于五代,有《花间集》、《尊前集》,盛行于宋,宋词繁多,能写词的人数百家,为词的黄金时代。

词由于长短句适应了人的情感的变化起伏,所以在表情方面更能表达人生情感的细腻。

词依词牌写作,词牌的要求是固定的,所以又叫填词,依据词牌填写。词有不同的词牌,也就是词的乐谱,不同的词牌有不同的字数、句法、声韵。词按其长短不同可分为小令、中调和长调三类。小令短,一般不分段,称为单调;中调以上两段成一首的称双调;长调有多达三、四段合成一首的。词的分段,称为阙。双调分两阙,称上半阙、下半阙,多至三、四阙的称第一、第二、第三阙等。

宋代有代表性的词家:

北宋:范仲淹、欧阳修、晏殊、晏几道、柳永、苏轼、秦观、黄庭坚、周邦彦、李清照等。

南宋:辛弃疾、陆游、范成大、姜夔、朱淑真等。

其中提到了宋代两大女词人:李清照、朱淑真。后人对李清照并不陌生,李清照见于书籍记载的较多,她的诗词传世的也多,朱淑真则较少。朱淑真是钱塘人,著名理学家朱熹的侄女,生于书香门第,接受良好的教育,以博览成名,和李清照一样,善画,通声律,工诗歌,她的词多发幽怨之思,多情场失意之作,但风格婉约,语句自然。如:生查子: 去年元夜时,花市灯如昼。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今年元夜时,月与灯依旧,不见去年人,泪湿春衫袖。

最后说说岳飞。岳飞在中国历史上是少有的能文能武(还有文天祥、戚继光、史可法),有诗词、书法传世,更可贵者是岳飞的爱国情怀,具有高尚的民族气节,为文慷慨激昂,风格独树,死后有《岳忠武王文集》,内容包括奏疏、诗词等。《小重山》是其代表作品

昨夜寒蛩不住鸣,惊回千里梦,已三更。起来独自绕阶行,人悄悄,帘外月笼明。

白首为功名,旧山松竹老,阻归程。欲将心事付瑶筝。知音少,弦断有谁听?

这是岳飞最具代表性的作品,但后世更流传的是《满江红》,《满江红》虽然从内容和风格看,的确是岳飞风格,和《小重山》很接近,可是我认为《满江红》不是岳飞本人的作品,是后人的假托岳飞的伪作。

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三十功名尘与土,八千里路云和月。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靖康耻,犹未雪;臣子恨,何时灭?驾长车、踏破贺兰山缺。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待从头、收拾旧山河,朝天阙。

这是千古流传的岳飞所作的《满江红》词一首。语言豪迈,脍炙人口。但细查此词出处,《宋史·岳飞传》及其文集中均无记载。《宋史·岳飞传》载:

①“飞少负气节,沉厚寡言,家贫力学,尤好《左氏春秋》、《孙吴兵法》。。。。。。”

② “帝初为飞营第,飞辞曰:敌未灭,何以家为?或问天下何时太平,飞曰:文臣不爱钱,武臣不惜死,天下太平亦。”

《宋史·岳飞传论》

“两汉而下,若韩、彭、绛、灌之为将,代不乏人,求其文武全器,仁智并施如岳飞者,一代岂多见哉?”

以上几段,并无记载《满江红》的出处,但从对岳飞的描述及评价看,他的确完全具有写出《满江红》那样大气、有才情的诗词的能力。再之,此词得内容似乎也在印证着抗金的历程。这或许也是人们乐意相信岳飞就是真正的作者的原因。

但遗憾的是,从岳飞的文集的记录中,并未发现《满江红》的任何记载。

岳飞最早的文集的出版是在岳飞去世后多年,由其孙岳珂完成的。岳珂将所收集的岳飞的奏章,战报,诗文旧事,以及被诬始末等资料,汇集在一起,呈交给南京朝廷审核,并刊印成册,即《金陀粹编》和《金陀续编》。这两本书保存了与岳飞有关的原始资料,书中并无《满江红》,但收录了岳飞的另一首名词《小重山》(《金陀粹编》卷十九)

另有《经进家集》,为岳飞最早的文集,后收入《金陀粹编》中,但所收的诗文不全,岳珂在《家集序》中说:“散帙不可考者,盖不能知其几也。”,此书中亦无《满江红》。

唯一的猜测只能是因为“散帙不可考”而未能收录,但不能断定《满江红》的作者不是岳飞。

和岳飞有关的两部重要的文献中,均无《满江红》,似乎可以证明此词为伪作。但仍有一个猜测需待证实。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猜测:假定《满江红》确系岳飞所作,而《金陀粹编》未收录,是否是因为当时朝政以主和为主调而此词所表达的情感却是力主抗金,出于政治上的考虑,在政府审核的时候删除了呢?

要解释这个猜测,涉及一个时间问题,也就是说,要解释岳飞在何时平反,以及岳珂何时编成此集的时间先后顺序问题。

时间:

1、岳飞平反时间:据《宋史·岳飞传》记载:

“及绍兴末,金益猖獗,太学生程宏图上书讼飞冤,诏飞家自便。。。。。。孝宗诏复飞官,以礼改葬,赐钱百万,求其后悉官之,建庙于鄂,号忠烈。淳熙六年,谥武穆。嘉定四年,追封鄂王。”

① 淳熙六年:宋孝宗赵昚年号,即:1179年

② 嘉定四年:宋宁宗赵扩年号,即:1211年

2、岳珂编成《金陀粹编》、《经进家集》时间

①《金陀粹编》成书于宋宁宗嘉泰四年(1204年)

②《经进家集》成书于宋宁宗嘉定十一年(1218年)

由以上时间看,两书刊行均在岳飞平反之后,且在政府的支持下刊行,应该不存在有意删除的情况,无此必要。而既然政府对岳飞的抗金能给予高度评价“谥武穆,号忠烈。。。。。。追封郑王。”,岂能容不下区区一首诗词?既然在《金陀粹编》及《经进家集》中都无记载《满江红》,那只能说明此词非岳飞所作。

其实,这首《满江红》不仅不是岳飞所作,甚至不是宋人所作。它最早出现在明朝刊本《岳少保忠武王文集》(第二十八页),清朝乾隆间出版刊行的《岳忠武王文集》也有收录,在此之前,无文献证明《满江红》的出现。这似乎可以证明,此词应该是明人伪作。

如果此词是明人伪作,那么为什么要假托岳飞抗金之事伪造呢?

这可能与明代中前期所处的政治环境和宋代相似有关。明代中前期面临着北方蒙古等政权的不断南侵,作者由此追忆岳飞抗金往事,托名而作了《满江红》。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六、元曲:

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是我国第一部戏曲史,他认为中国戏曲萌芽于先秦的巫祝,起源于北齐的歌舞剧。(北齐因兰陵王高长恭而有假面舞)。关于戏曲的发展,除了王国维的《宋元戏曲史》,还有近代徐慕云的《中国戏剧史》。唐代有梨园戏,傀儡戏,到了元代,有杂剧、传奇,至明清,杂剧、传奇继续演化,长生了昆曲、梆子、皮黄、京剧等。

曲有散曲和戏曲之分。散曲有小令和套数,小令一般是单调,每个曲子只有一首,只用一个曲牌,与词类似;套数则合单调若干套,可以由几支甚至几十支曲子组成,又称套曲或大令。杂剧分为杂剧和传奇。杂剧是一套或数套曲调而杂以科(表演)、白(所说)演唱故事;传奇则再增加更多套,也以科白演唱故事。元代的杂剧一般以四折为主,可加楔子,一般不能超过四折,如《窦娥冤》、《西厢记》等。传奇突破了这个限制,多则可达四五十折,如汤显祖的《牡丹亭》就有五十五折之多。

曲又有南北之分:北曲是在词的基础上用北方腔调歌唱的,所以称北曲,用北曲写成的戏剧,当时通称杂剧,如董解元的《西厢记》,(这和王实甫的《西厢记》不同)。南曲是在北曲的基础上,结合并继承南戏传统而发展起来的,以南曲为主写成的长篇戏剧,称为传奇,如高则诚的《琵琶记》。

元曲四大家:关汉卿(《窦娥冤》)、马致远(《汉宫秋》)、郑光祖(《倩女离魂》)、白朴(《梧桐雨》)

元曲双壁:王实甫《西厢记》、高则诚《琵琶记》

清曲四大家:

李渔----清代第一传奇作家,杰出的戏曲理论家,代表作《风筝误》、《凤求凰》等,戏剧理论有《闲情偶寄》

孔尚任----《桃花扇》

洪升-----《长生殿》

《桃花扇》和《长生殿》又被称为清曲双壁

蒋士铨----《临川梦》、《一片石》等(蒋的文章《鸣机夜课图记》很值得一读)

中国古代文学里程碑

七、小说:

宋代小说的演变:

1、由文言发展为白话

2、由笔记小说发展为章回小说

3、由短篇发展为长篇

旧小说的体裁有三类:

1、笔记体------纪昀《阅微草堂笔记》

2、章回体------罗贯中《三国演义》、施耐庵《水浒传》

3、传奇体----阮大铖《燕子笺》

旧小说文词特点:

1、用俗语土话作为白话写作的,如《金瓶梅》

2、用白话夹杂文言写作的,如《红楼梦》

3、用文言夹杂白话写作的,如《三国演义》

4、用白话夹杂俗语写作的,如《水浒传》

5、用文言写作的,如《聊斋志异》

6、用白话写作的,如《儒林外史》

由于小说的繁荣,相继也出现了小说的评论,其中以金圣叹最为著名,金圣叹评论过很多书,又以评《水浒传》最为有名。另外金还对整个中国古代的文学做过一个精炼的评论,即他所说的“六才子书”,在他的心目中,只有六个人可以称为才子,屈原《离骚》、庄子《庄子》、司马迁《史记》、杜甫《杜甫律诗》、施耐庵《水浒传》、王实甫《西厢记》。

这一时期,神怪小说也有上佳的表现,如明代许仲琳的《封神演义》和明代吴承恩的《西游记》。

清代杂记小说三家:

蒲松龄的《聊斋志异》,袁枚的《子不语》,纪昀的《阅微草堂笔记》

晚清还出现了讽刺小说,如:李宝嘉《官场现形记》,刘鹗《老残游记》,吴沃尧《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曾朴《孽海花》。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