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哪有没时间这回事》分享稿

 未来决定现在 2020-04-07

第一:引语

在这个快节奏碎片化的时代,每天匆匆忙忙,却感觉没什么收获。

想做的没做,该做的没做好。

开始产生报怨心理,都是外界造成的,工作环境太乱,声音嘈杂,没有安静的空间。

信息繁杂多乱,当时想到一转眼就忘记啦,以至于再需要时,已经记不起来任何东西。

熬夜已成习惯,早睡早起的口号每天都在喊,行动几天却又回归了晚睡晚起的状态。

晚睡后有时起床的状态非常不好,以至于影响一整天的状态都非常差。

工作中总会因为突然而来的任务打乱原有的计划而变得焦虑。

报名了n多网课却因为没有时间而一直没有打开学习。

这是碎片化时代常会遇到的问题。

下面分享一本关于时间管理的书籍

作者。纪元老师是一位自由培训师,也是鸟儿社群、享学社等多个学习社群的发起人,他的目标是做一名”最顺应人性的个人管理培训师”。

下面先来分享第一部分。

㈠时间段管理时间

上学期间的时间以及每天需要做什么都是学校规划好的。

毕业后,除了上班的时间由工作地点来决定,其他的生活都由我们来决定。

在社会上承担任何角色的我们,都想把每一个角色都做到最好,但是每个角色都承担着很多的事情,背后的琐碎事情非常多。

有试过将每天需要做的事情列入清单当中吗?我想你可能试过。

又是怎么安排时间的呢?是安排每个小时都做些什么,还是根据事情大小以及难易程度寻找当天适合时间来做呢。

又或者看完一个时间管理书籍,看到了那些牛人的时间管理做法后,觉得方法真的很棒,初期尝试阶段,盲目的模仿里面牛人的做法,到最后半途而废。

管理的三大要素

①划分时间段:

按照时间、地点、物品、环境、他人和自己的身心状态来划分自己的若干个时间段。

例如我的晨间时间段是五点到八点,在这期间环境相对于很安静,我就可以做一些需要专注以及深度思考的事情,例如看书或者写篇文章。

我为什么会这样安排呢?因为是根据这个时间段的特点以及我自己的状态的特点来安排任务的。

②制定时间段步骤清单

将每个时间段要做的事情按照顺序步骤写在一个清单上,这样做的好处就是  提前已经思考, 可以按照清单上的内容按部就班来完成。如果出现意外要适当的调整。

③优化时间段

根据时间段规划的步骤实践一段时间之后,有哪些不适合做,哪些适合做,就可以进行重新的调整,以便达到更好的时间利用。

比如八点到十点这个时间段一般情况下是在完成小灶群的读书清单。因为这个屋子很暖和,在东北哈。

但是总会有人打扰,还有小侄常常在看电视。最近新买一个火炉,就可以去新安火炉的房间去看,室内环境安静,暖和可以保持专注。

时间:8点到10点

地点:家

物品:手机以及纸笔。

环境:暖和,安静

他人:由被人打扰以及电视吵闹声的环境转为安静并且暖和的环境。

身心状态:不在因为不能专注安静看书而产生焦虑感,还可让自己更专注。

对时间段管理的应用可以注意哪些?

①一个时间段的任务,要在一个时间段内完成不要拖到下一个时间段。

②每个时间段的内容八分饱就可以,这样才能轻松地将这个时间段的内容做完不会因为事情没做完而产生纠结感。

③时间段与时间段的连接可以增加“仪式感”来切换,例如8到10点时间段过去可以起来活动筋骨喝杯茶,增加一个仪式感,划清时间段与时间段的界限。

坑㈠将任务安排到具体时间。

几点到几点完成一项任务等。

例如5点到7点完成一篇文章,在这期间不敢保证不被人打扰,  时间会稍显紧张,缺乏弹性。 如果没写完将会延续到下一个时间点,这样就会打乱时间表,就算最后任务全部完成,但也会产生一些挫败感,因为没有按照时间点来完成,还会报怨自己效率不高,拖延等。

纪元老师有讲到一个核心观点:对自己不切实际的严格要求是导致大部分事情失败的原因。所以一定要根据自身情况及时做调整。

㈡碎片的管理方法

你有没有话到嘴边却突然想不起来的时候,我有。

大脑里突然蹦出一个很好的想法,突然有同事来找你聊天,聊完后,咦,我刚才想的是啥来着,算了,到时候再说吧。

心烦意乱、不知所措,无源由的就开始产生烦躁情绪,正在读书的时候就很容易分神。

想一想感觉是不是还有很多事情没有做呀,都有什么事儿啊。算了,待会儿再说吧拿起手机就开始看。

这些都是大脑信息太多,而产生的一些行为,而接下来我们可以做的一点就是建立碎片清单。

建立碎片清单的好处

①能为大脑减少一些负担,碎片清单起到了一个缓冲区的作用。大脑可以等到合适的时候再去处理碎片清单的一些事情。

②减少压力与焦虑,因为要做的事情都已经写在清单上。

那么清单上要写什么内容呢?

①信息:看书或者看文章中有价值的信息就可以记下来标题。如果是社群内的信息就可以记录下来自己的总结或者自己的小感悟。(只要是对你有价值的信息就好。)

②事情:自己想要做的事情还有别人让你做的事,事情的内容也要记录下来。

③想法:关于自己要做什么,比如说最近除了看书学习我还想学首歌。

想改变什么,是自身的缺点或者是穿衣着装的风格等。

尝试什么的想法。比如最近在尝试一些关于采访方面的事情,有机会想要当主持人试试。记录的想法和的事情有一点区别,就是想法通常都不是很紧急。

碎片清单上记录碎片的原则以及要点

①有念头有想法产生后立马记住,因为碎片都是随机出现并且稍纵即逝,错过了时机就再找不回来啦。

②将要做的事情,想要实践的想法,没有做过的事情都记上。

③选择记录碎片清单的工具一定是可随身携带的,很方便并且顺手,因为你是有想法要立刻记下来的。

④接下来内容要简短,不用写的太复杂,只要以后看见这个内容能想起这个碎片就OK。

⑤记录这个碎片的时候,记录自己的想法和最原始的信息就可以,不用想太多丢进碎片清单里就可以。

注意:

碎片清单里的碎片还是要处理的,否则越积越多也会给自己造成压力。思考都怎么做。

处理碎片的时候还可以问自己几个问题。

①有没有哪些碎片是可以顺手就能做的。

②可以不做吗?如果是不做的话就可以先删掉,对于碎片有点犹豫的话就可以先不删除。

③可以一个月或者两个月或者一年之后再做吗?如果可以的话就单独建立一个“压箱底”清单。

④有没有一些可以找别人来做的,这样可以节约自己的时间。

⑤对于哪些碎片有明确的时间点必须这天做的,那就可以直接放到那天的日计划里来完成。

⑥对于特别大的事情,就想想现在我能做些什么?为了能加快完成这个清单呢。如果想到了一个方法就可以先放入碎片清单里,下次再处理。

碎片清单的碎片越来越多,当你在面对清单的时候就会稍显压力,以至于都不想再思考处理这些碎片

这时,出现碎片积压的情况怎么办?

第一步:重新建立一个新的清单,眼前想到的关键词都写进去。

第二步:查看旧清单的内容,有没有哪些是可以写进新清单里的,并问自己那六个问题。

当你做完这个步骤的时候会发现清单里面的任务少了很多,这也算是在处理清单。

我们一天当中需要做的事情分为哪几类呢?分为四类

①执行计划:执行自己当天的任务计划,会有一种按部就班的感觉。

②随机之事:不在你计划之内的突发情况。

③发呆:觉得是浪费时间的事情都属于发呆。很多不用脑的休闲娱乐活动。但是发呆是正常的所以不要太埋怨自己。

④制定计划:考虑事情该怎么做。

碎片时间可以用来做,发呆、处理随机之事和制定计划。

①制定每日任务清单

将需要往后排时间做的事情和找人做或者怎么做的事情加入每日清单里。

例如要在碎片清单内加入了要做一场微分享的任务,微分享需要自己收集材料、不断的思考并整理分享稿。这个需要不断产生新的事情的任务就可以加入到每日任务清单内。

需要把碎片清单里的剩余碎片放进每日任务清单里。这样做的目的是引导自己在一天中专注和聚焦将任务逐一搞定。

例如复盘,记录消费等这些小碎片,就可以添加到每日任务清单里。

每日任务完不成的原因:

①任务太多,所以没完成。

②根据自身能力来定,任务的难易程度没有合理搭配好,这样的话就会的产生更多时间来花费在难任务这方面。

③没有考虑到会有意外的干扰,如果是团队合作的话没有考虑到留额外的时间来缓冲。

最重要的一点:

在制定计划的时候一定要包含对于每个任务的思考 ,思考完成任务的步骤。不需要把每个细节都想到。细节可以等执行的时候边做边想。
这样做的好处:对过程心里有数就可以更加关注解决问题方面。想清楚时就可根据经验来判断一下完成这个任务的时间。

任务的重要以及紧急能分清楚吗?

其实思考的过程会让人很难受,有的时候甚至根本就没有办法区别出来。纪元老师在书中说到一点,有的时候不要自我折磨来思考怎么分辨,应该是放松不要拧吧,如何做呢?那就是明确一天任务当中最重要的任务是什么,并将他们完成,找到最高效的时间将它搞定,剩余的时间来做其他任务就可以。

执行时怎样做到专注?

比如我正在读书,手机微信信息众多刚做一会儿就想去看,这时就可以先把手机放远一点,远离刺激你分散注意力的物品。

看着看着突然有一部分内容不理解,然后开始精力分散,可以使用

碎片化专注

专注的前提是意识到自己走神啦,怎么意识到呢?就好像是有两个自己,一个是在执行任务,一个是监督自己执行任务的状况。

既然走神,第一步就先停止走神 ,跳出当前的状态,去做一些简单不需要思考的事情例如喝水,伸懒腰等。

在这期间大脑是属于放空的状态没有思考任何的东西,监督者在一点一点把我拉回刚才的困难上,寻找解决方案。

注意:

走神的时候会想很多问题,例如我自己哈,等会儿我的午饭炒什么菜呢,我弟让我做一件事情做没做,整理精华整理到哪儿。

可以想,但一定不要去做,因为你去做的时候你就会有思考的过程,就没有办法去专注于读书,就彻底中断。

强迫自己专注会让目前做的事情效果不会很好,不如让自己放空会。

㈢习惯如何培养?

培养习惯前先搞清三点

①对于习惯的理解

把每天在发生的碎片穿成串,横向地看每天,会发现它们其实都是习惯。

而由时间来放大,这些习惯将会给你积累不同的价值。

例如每天都愿意写日志,纪录生活以及自己对生活的感悟,横向来看这些都是小习惯,方大时间10年之后不仅文笔变好,对生活会更有掌控感,对自身会更加了解。

②对于习惯培养过程的了解。

并不是每天必须坚持,才算培养习惯。

使用概率思维来对待习惯的培养,一两天不坚持没有事,而是要从周期内去观察,一周做了几次?一个月做了几次?一年做了几次?概率就是你习惯培养的成绩。只要达到60%就算已经养成。

例如:

想要培养复盘的习惯,在一周之内因为事情多比较忙碌就复盘了三次,从一个月来看是12次,一年就是144次。

相信复盘后对事情的梳理以及对自己的总结会让你进步更多,得到甜头的你再加上时间的充裕肯定一周不只复盘3次,次数会增加。可通过打卡来记录,自己执行多少次。

③对于不同方法在不同阶段正负作用的理解。

误区㈡21天就可以养成一个习惯。

谈坚持,坚持的并不是结果而是正确的过程。养成习惯不能光看结果,冲着最后目标去,而是应该找到如何培养这个习惯的正确过程。

培养习惯的前期:

①培养习惯之前可以像有经验的人请教,或者是在你想培养习惯的这个领域的大牛,在这方面帮你发现雷区,打消培养习惯过程的顾虑。

②培养的习惯一定是要具有可操作的行为,这样才能培养和坚持。

③不要公开利用外部力量逼迫自己,只会让自己对于这个习惯半途而废。

培养习惯的中期

误区㈢决定想培养一个习惯就一直坚持下去。

这样只会让你半途而废,还会怀疑自己怎么那么没用,一个习惯都培养不了。

培养的过程中,要根据环境以及自身状态做调整,找到适合自己的习惯。

如果旧习惯又回来了不要太烦躁,要改变自己的心态,这并不意味着失败啦,告诉自己是在练习一种技能。

接受不了旧习惯回来,认为这就是失败了,会有一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那就不培养了,内心会产生挫败感。

避开那些会致使你旧习惯重新回来的诱惑,不要高估自己,认为自己可以抵挡住,如果诱惑摆在面前,就转移注意力。

为培养的这个习惯确定时间、地点。

选择一个良好的环境 调整好自己的身心状态。

可以找一些同伴和你一起培养这个习惯。

找一个愿意监督你的人。

培养习惯的后期

控制影响,时间、地点、物品、环境、身心、他人。这几点因素,按照更利于自己的方式被确定下来。这样的话你操作的频率越来越多,你习惯养成的目标会越来越近。

最后祝愿我们都能对时间产生一定的掌控感,好好生活、学习,培养新的习惯,让自己变得更好。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