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逝去的退热良药——井底泥

 yzg1977 2020-04-07

作者为中医临床一线主治医师,中医硕士,十余年野生中医,每日坚持诊病读书,不拘一格追求实效。以文会友,诊务繁忙,不回复网络问诊及咨询。

明代医家缪希雍有一次接诊了一位发热的孕妇,接近生产之日,高热不退,之前也找过其他医生,都不敢接诊,怕服药损伤胎气导致流产。缪希雍接诊后,开了一味药,让孕妇丈夫去挖新鲜的井底泥,然后外敷在孕妇的肚子上,最后竟然很快退热,并且如期产下一枚健康的孩子。

井底泥入药,听来匪夷所思,但这并不是新鲜的事,早在晋代《肘后备急方》就有记载,就是记录青蒿絞取汁可以治疗疟疾的那本古书。原文如下:“治妊娠得时疫病,令胎不伤,井底泥敷心下”。所谓时疫病,大体类似于现在流行性感冒和瘟疫的高热,一般药物很容易动胎气影响胎儿,但井底泥外敷可以“令胎不伤”。

其实有关井底泥治病的古代文献很多,比如:1.治头风热痛,井底泥和大黄、芒硝末敷之《千金要方》。2.治小儿热疖,井底泥敷其四周《谈野翁试验方》。3.治蝎毒:井底泥涂之,温则易《千金要方》。4.主治汤火烧疮《证类本草》。5.主天泡疮《品汇精要》。6.疗妊娠热病,取敷心下及丹田,可护胎气《本草纲目》。7.治蝎螫《东医宝鉴》。

在古代,广大普通农民是看不起病请不起大夫的,除非是大病才请大夫,一般的小毛病都是运用当地的中医单方进行治疗。而且,由于古代物流很落后,交通不发达,药材的运输成本很高,药价相对很贵,所以当地的中医一般都是尽量开发使用当地就能采集到的药材。

比如遇到高热,咱们现在家里有退烧药,就怕孩子发烧然后抽风,实在不行去医院,用各种药物先把体温降下来。古代怎么办呢?其实我们过去的中医是很智慧的。我认识的一位邻村老中医,他说他父亲当年出诊,有些孩子高热不退,就是用新鲜井底泥涂在孩子囟门、手脚心还有心口窝上,多数都可以退热,这也是那个年代农村最快最简捷有效的办法了。

我家附近就有一口古井,有几百年的历史了,用大块的青砖砌成井壁,直径将近两米,上面是用长条大青石砌成井台。因为我们当地属于湖区,所以原来地下水位很高,大土井里面的水源丰富,味道甘甜,源源不断地养活了一代又一代人。因为我们村子很大,这样的大古井好像有六七口,但唯独我家附近这口古井的水质最好,所以解放前许多远处的地主都来用牛车拉水回家做饭饮用。

直到上世纪八十年代,人们还是吃里面的水,后来每家每户都在自己家打了压井,古井基本就废弃了。但是老人可能为了不让我们去井边玩耍,总是反复强调说井里有红眼蛤蟆,吃小孩,还有龙王,也吃小孩,所以许多孩子都不敢靠近。但有一次我自己一个人偷偷爬上井台,趴在上面,把头探下去紧张又仔细地观察,发现水面平静,距离地面很近,只有周围大树的倒影,并没看到龙王和红眼蛤蟆,当时我认为想必是它们正好不在家。

除了这口井,我们村子后面的菜园地里也有一口类似的井,人们从里面挑水浇菜,来来往往。后来,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伯父家买了一个小抽水泵,烧柴油的。我爸爸用这个水泵放到井旁抽水浇菜地,我们小孩都觉得新鲜玩意挺好玩,都来观看。一会功夫,竟然把井里面的水全抽干了,我赶快拉着大人的手向井里看去,依然没有红眼蛤蟆和龙王,只有黑漆漆的淤泥,就是今天提到的井底泥。

虽然没见到古井里的龙王,但是我依然相信古井是很邪门的一个存在。再后来,一位邻居盖房子为了省钱,直接把我家附近这口古井的井台石头全部撬回自己家盖房了,遭到周围许多人的鄙视,据说撬井台石会有报应。没了高大的井台,我父亲为了防止附近孩子们掉到井里面去,专门找了一块很大的石头,与另外一个人把井口盖上了。

二十多年以前,外祖父同家族有一位村官,看着附近一口古井耽误事,于是就把它填埋,在上面做了打麦场。结果,就是当年,突然病重,说是肿瘤晚期,很快就死去了,年龄也不大,不知是不是巧合。而撬井石的这位邻居,其实日子也不太顺当。

我相信古井是有灵性的,并且我对古井是充满敬畏与感恩的。我一直在想,如果有一天我有钱了,就花钱找人重新给这口养育了无数人的古井修上井台,并且在上面修上小亭子,也算是做点好事。谁知,大学我读研究生时,村里修路,有一位村干部看着这口古井碍事,想要填平它。正好我母亲出门,看到他们有填井的趋势,于是千叮咛万嘱咐他们,千万不要填这口古井。怎奈普通农村妇女人轻言微,等到回家时,这口可怜的古井已经快被乱石瓦块填满了。

皮之不存毛将焉附,井都没了,又到哪里去找这井底泥。一口口古井,命运凄惨,如果古井真有灵魂得话,它以往的善行堪比菩萨,而它的下场却不如妓女。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