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睡渣太闹腾?调整分4步走,助力宝宝一觉到大天亮

 IF枕边育儿 2020-04-07
晚上10点半,新手妈妈桃桃在交流群中发了一段小视频,他不到半岁的儿子在哭闹,孩子的爸爸、爷爷和奶奶都围在旁边哄着。
桃桃崩溃地说:“快11点了,我们一家人又是抱又是摇,这个小兔崽子还是不睡!天天晚上都是这么折腾人!”
宝宝的睡眠问题似乎是妈妈之间讨论最多的问题,如果谁家的孩子能躺在床上乖乖的入睡,那就是人人羡慕的天使宝宝了,再看看身边的那个睡渣,真是咬碎一口银牙。
我们欢天喜地的把宝宝从医院抱回来,家里早已备好了漂亮的小床、可爱的衣服、柔软的尿不湿等各种生活必需品。但有一个必需品,却是绝大多数家长没有准备好的,那就是正确的哄睡方法。最终导致全家人累得筋疲力尽、人仰马翻。
婴儿的睡眠机制
刚出生的婴儿每天要睡16-20小时,随后每个月的睡眠需求量会逐渐递减,到1岁时,每天的睡眠需求量在12个小时左右。
而且,很多人都以为孩子天生都会睡觉,毕竟月子里的小宝宝睡得很香甜。但科学研究,婴儿并不具备自主入睡的能力。躺在床上,自己慢慢入睡的能力,就像练习走路、说话一样,需要学习。如果小月龄的时候没有训练好,那么孩子到两三岁,甚至更大,都必须家长各种哄睡。
“睡渣”是怎么养成食物?
凡事有因才有果,除了极个别宝宝,大部分的孩子并不是“高需求宝宝”,只不过家长的错误方法把他们逼成了高需求。
1、过度影响
现代家庭,常常是“4+2+1”结构,6个大人看着团子一样的小宝贝,恨不得捧在手上,含在嘴里,有事没事摸一摸。
我刚生宝宝时,满月带回老家,孩子的太奶奶那叫一个喜欢,孩子明明在睡觉,她总是忍不住摸摸脸,拽拽脚,过一会再给孩子调整一下被子。被打扰的宝宝忍无可忍开始大哭,太奶奶立马抱在怀里,嘴里念叨着,“乖宝,睡醒啦。我们出去玩吧。”这种情况,很多家里都会出现,这就属于过度打扰
还有一种叫作过度安抚。我家宝宝睡渣的那段时间,为了让孩子睡觉,全家人都不敢穿拖鞋,蹑手蹑脚的走动,说话基本靠唇语。而孩子是最会蹬鼻子上脸的物种,安静了还不够,他还要求你抱着、走着、摇着,嘴里哼着歌……
为了让孩子多睡一会,家人总是会无条件的迁就。这无形之中就增加了多余的安抚和抱睡。反而养成孩子刁钻的入睡要求。
2、喂养不规律
小小的孩子应该吃多少呢?新手父母常常摸不清头脑,长辈发话了,“能吃是福!看隔壁老王家的胖孙子,刚出生都9斤了,咱们不能落后!”于是就开启了错误模式,哭了喂,闹了喂,半夜孩子醒过来想抗议尿不湿不舒服,结果睡得迷迷糊糊的妈妈直接把奶塞进孩子嘴里。
老话说,“胃不和则卧不安”,孩子的胃肠道发育不完全,食物消化慢,就容易引发肠胀气,如果是大人,“噗噗”两声屁就过去了,可是对于器官稚嫩的小宝宝来说就非常难受了。吃撑了不消化,孩子也不能出门跑圈举铁消耗精力呀,偏偏这个时候家人还逼着宝宝睡觉。那么孩子只能用哭来抗议了。
如何改善宝宝睡眠,一觉到大天亮?
家里的宝宝,如果已经出现睡渣端倪,该怎么办呢?其实不用着急,做好下面几点,情况可以大大改善。
A、全家达成一致意见
纠正孩子睡眠问题的过程中,孩子肯定会出现大哭、吵闹的现象。所以,作为孩子的父母,你首先要确定你是否有坚持下去的决心?如果孩子一哭就放弃,那还不如不开始。
然后,还得一家人意见一致,否则妈妈要求孩子放床上睡,奶奶非得抱睡,你让孩子听谁的呢?
B、关注睡眠信号
孩子困了是有一些现象可以表现出来的,如果家长抓住这些细节及时哄睡,事半功倍。
常见的信号包括:打哈欠,抓眼睛、抓耳朵,眼神呆滞、烦躁、哭泣、用力的咬手或者把脸埋在大人怀里。每个宝宝的信号是不一样的,家长要多观察。如果出现了睡眠信号,立即布置睡眠环境开始哄睡。如果拖延的时间长了,小孩“困过劲儿了”,那么会更暴躁或更兴奋,入睡也变得更困难。
C、提供合适的睡眠环境
捕捉到睡眠信号后,首先确保孩子吃饱了,给孩子换上干净的纸尿裤、柔软的睡衣,调暗或关闭灯光、拉上窗帘,保证环境舒适下,可以根据孩子的需要,离开房间或安静的躺在他身边。所有的动作都在告诉孩子:困了,就该躺下闭上眼,慢慢入睡。
枕边育儿寄语:
如果孩子是深度睡渣,那么整个调整的过程会比较辛苦。如果出现反复,请爸爸妈妈尽量要保持耐心。良好的睡眠习惯,对于孩子现阶段的生长发育,甚至未来的学习效率都会有更大的帮助。
【本文图片均来源网络,侵立删】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