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PPT下载|郦永平:中医AI基本共识探讨

 liuaqbb 2020-04-07
江苏省中医院主任医师郦永平先生在本次研讨会上做了精彩报告,主题为“中医AI基本共识探讨”,并就群友们提出的问题进行了深入细致的解答。

郦永平先生所报报告的主要内容如下:
我是江苏省中医药郦永平医生。其实,我从事中医有40多年了,一直在临床工作,并对智能化工作进行了探索,取得了一些较好的成果。遇到的问题就是投入不够,进展较慢。

今天分享的内容包括三个问题:大数据与中医、人工智能与中医以及中医的核心问题——辩证中医。

中医智能化的时候,首先是大数据、数据库的建设。中医是一个伟大的宝库,是前人经验的积累,有很多的内容。记录下来的东西都是很宝贵的。为什么要刻成甲骨文记录下来呢?就是因为它们很宝贵,是精华。

积累大数据是中医界非常迫切的要求。为什么呢?因为我们从大学本科一般要学五年,研究生3年,博士3年,加在一起11年,那么毕业之后,对于我们中医来说,学到了什么呢?我们学到的方子方式只有100到300中,药物300到500种,那么这个也要相当聪明相当用功的人才能学到。那么对于我们平常的人来说,在实际上是达不到这么多。

中医数据库建设的特点是:建库容易、利用难。实际上,这些工作完全可以用人工智能来替代。发展前景宏大。

第二点讲一讲人工智能与中医。
中医人工智能可以分成几个方面。一个是信息获取。刚才武总讲得非常好。我们给病人带来的是诊断方案。核心部分就是算法与建模。

现在中医人工智能的技术瓶颈与难点有哪些呢?信息获取不成问题了。但现在关键的问题是对病怎么认识和判断,包括病因、病机等。

所以中医智能化技术关键问题就是中医本身是否阐明清楚了,是否回归了中医的本真。因为中医很难理解,包括老中医以很难讲清楚。所以病症的模型与算法是难点与热点。

这也就是中医现在争论不休的原因。有些人不相信中医,说它不科学;有些人说中医很好很有效,但确实是经验科学,说不清楚。这样一来,中医发展确实是比较难了。

中医有没有科学?中医公认的诊病思维是:辩证论治、理法方药。离开了这八个字,就不是一个真正的中医。

中医智能化实际上是一个开放的群体智能。那么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如果把机器人搞出来,就不是某一个某某专家的经验,那就是一个经验系统。搞机器人就要有学习的功能,它是可以学习的。集中个人的经验构成一个群体的,群体的智能,储存到我们电脑里面。

另外,中医的人文文化是非常明显的。中医历来注重这方面的人性化照应,已有一套成熟、完善的理论和实践体系。应完整地保留并植入其中。可温馨提示患者包括饮食、起居、导引、时辰季节、运气等在内的针对性的调摄方案和建议,尽量避免或减少机器人的冰冷之感。

中医通过大数据的调用而最终给出来的最优诊治方案,应该是一个完整的过程。这个过程所给出的方案和诊断是代表的是一个群体的。

总的来说,人工智能融入到中医思维后,中医的发展将会更加光大以及更好地为大众服务。中医要焕发新的活力和生机,必将是赋予中医思维的人工智能,去辅助医生的临床诊治,最终达到真正弘扬中医,更好地惠及大众的目的。

好,谢谢大家,我的分享就讲到这里。今天是第一次用语音给人家讲课。抱歉,因为有时这个语音也发不好,所以请大家多多包涵。

欲获得郦永平主任上述“中医AI基本共识探讨”完整ppt文件,请在公众号对话中发送“中医AI郦”获取下载链接。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