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江州义门陈叔明至果石庄1世思洪公直系

 雅轩阁172 2020-04-07

第一世(62世)

叔明,字子昭,宣帝陈顼第六子,何淑仪生,为长沙王叔坚同母弟,梁绍泰元年乙亥岁(555)六月初十日生于京城南京。为江州义门一世祖,亦称义门发源祖唐高祖李渊武德元年(618)卒,寿63岁,葬于洛阳县安山里凤台原。妃毛氏、方氏、万氏、蔡氏、孙氏、赵氏、生七子:志高、志能、志炫、志龙、志熙、志静、志范。

第二世(63世)

志高,字舜举,号青云先生,宜都王叔明之长子,太建五年(573)立为宜都国世子。陈亡入隋,为会稽(今浙江绍兴)司马。寿67岁,妻王氏,生三子:华、德、才

第三世(64世)

才,字维瀚,志高三子,仕唐,亦为会稽司马,有乃父之风。妻郝氏、郑氏、周氏、李氏、龙氏,生五子:达仁、达义、达礼、达智、达信。

第四世(65世)

达礼,字蕴珪,号雪岩先生,才三子。仕唐,为晋陵(今江苏常州)司功参军,后辞官居金华,啸傲山林,隐居自乐。妻许氏、李氏、方氏,生二子:兼、旺。

第五世(66世)

兼,字时达,蕴珪长子,唐高宗仪凤三年(678)生。唐玄宗开元十二年甲子科(724)举进士及第,为浔阳(今江西九江市)县令,开元二十九年(741)降为汴州封丘县丞,后遭罢官退居泗上十余年,时称行古之道,与高适、贾至、杜甫、独孤及等交游,才名藉甚。天宝十二年(753)冬十月,应辟入京,为右补阙,翰林院大学士。乾元二年(759)卒,寿81岁,赠秘书少监。妻骆氏、周氏,生五子:当、苌、京、齐、归。

第六世(67世)

京,字福庆,号逸才,兼三子。善属文辞,唐代宗大力元年(766)进士,为秘书少监。德宗朝(780—805),官至博士,补阙尚书郎,给事中二十年。贞元二十一年(805)四月二十五日卒。娶司农杨公之女,京公殁后54日杨氏亦卒。柳宗元《唐故秘书少监陈公行状》言:京公妻党之多室无子,以仲兄大理评事苌之次子褒为嗣

第七世(68世)

褒,字德言,苌之次子,京之嗣子。仕唐,为盐官令。妻李氏、冷氏,生二子:灌、济。

灌,字公圃,号矩夫,褒之长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仕唐为高安县丞。心清政简,豪猾畏之。妻马氏、颜氏、孙氏,生二子:钰、环。

第八世(69世)

灌,字公圃,号矩夫,褒之长子。婺州(今浙江金华)人,仕唐为高安县丞。心清政简,豪猾畏之。妻马氏、颜氏、孙氏,生二子:钰、环。
第九世(70世)

钰(775—853),字润圃,号其相山人,灌之长子,唐代宗大历十年乙卯岁(775)二月初三卯时生。仕唐,为著作郎、枢密院度支使。唐宣宗大中七年癸酉岁(853)八月十五日亥时殁,寿79岁。赠太保,封勋国公。妻谢氏,封勋国夫人,生子:壤。

第十世(71世)

环,一作镶,字和坚,钰之次子,唐德宗贞元三年丁卯岁(787)八月十三日酉时生。仕唐,初为淮安令,继为临海令。时天下大乱,先后避居福建蒲城、侯官、泉州仙游乡。与贬为泉州别驾的马总为友,马总于唐宪宗元和元年丙戊岁(806)迁任虔州(今江西九江市星子县)剌史,陈环偕同游庐山,悦其山峦耸秀,遂隐居于庐山龙潭窝。元和十四年己亥岁(819)四月丙寅日,遇九天採访仙,谓特采百世风水之地,彼此义气相投,同一呼吸,十余年如一日。太和六年壬子岁(832),九天采访仙神杖指基易地,环公奇其神乃听命之,于江州(今九江)德化县儒教里艾草坪,易此地作道场,因徙作室而居庐山圣治峰太平宫,后与子孙迁于庐山脚下德化县甘泉乡甘水垅。唐宣宗大中十二年戊寅岁(858)六月初六日卯时卒,寿72岁。妻谢氏、胡氏,生五子:淇、洪、渊、浩、阔。

第十一世(72世)

阔,字伯宣,号贞隐先生,环之五子,仙游人。妻洪氏、魏氏、李氏,生三子:隐、德、崇。隐居庐山圣治峰,有文史之才,注释司马迁《史记》行于世,累召不起,拜著作佐郎。志操古朴,不苟仕途,尝云:禄位权势,实中有虚;清修乐道,虚中有实;身在人间,心栖物外,何思何虑也。后迁德化县儒教里艾草坪(今九江市狮子乡牌楼村,因明朝在此建义门遗址牌坊而得名)。乾符四年(877),黄巢起义,柳彦璋攻陷江州(今九江市),为避战乱,举家迁德安,与二房陈旺的后人合族同居。中和四年(884),唐僖宗旌表义门,阔公为义门得旌居首功,被尊为义门陈氏光耀祖。唐大顺元年(890)卒,寿66岁,葬东佳书院旁,后迁葬瑞昌金城乡白石渡北岭村乡球墩,下棋形。并建有两祠:一在庐山太平宫左,一在德化凤凰山前,二祠皆有瞻仰仪像。祠联云:允矣在天之灵一神两化,格于有庙之典万载千秋。洪氏葬龙潭窝之南(时为太平宫之地,宫左侧存有阔公祠及著书堂),李氏葬德化黄老门桃花林。元末朱陈大战,陈友谅兵败,朱元璋屠杀义门数百人,众墓皆毁,清顺治十一年(1654)重修阔公墓。1999年邻县义门各庄集资,陈绍虞(现居台湾)捐资,又重修一新。

第十二世(73世)

1隐,字以檀,号用才,阔之长子,唐武宗会昌五年乙丑岁(845)生。乾符四年二月,黄巢起义,天下大乱,原福州剌史因惧战乱而逃。隐公接任福州剌史,领兵平叛,与弟陈德战败殉职,追赠楚国公。妻周氏、张氏,生三子:旺、晓、昭。

第十三世(74世)

旺,隐之长子,与兼弟陈旺同名,与堂弟陈昌留居浔阳县白鹤乡儒教里艾草坪字天相,。妻孙氏,寿年81岁,夫妻合葬宅左东山岭之正窝(今称旺公山),子午向,有碑志,古仙记云:太阳开口穴若河,认取中心脉似窝,扦葬开茔莫深广,儿孙蛰蛰永登科。此地大形大势,水聚山拱,关锁叠叠,案外有案,山峰远而秀,此谓荫远方子孙。

旺公于唐玄宗开元十九年(731)夏四月丙寅日迁至江州浔阳县蒲塘场太平乡常乐里永清村(今江西德安县车桥镇义门陈村)建庄,为义门开基祖,其后世聚族3900余口,332年不分家,屡受唐宋两朝旌表。宋仁宗天圣元年(1023)追赠晋国公,封孙氏为淑人。

第十四世(75世)

机;旺长子字师孟,旺长子,天圣元年追赠燕国公。妻王氏,生子感,随父迁居德安。公妣殁葬武宁鲁溪洞坳上杉树窝,金星形,艮坤向。古仙记云:金星顶气,气结中钩,左眼一穴,富贵千秋

第十五世(76世)

感;机之子字伯通,机子,天圣元年追赠燕国公。妻郑氏,生子蓝,夫妇合葬距住宅五里大源塘之东正咀上穴,子午向。古仙记云:来龙滚滚势更长,认真一点最为良,男清女洁家昌盛,百子千孙佐朝堂。此地来势十里,气聚一点,大富大贵之地,愈久不衰之基也。

第十六世(77世)

蓝;感之子字元发,天圣元年追赠吴国公。妻李氏,生子青,夫妇合葬东源山高峰下团山(今九江县赤湖),今墓尚存。古仙记云:此地脉气,金银万贯,宰相镃基,子孙秀丽。又云:此地山水幸弯环,尤喜左右对案间,扦得此中真气脉,儿孙代代列朝班。此地后龙隐隐隆隆,且又前合合后之水,非之常穴,非之常福矣。

第十七世(78世)

青;蓝之子字仁钦,天圣元年追赠齐国公。寿76岁,葬于距义门住宅十里源潭先封坪,乾山巽向。下葬时空中碣语云:龙所钟,气所到,葬下来,千官诰。妻郑氏,追赠齐国夫人,生六子:伉、侍、仲、俛、伟、伸。郑氏殁葬湖北黄梅县蔡山卓笔峰,一云义门宅东十五里蔡山卓笔峰,坤山艮向。

第十八世(79世)

仲;青三子字世安。妻蔡氏,李氏,生三子:崇,谐、式。夫妇合葬蔡山卓笔峰。

第十九世(80世)

崇;仲长子,字克遵,妻朱氏,洪氏,子三;枋,衮;让。

第二十世(81世)

衮;崇次子子策论,妻孙氏,子五;昉,昭(锡),曜,良,税。

第二十一世(82世)

昭(锡);衮次子,字德昌,妻方氏,子二;恭,彎。公妣具葬卓笔峰下。

第二十二世(83世)

恭;昭(锡)之子,字绍尧。南唐洪州掌书记。妻王氏,李氏。子二;宗俞,宗臣。葬湖北咸宁八都霹雳山。

第二十三世(84世)

宗臣;恭次子969年生,妻曾氏,生二子:及、登

第二十四世(85世)

及;宗臣长子字忠权,宋真宗时任蒲圻令,生子:思洪

第二十五世(86世)

思洪;及之子(因代租分庄,可作果石庄1世,实为果石庄3世)与堂兄思澄同分一庄。思洪妻韩氏,生四子:宣、定、实、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