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2018年11月29日,香港中汉拍卖20...

 江湖无岁 2020-04-07
2018年11月29日,香港中汉拍卖2018秋拍『奉华Ⅳ』专场于香港万丽海景酒店举槌。瞩目拍品日本实业家旧藏清康熙青花天盘万寿大尊以66,000,000港元落槌。
关于这件万寿尊,金立言先生做过比较细致的研究,现把部门内容分享给大家。
万寿尊的用途是为皇帝祝寿,烧造时间应该在康熙二十年到康熙三十年期间的万寿节时期(北京故宫、南京博物院均有收藏),同时期烧造的还有「大清康熙年制」款《万寿尊赋》(北京故宫、香港中文大学均有收藏)。
尊通身共有1000种字体,各重复了10遍。其中,器身部分的横向以75行排列,纵列130行,共9750个字。加上口沿及器足,组成一万个寿字。
75横列有讲究吗?《万寿尊赋》文中对此数目的出处也有记述。「岁差之数,七十五横列,其字以如之,积其余以象闰。国风之名,一十三直垂,其墨以均也,借其行以分域。」文中提及75横列取于岁差之数。「岁差」源自历法中的对于天象的解释。据《宋史·律历志》记载:「虞喜云,尧时冬至日短星昴,今二千七百余年,乃东壁中,则知每岁渐差之所至。」公元330年前后,晋代天文学家虞喜对冬至日恒星的观测,发现了「岁差」,测定冬至点每50年西移1°,此名词由此而来。隋代的天文学家刘焯确定黄道岁差为75年西移1°,后世一直沿用。所以,75并非横空出世,而是依据历法,基于黄道岁差75年西移1°而得出的。如此看来,万寿尊的文字横排75无疑与上述内容有着密切的关联。
正如文辞优美的《万寿尊赋》所述,气势恢宏的万寿尊在康熙中期的成功烧造,奠定了康雍干御窑百年兴盛的根基,堪称有清一代御窑名瓷的首件重器,具有纪念碑般的重要意义。彼时,天下咸宁,四海升平,青年天子指点江山,文韬武略,意气风发。景德镇在经历了清初屡烧龙缸而不成的坎坷之后,为了万寿节祝寿并彰显皇权永固,集天时、地利、人和而倾心督造的「万寿特尊」代表了当时最高的制瓷水平。遍布器身的「万寿」洋洋洒洒,磅礴浩瀚,无疑是精心设计的鸿篇巨制。惟有如此,才能充分彰显康熙大帝的「九重之令德」!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