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
2020-04-07 | 阅:  转:  |  分享 
  
艾灸治疗失眠课题初步设计方案



——老年病科张旭浩





一、失眠是指睡眠的始发和维持发生障碍,致使睡眠质量不

能满足个体生理需要而明显影响患者白天活动的一种睡眠

障碍综合征。







二、中医认为失眠主要是内在因素所致,如体弱、忧虑、抑郁等等,也有与饮食有关。失眠涉及多个脏腑,如心、肝、脾、肾等,主要病变在心,与心神的安定与否有直接的关系。因为心藏神,心神安定,则能正常睡眠,如心神不安,则不能人睡。不论是心经自病,或者脾病、肾病、肝病及胃病影响于心,均可导致失眠。其中由于思虑不解,劳倦过度,损伤心脾而发病的较多。心脾受损,则心血不足,心神失养,不得安宁,因而不能成寐;而心血不足,与脾气受伤密不可分,脾伤则气血生化不足,不能上奉于心,心失所养,因而心神不安。这种心血虚而引起的失眠,还可见于虚弱之人,或者产后失血,生育过多的产妇,以及老年人形体日衰等,其关健在于心血不足,病变涉及心脾两脏。中医认为睡眠系心神所主,是阴阳之气自然而有规律的转化结果,这种规律一旦破坏,就可导致不寐。针灸治疗失眠的机理和作用,在于能协调阴阳,扶正祛邪,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改善睡眠的目的。《灵枢·根结》篇说:“用针之要,在于知调阴与阳,调阳与阴,精气乃光,合形于气,使神内藏。”阐明了针灸治疗疾病具有协调阴阳的作用。百会是督脉经穴,位于巅顶三阳五会之所,督脉“人络于脑”,而“脑为元神之腑”。四神聪为经外奇穴,位于百会穴前后左右各开1寸。两穴配合能镇静安神、醒脑益智[引。失眠的病位在心,又与肝、脾、肾等脏关系密切,故取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手厥阴心包经穴内关,两穴可补心气、养心安神,使心有所主。三阴交是肝、脾、肾三经的交会穴,可补心脾、益肝肾】。现代医学认为针刺安眠穴可调节颅内外血管和神经机能,还能促使脑内源性内啡肽等介质的分泌和释放。睡眠所涉及的递质包括乙酰胆碱,7一氨基丁酸等,有研究证明7一氨基丁酸对哺乳动物中枢神经系统具有普遍抑制作用。有报道失眠者较正常人脑脊液7一氨基丁酸含量低,而针刺神门、三阴交后,脑脊液了一氨基丁酸含量有所提高l4J。灸法具有鼓振阳气、化生阴血、通达血脉、调和阴阳、宁心安神的功能,明代《针灸大成》云:“思虑劳伤心脾,灸百会”。诸穴合用可调脏腑功能,使阴阳平衡,心神安定,而能正常睡眠。



诊断标准

1、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中医药行业标准《中医精神疾病诊断标准(CCMB一2一R)》n】中

关于失眠症的诊断标准:①轻者入寐困难而易醒,醒后不寐,重者彻夜难眠;②常伴

有头痛、头昏、心悸健忘、多梦等症;③经各系统和实验室检查未发现异常。





2、病例纳入标准

符合失眠的诊断标准,诊断明确,年龄在18—65岁者,患者在签署知情同意书的条件下,

均可纳入试验病例。



3、排除标准

A凡是全身性疾病如疼痛、发热、咳嗽、手术等,以及外界环境干扰因素引起者;

B年龄在l8周岁以下,或7O岁以上者,妊娠或哺乳期妇女;

C合并有心、肝、肾和造血系统等严重原发疾病,精神疾患者。

D操作中违背治疗方案者;

E不符合诊断标准者;

F加用其他方法者。



4、病例脱落标准

①临床研究过程中失访者;

②治疗过程中自动退出,或发生意外情况而不能坚持治疗者;

③临床研究过程中依从性差,资料不全者。



四、治疗方法

1取穴:

百会、四神聪、双侧足三里穴。方法:患者采用仰卧位,用回旋灸百会、四神聪穴

60分钟,每天灸1次,每周灸5次,5次为1个疗程,每疗程结束后休息2d,3

个疗程为1个周期。



2、具体操作:将患者的头发从中间分开,艾条点燃后放于穴位上方,距离皮肤约2~3厘米左右进行熏灸,有舒适温热感而无灼痛为宜。治疗眩晕,艾灸至眩晕减轻为度。其他病症治疗一般每次灸10~15分钟,每日1次,连续治疗3-5次。???(1)物品准备:治疗盘、艾绒、艾柱器、火柴、镊子、弯盘。???(2)操作方法:???将艾绒放入艾柱器内,根据病情,制成大小适宜之艾柱。???将艾柱置于应灸穴位上,点燃艾柱顶端。???等艾柱燃至病人感发烫时,即用镊子取下放入弯盘,另换一艾柱,继续点燃。???一般每次灸3~5壮(每个艾柱谓一壮)。

禁忌症

1、禁灸部位

部分在头面部或重要脏器、大血管附近的穴位,则应尽量避免施灸或选择适宜

的灸法,特别不宜用艾炷直接灸。另外,孕妇少腹部禁灸。

2、禁忌病证

凡高热、大量吐血、中风闭证及肝阳上亢头痛症,一般不适宜用灸法。

3、禁忌体质

对于过饱、过劳、过饥、醉酒、大渴、大惊、大恐、大怒者,慎用灸法。

施术过程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及处理措施

1、不良反应

实施艾灸过程中可能出现胸闷、心慌、晕厥,皮肤瘙痒、刺痛、水疱等不良

反应。

2、处理措施

根据体质和病情选用合适的灸法

以受术者的病情、年龄、体质等决定施灸量的多少。

若要选用化脓灸时,一定要征得受术者的同意,并在病历上记录、签字。

晕灸现象处理

立即停止艾灸,让受术者平卧于空气流通处,松开领口,给与温白糖水(糖

尿病者慎用)或温开水,闭目休息即可。对于猝倒神昏者,可以针刺水沟、

十宣、中冲、涌泉、百会、气海、关元、太冲、合谷等穴以急救。

水疱处理

施灸后皮肤出现红晕是正常现象,若艾火热力过强,施灸过重,皮肤易发

生水疱。如果水疱较大用消毒针刺破后消毒,防止感染,数日内可痊愈,一月内局部可能留有色素沉着。

献花(0)
+1
(本文系金鑫康复堂首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