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孤独的刘备

 四地闲夫 2020-04-07

公元223年,白帝城永安宫,蜀汉昭烈帝刘备病势日渐沉重,他有一种不好的预感,自己所剩的日子不多了,失败给他的打击太大了。这一次兵败夷陵,刘备感到十分悔恨,自己征战一生,居然败给东吴年轻的都督陆逊,实在令人难堪。更让他遗憾的是,自己的事业基本完结了,这是一次生死之战,绝不是仅仅替关羽报仇,夺回荆州那么简单。如果是如此目的,在取得前期胜利果实的情况下,自己早就撤兵回川了。

本来这次出兵征讨东吴,蜀汉内部意见并不统一,反对意见甚至远超过赞成意见。尤其是丞相诸葛亮,他言辞恳切的试图说服刘备放弃与东吴交战。诸葛亮认为,当今的最大敌人是魏国曹丕,不是东吴孙权,所以正确的战略应该是积蓄力量,准备北伐,恢复汉室。想到这里,刘备心里很是酸楚,其实在他内心里是很认同诸葛亮的战略意见,只不过自己内心真正的想法无法对臣下说明。

孤独的刘备

刘备并不是不想北伐中原,但是他认为就当下的局势来说,那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汉朝已经结束了,无可挽回。凭借自己的能力无法与魏国抗衡,即使有奇才诸葛亮相助。相反,刘备认为可以吞并吴国,这样才能与魏国南北对峙,可以自保。

不过自己几十年来一直以恢复汉室作为自己的号召天下的旗帜,如果转向划江而治,似乎会让百姓失望,自己天时地利都不没有,如果连人和也失去了,那事业就丧失了基础。所以只能借着替关羽报仇的机会,夺回荆州,吞并孙权,这样能掩盖一些真实的想法。

刘备虽出身贫苦,但是是一个志向远大的人,内心很是自负,直到他见到了曹操。不同于道听途说,刘备与曹操有过为期不短的真实的接触,真实的了解。

孤独的刘备

他发现,曹操实在是个强人,无论政治还是军事,总是比自己高一筹。造化弄人,上天偏偏安排给自己一个强劲的对手。而且在天下大事前,曹操抢先了先机,人才地盘都十分强大,如此的劲敌恐怕是难以征服。至于孙权,刘备却真没有把他放在眼里,只是一直没有合适的机会。

其实最近几年来,刘备的事业是很顺利的。联合孙权,赤壁击败曹操,抢占了荆州,而后占领益州,而后又攻取了汉中,鼎足三分之势形成。

公元219年(汉建安二十四年),刘备在刚刚攻取汉中之后,由群臣拥戴,进位汉中王。公元221年,刘备在成都称帝,国号汉。虽然当时蜀汉只占据益州和汉中,荆州已经丢失,国土面积不过是天下的四分之一。

孤独的刘备

其实刘备自己也知道,在这小块地盘上做皇帝,有一点勉为其难,但是如果不称帝,那么自己觉得又有一些不甘心。刘备闭上眼睛,心里感到一阵烦乱,不禁想起自己这一生。

刘备出生在一个贫苦的家庭,父亲早丧,母亲辛苦的抚养自己长大,虽说是汉室宗亲,但其实没有一点实力与基础,但是自己有远大的理想,这些年东奔西走,挫折不断,惨淡经营,靠着意志坚定,百折不挠,终于在近些年来,迎来转机。这一切,应该归功于自己从隆中请出来的那个年轻人,那个小他20岁,现在已经不年轻的人。

一直以来,刘备对诸葛亮是非常信任的,诸葛亮也的确没有辜负刘备的期望。但是随着了解加深,刘备也隐隐感到一点不安,他察觉了到诸葛亮的长处与短处。诸葛亮是个战略上的奇才,他对局势的判断准确,对治理国家的也非常在行,但是诸葛亮似乎有个缺点,军事方面有一些保守。

刘备并不是认为诸葛亮不会打仗,而是觉得诸葛亮更擅长守卫国土,稳健防御。至于说征讨曹魏,占领北方,这需要更强的军事魄力与冒险精神,而这些似乎与诸葛亮的过于求稳的性格有些矛盾。

想到此处,刘备感到非常遗憾,非常遗憾。这正是他内心中的深痛。恢复汉室,还于旧都,理想很好,可是怎么实现呢?自己不是曹操的对手,诸葛亮也不是,整个蜀汉没有一个人能够完成这个目标。北伐只能是以攻代守,不过是拖延时间罢了,而且北伐所耗费的人力物力迟早也要把蜀汉拖垮。

孤独的刘备

在清楚的认识到现实后,刘备的计划是,夺取江东,和曹魏划江而治,或许能够等来转机,这才是自己伐吴的真正目的,可是无法对人言讲,甚至对诸葛亮也无法张口,因为他不想打击诸葛亮的自信心。不过自己内心不被人了解,这是多么孤独的事情!

刘备清楚的记得,自己准备伐吴的时候,诸葛亮以及很多文武大臣都认为他意气用事,没有抓住主要矛盾,他们认为首要的敌人是曹魏,应该联合孙权一起北伐。这个道理刘备怎么能够不知道?可是拿什么北伐?蜀汉是没有那么强的国力的,甚至连领兵打仗的帅才都没有,如果照实言讲,很多大臣必定不好接受,不妥当。

但是刘备深信自己对臣下的了解,他们是担当不起这么大的重任的。这么多年,刘备识人从来没有错过,眼光独到。那个马谡,虽然诸葛亮很信任他,但在刘备看来,马谡言过其实,不可重用的,一定要提醒诸葛亮。

而且,孙权也是不可信任的,他是不会真心实意和蜀汉联合北伐的。刘备深知孙权的为人,他的首要任务是自保。除非出现生存危机的时刻,比如赤壁之战时,他会破釜沉舟的联合刘备一起对抗曹操,其他情况他只会坐山观虎斗,这样的例子不只是一次了。而且孙权的军队,除了水战,还真不擅长其他。

孤独的刘备

甚至极端一些,如果自己北伐遇到困难,孙权很有可能偷袭西川,消灭刘备,就像他之前偷袭荆州一样。如此的盟友,怎么能让人信任呢?换句话说,刘备如果北伐中原,还会面临的根据地不保的更糟糕的局面。所以刘备认为,这个策略是行不通的。

那么怎么办呢?三年前刘备称帝时已经六十岁了,没有多久时间来打天下了。所以实际一点,自己的策略是夺回荆州,吞并孙权,形成南北对峙的局面,再寻找机会,即使没有,南北并立也是可以的。可是这是与诸葛亮的三分天下的战略思想是有分歧的,诸葛亮一直认为要联合孙权,北伐曹操,可是实际情况很难行的通,有战略,没有人执行也是惘然,尤其是丢失荆州以后的蜀汉。

有几次,刘备很想和诸葛亮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但是初步试探以后,他发现,诸葛亮对于联吴抗曹的思想是根深蒂固,无法改变。刘备也就作罢了。不过对于蜀汉来说,在战役之初,高层出现战略分歧,这无论如何不是好事,所以,夷陵败于东吴,也就不足为奇了。

惨败之后,刘备孤独的躺在永安宫,失败的悔恨和内心孤独几乎压垮了他,刘备感到自己身体无法好转了,身后之事还是需要托付给信任的人,那是没有别人了,只能是诸葛亮了。抛开分歧不说,刘备是信任诸葛亮的,信任他的忠心,信任他的治国能力,只是蜀汉这艘船,能走向何方,刘备心里没有底,也无法知晓,因为蜀汉的后继之人,儿子刘禅,自己是清清楚楚知道。

孤独的刘备

三年前(公元220年),刘备的劲敌曹操已经去世了,但是继承人是精明强干的曹丕,还有那一大堆的文臣武将,国力已经非常稳定,很难动摇的了。也许这就是天命吧!

刘备不想再想下去了,他只想等着诸葛亮的到来,把自己想说的话,交待的事情,一一说明。

其实刘备更想说一件事,自己不是没有大局观,一意孤行伐吴,只是这件事无法张口,史官也无法真实记载,无可奈何,留给后人解读吧。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