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老年顽固性咳嗽

 图书 馆员 2020-04-08

老年顽固性咳嗽

患者侯**,女,87岁,2015年6月19日来诊。主诉:咳嗽10余天。10余天前受凉后出现咳嗽,痰粘难咯。夜间咳嗽较重,影响睡眠。咳剧时胸痛,并伴有尿失禁。伴恶寒,咽干,口粘。自服“清肺止咳药物”(具体不详)5天,效差,后改为“莫西沙星”口服4天,仍不见好转,遂来诊治。既往“冠心病不稳定性心绞痛”“慢性支气管炎“病史。刻下:阵发性咳嗽,痰粘难咯,舌质暗,苔薄黄腻,脉沉细滑。双下肢轻度指凹性水肿。给予三拗汤、黛蛤散、泻白散、甘草干姜汤、贝母瓜蒌散合方:

全瓜蒌30g炙桑白皮15g黛蛤散30g青礞石30g

大贝15g山慈菇10g炙甘草10g炮姜8g

当归15g橘红15g杏仁10g炙麻黄4g

桔梗10g茯苓15g地骨皮15g

5剂水煎服日一剂

服用1剂后咳嗽明显减轻,夜间可正常睡眠,5剂后咳止,胸痛、浮肿、恶寒消失。

【按】“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素问·咳论篇》),“风、寒、暑、湿、燥、火皆令人咳”(《儒门事亲》)。风为百病之首,能挟热,寒,湿,燥,在偶感外邪的情况下,外邪多半会首先犯肺,郁闭肺气,使其敛降功能不足。肝气多会乘此之机,化风上冲,使肺气不降反升,出现咳嗽之象。该患者外感风寒之邪,肺气失宣,后入里化热,出现阵咳,夜卧尤甚,需宣肺平喘,平肝止咳,首选三拗汤合黛蛤散。三拗汤出自《太平惠民和剂局方》。具有宣肺解表,止咳平喘之效。现代医学研究有镇咳、平喘、祛痰,镇痛,抗炎,抗菌抗病毒和抗过敏作用。

黛蛤散在临床上常用于治疗肝肺经郁热,痰火上炎所致的咳嗽、咯痰,眩晕、耳鸣、口渴等症。关于本方的出处及其名称等问题,历代文献记载不一。经考证,本方最早出处应为宋·张果《医说》一书,但有方无名。组成药仅二味,一为青黛,一为蛤壳。青黛,出自《药性论》,别名靛花,具有清热解毒、凉血的功效,主治热病发斑、吐血、咯血、肺热咳嗽、小儿发热惊痫等症。蛤壳,出自《本草原始》,别名海蛤壳,具有清热利湿、化痰软坚的功效,主治热痰喘嗽、瘿瘤瘰疬、水肿、遗精等症。两药相合组成黛蛤散,主治肝火犯肺所致的咳嗽吐痰、胸胁作痛等症。现代药理研究黛蛤散主要有抑菌,抗炎,祛痰,提高免疫等作用。

泻白散同名方剂约有十九首,其中《小儿药证直诀》记载者为常用方。其组成为地骨皮、桑白皮、甘草、粳米,具有清泻肺热,止咳平喘之功效。现代常用于治疗小儿麻疹初期、肺炎、支气管炎等属肺有伏火郁热者。该患者有慢性支气管炎病史,此次外感入里化热,与黛蛤散联用以助清热之功。

《金匮要略·肺痿肺痈咳嗽上气病脉证治第七》第5条:“肺痿吐涎沫而不咳者,其人不渴,必遗尿,小便数,所以然者,以上虚不能制下故也。此为肺中冷,必眩,多涎唾,甘草干姜汤以温之。若服汤已渴者,属消渴。”

贝母瓜蒌散主治燥痰咳嗽。咳嗽呛急,咯痰不爽,涩而难出,咽喉干燥哽痛,苔白而干。由贝母、瓜蒌、花粉、茯苓、橘红、桔梗组成。

结合患者病例特点,加青礞石可治疗顽痰咳喘、烦躁胸闷;加山慈菇清热解毒,消肿散结。《本草经》有“当归主咳逆上气”的记载,《本草从新》也说当归“治虚劳寒热咳逆上气”,遂于止咳化痰、肃肺降气、培土生金、补益肺肾诸法调治不应时加入当归,时有显效出现。

患者高龄,病情较为复杂,需多方合用。方证相应,故效捷。

史老师批语:1、痰粘难咯,苔黄腻,是为风寒入里化热,合黛蛤散力当不足,加泻白散、贝母瓜蒌散及青礞石,针对顽痰、老痰。

2、本案气阴不足,上虚不能制下,合甘草干姜汤意。

3、另有二陈、桔梗甘草汤之意,治疗久咳顽痰。

当归“主治咳逆上气”临床治验

当归“主治咳逆上气”,始见于《神农本草经》。以下就其作用机理与临床应用加以论述。

  作用机理

  当归味甘辛性温,根多油脂主滋润,其功效以滋养为主,善补血养血,和血活血,又长于润肠通便,润肺止咳。

  “咳逆上气”实指咳嗽、气喘而言。正如《素问·咳论》所说:“五脏六腑皆令人咳,非独肺也”。当归“主治咳逆上气”的机理是多方面的。

  利气活血。气主传导,血主滋润。气行血盈,大肠传导顺畅。当归利气活血是“主治咳逆上气”的主要功效之一。《本经》当归列为中品,中品诸药“主通调气血,却邪治病。”当归之辛主利气,又能活血,气畅血和,肺气宣肃,咳逆自止。

  甘滋辛润。肺为娇脏,喜滋润,恶燥涩。肺燥失润,宣肃失常,是以作咳。《景岳全书》治外感咳嗽用六安煎加生姜,“若肺脘燥涩痰气不利,或年老气衰,咳嗽费力者,于本方加当归二三钱。”甘润之品颇多,于邪气外感,而燥涩于内之时,诸甘润药多不及当归之甘辛,其甘润以滋燥,辛通能利气,有润燥之功,而无甘缓凝邪之弊。《医方集解》之百合固金汤用“归芍养血”,养血便有滋燥之功,故可用于肺肾阴虚、肝血不足之咳嗽痰血证。

  滋肾纳气。肾主藏精,血能化精,当归养血补血,善补肝血之虚,故能使肾精内充。肾主纳气,精血不足,气失摄纳,不能归根,是以作咳作喘,正所谓虚喘出于肺肾二脏。当归滋肺养血,有益于肺肾二脏,故可治肺肾虚喘。《景岳全书》贞元饮用熟地、当归、炙甘草以滋阴养血,填精纳气,为治元海无根而虚喘欲脱之要方。《古今图书集成医部全录·哮喘门》引张介宾之大补元煎、右归丸、大营煎、小营煎,以治气血亏损、真阴精血虚少、元阳不足之喘息,诸方皆用当归熟地、枸杞等药物,以补血生精,纳气定喘。

  活血消痰。《证治准绳》以川当归散(川当归、牡丹皮、白芍药、子芩、木通、华阴细辛、麦门冬、甘草、生地黄)“理荣卫,消瘀血,出声音,治痰嗽。”   

  润肠降气。《太平惠民合剂局方》苏子降气汤“治男女虚阳上攻,气不升降,上盛下虚,膈壅痰多,咽喉不利,咳嗽……大便风秘,涩滞不通。”当归与苏子、半夏、前胡、厚朴等配伍,降气润肠,可以平喘、通便。

  养血缓肝。肝主疏泄,赖血养之,肺金制之。血虚失润,阴虚火灼,上侮肺金,是以作咳;或气机壅滞,肝气逆乘,犯肺作咳,此时,当归皆为要药。《医学见能》加味逍遥散治小儿咳嗽连呛数十余声者,由肝血之不和。方中用当归、白芍、茯苓、柴胡、煨姜、薄荷、丹参、香附、半夏、黄芩、五味子、丹皮、白术、甘草。

  辛温散邪。其在表者,汗而发之。辛主发散,能走表达邪,辛散行气,辛润滋燥,故表证咳嗽亦可用当归辛温散邪,辛散利气,如《景岳全书·新方八阵》归柴饮、归葛饮既以当归分别配伍柴胡、葛根,治疗血虚感邪之证。

  综上所述,当归确能治“咳逆上气”。其所主治咳喘气逆,多属内伤久咳,无问虚实、有痰无痰,皆可应用;但以精血不足者最为恰当。若系外感病程中所出现的咳逆,当以证属风寒而偏燥者为宜,临证须审慎。

  临床应用

  干咳喉痒。喉痒作咳,连咳数十声,可经年不愈,或反复发作,此即喉风咳,治用六味汤(桔梗、甘草、荆芥、薄荷、蝉蜕、防风)加全当归,疏风利咽,养血止咳,常能迅速获效。随证配伍,偏热加菊花;偏寒加苏叶;偏燥,加百合、白芍;血瘀,加红花;肝风上扰,加天麻、钩藤。

  燥咳。干咳无痰,口干便结,或咳而音哑,舌质红,苔薄而少,脉虚细。治用当归杏仁煎(当归、百合、知母、麦冬、杏仁、炙百部、炙紫菀、五味子)养阴滋燥,润肺止咳。

  痰喘咳嗽。咳嗽或气逆喘咳息促,痰涎壅盛,咯吐不已,舌质淡,苔白腻,脉虚浮。治当化痰降气,止咳平喘,证属虚实夹杂者宜苏子降气汤;咯痰味咸,喘促息短,为下元亏虚之甚,治用金水六君煎以滋肾填精,化痰纳气平喘。

  虚喘。喘促日久,气息短促难续,动则益甚,语音低怯,精神萎顿,体力不支,舌质淡,苔薄白,脉浮弱重按反小。此由肾虚不摄,气不归根,宜贞元饮滋肾纳气;若元气大亏,则用大补元煎益肾填精,大补元气以定虚喘,有痰可合三子养亲汤。     

  案1.患者陈某,男,76岁,离休干部。2007年2月6日初诊。

  主诉:咳嗽咯痰近两年。现病史:咳嗽,咯吐白痰,晨起痰量较多,时有胸闷,但无憋喘,情绪好,体力尚可,饮食正常,大小便正常,听力下降,咽痛,口渴,记忆力减退。又数十年来入睡慢,大约需要两小时,睡境中梦多纷扰,易醒,可再入睡,白天困倦。既往类风湿病史10年,现双腕、膝关节疼痛。支气管炎病史1~2年。两年前患突发性耳聋,治疗后耳聋略好转。

  诊见:舌体胖,色红暗,苔黄腻,脉滑大有力。咽峡充血(+)两肺呼吸音粗,右肺可闻及少许干啰音。

  诊断:(1)咳嗽,(2)不寐。

  辨证:肾元亏虚,痰热内阻。

  治法:补肾填精,清热化痰。

  方药:金水六君煎加味。处方:熟地24g,全当归15g,半夏9g,陈皮15g,牛膝15g,川贝母9g,茯苓15g,炙甘草9g,桔梗12g,木蝴蝶6g。6服,水煎服,每日1服。

  二诊(2007年3月20日),上方共服用20服,现咯痰减轻,但口干明显。胃纳可,睡眠仍多梦,大便正常,情绪稳定,右膝关节及左手拇指指间关节疼痛,余无所苦。舌红暗,苔薄黄,脉滑大。此虽痰热渐化,但阴虚难复。治疗仍需滋肾养阴,化痰清热。

  处方:熟地30g,当归15g,五味子12g,川贝9g,茯苓15g,清半夏6g,北沙参20g,苦桔梗12g,百合24g,天麦冬各15g。12服,水煎服,每日1服。

  尽剂,咳嗽咯痰消失,口干逐渐缓解,睡眠趋安,多梦减少。要求服成药。二诊方6服,共细末,水丸桐子大。每服6g,日3次。又予金水宝胶囊服用。

  案2.患者王某,男,45岁,职员。济南市人。2007年9月12日初诊。

  主诉:干咳半月。现病史:1月前无明显诱因出现咽痛,继之发热,打喷嚏,流鼻涕,服康泰克后体温渐降,1周后感冒症状消失,出现干咳,晨起、夜间干咳,咽痒不痛,痒即作咳,无明显咽干,现已不发热,体温正常;无胸痛、胸闷、气短,体力良好。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既往身体健康,吸烟30年史,每日20支,现已戒4~5月;嗜肉,但节制。舌质红暗,苔黄腻,脉微浮缓。体格检查:血压:120/80mmHg。声音嘶哑,咽峡充血,色暗红。两肺未闻及干湿啰音。胸透未见异常。

  中医诊断:喉风咳。

  辨证:风热夹瘀,上壅咽喉。治法:疏风清热,活血利咽。

  处方:桔梗12g,甘草9g,薄荷9g,当归15g,红花6g,丹皮15g,荆芥穗9g,僵蚕15g,蝉蜕15g,川贝母9g(打碎)。6服,水煎服,每日1服。

  2007年9月15日二诊:仍有轻微咳嗽,咽痒即咳,无痰,服药后口中自觉津液微生,患者平素饮水极少,经常口唇干燥,服药后已大为减轻,饮食、睡眠良好,二便正常。舌淡红,苔薄黄乏津,脉细弦。

上方去荆芥穗,加北沙参18g,连翘30g,浙贝15g。6服,水煎服,每日1服。尽剂而愈。

咳喘 

1, 益肺固卫汤治肺虚咳喘(崔玉衡):

组成:黄芪12g,白术9g,杏仁12g,防风9g,款冬花15g,麻黄、甘草各6g。

主治:用于肺虚咳喘者,见频发咳嗽,自汗,畏风寒。

方解:方中黄芪益气固表,白术健脾补肺,防风祛风以助黄芪实表固卫,麻黄以宣肺,杏仁、款冬花以止咳化痰。共奏益肺固卫,止咳化痰之功。

加减:怕冷畏风明显,加桂枝、白芍、姜枣等调和营卫,阳虚甚者,加熟附子以助黄芪温阳益气。

2, 加味麻杏石甘汤(严苍山):

组成:炙麻黄,杏仁,石膏,生甘草,桔梗,炙紫菀,牛蒡子,冬瓜仁。

主治:宣肺止咳平喘,用于寒包火咳嗽及风温、风热、风燥咳嗽。

方解:方中麻黄合杏仁宣肺降气,紫菀、冬瓜仁以理肺祛痰,牛蒡子、桔梗、甘草以利咽止咳,石膏以清泻肺热。诸药合用,共奏宣肺止咳平喘。

加减:胸闷加瓜蒌皮;气微逆加炙苏子、炙桑白皮;痰多加川贝母、竹茹;咳嗽胸痛加郁金、黛蛤散、丝瓜络;喉中哮鸣加射干;口渴加天门冬麦门冬石斛;风燥加桑叶、南沙参、玉竹枇杷叶;咳甚声不扬加蝉蜕、胖大海,不愈再加凤凰衣、玉蝴蝶。

3, 锄云利痰汤治咳痰不爽(岳美中):

组成:沙参、山药、杏仁、浙贝母各9g,马兜铃、午蒡子、桔梗、枳壳、白薇各6g,橘红4.Sg,生甘草3g。

主治:咳嗽以晨起为甚,咳痰不爽

方解:方中以沙参益肺气,马兜铃豁结痰,山药补虚赢,牛蒡子散结气,桔梗开肺排痰,枳壳下气止逆,六药一开一合,一补一泻,一升一降,相反相成,相互制约。更用橘红止喉痒,白薇通鼻塞,杏仁、川贝母、甘草化痰止咳,对咳痰不爽之久不愈者,服之能气展痰豁而咳止。

加减:热甚者加黄芩、鱼腥草,痰涎壅盛者加法半夏、茯苓。

4, 辛润理肺汤治凉燥束肺(丁光迪):

组成:麻黄、炮姜各4g,杏仁、佛耳草、当归各10g,炙甘草6g,桔梗、橘红各5g,生姜1片。

主治:凉燥束肺所致的气逆干咳

方解:本方取麻黄、杏仁、桔梗、橘红、生姜散寒宣肺利咽,甘草、炮姜温肺益气布津,当归、佛耳草辛温理肺甘润下气,尤其当归,味辛性温,富含油性,最善温润理肺、止咳,乃神药也。

加减:如喉中燥痒,频咳不止者,加炒荆芥5g,枇杷叶10g;如咳而遗尿,加五味子3g;如咳引胸痛,加郁金10g,桃仁Sg;如兼见咯血者,加荆芥炭Sg,郁金10g;如痰多者,加法半夏Sg。

小儿常见病用药指南

最近可心生病,继续学习了很多宝宝用药等方法的知识,觉得这些资料非常实用,贴在这里,与大家共享。=""

  感冒:

  根据感冒类型,可分为风寒、风热、流行感冒。另外还有夏季感受暑湿引起的暑湿感冒,及体虚感受上述病邪引起的体虚感冒等几大类型。中医的治疗原则是针对引起感冒的不同病因进行辨证施治,疏表清热解毒,具有一定的抗病毒和提高人体免疫力的作用,但在缓解症状方面有时不如西药见效快。西药对感冒的治疗主要是缓解症状,防止继发感染,见效较快,缺点是大多对病毒无治疗作用和消炎作用。另外各种西药成分均有不同程度的副作用。

  感冒初起可多喝水、葱白汤(葱白3-4段+2-3片生姜,可加点小儿专用蜂蜜)、萝卜汤和富含维C的水果。鼻塞的话可用姜末炒干,睡前包在脚心。小宝宝鼻塞用KARVOL清鼻塞药水,滴在枕头或手帕上。有轻微发热的话可服用泰瑞宁牛磺酸颗粒。肛温超过38度,应去医院检查血常规。看是否有细菌性感染。如血象检查无细菌性感染,则不宜用抗生素,只用抗病毒中成药即可。如血象检查有细菌性感染,则用抗病毒中成药同时用抗生素。肛温超过39.5度,应同时用降温药,并使用物理降温手段。感冒尽量使用中药。有炎症时可使用西药,发高烧(一般为39.5度以上)时也要使用西药降温。

  (1)风热感冒:发热重,恶寒轻,咽干而痛,扁桃体红肿疼痛,鼻塞、流涕色黄,咯痰黄稠,口渴想喝水,舌边尖红,苔薄黄,脉浮数。药方:珠珀猴枣散、小儿金丹片、王氏保赤丸、小儿感冒颗粒(同仁堂)、小儿宝泰康、板蓝根、小儿速效感冒冲剂、小儿感冒解毒灵颗粒、库克

  (2)流感:症状见风热感冒。药方:双黄连口服液(1岁以下的宝宝1/3支,一天3次,1岁以上的孩子可以1/2支,一天3次,3岁以上就可以1支,一天3支。)、鸿泰牌小儿感冒颗粒(中成药)、抗病毒口服液(湖北午时制药)、强生出的艾畅滴剂、健儿清解液

  (3)风寒感冒:恶寒重,发热轻,头、身、关节疼痛明显,鼻塞、流清鼻涕,咳嗽声重,咯痰清稀,口不渴,舌不红,苔薄白而润,脉浮紧。药方:保婴丹(香港余仁生)(慎用)、小儿感冒茶、小柴胡、清宣止咳颗粒

  (4)暑湿感冒:见于夏季,头昏胀重,鼻塞流涕、恶寒发热、或身热不畅、无汗或少汗、胸闷泛恶、肠鸣腹泻、舌苔黄腻。药方:可选藿香正气软胶囊,霍香正气水,午时茶颗粒冲剂,广东凉茶

  咳嗽

  小儿咳嗽有外感咳嗽和内伤咳嗽之分。

  外感咳嗽可分为两个证型:

  (1)风寒咳嗽:起咳嗽频作,喉痒声重,痰白稀薄,伴鼻塞流涕,恶寒无汗,发热头痛,舌苔薄白等;治疗用散寒宣肺法。药方为生姜(5片)、橘皮(3克)、红糖二匙煎汤,或服用解肌宁嗽丸、清宣止咳颗粒。宜食辛味温热性的食品,如生姜、白葱、豆豉等。忌食生冷寒凉,包括各种冰制饮料;属寒凉性质的瓜果像西瓜、梨、香蕉、猕猴桃等;3酸味、涩味的食物如醋、酸白菜、泡菜、山楂、乌梅、酸柑橘、白果、藕节及未成熟的柿子、海棠等。

  (2)风热咳嗽:咳嗽不爽,痰黏稠,不易咯出,口渴咽痛,鼻流浊涕,或伴发热头痛,恶风,微汗出,舌质红苔薄黄等;治疗用疏风肃肺法。药方为:小儿咳喘灵冲剂、健儿清解液、小儿金丹片、橘红丸等。食辛凉清淡食品,以疏散风邪,清热解毒止咳,如菊花、茶叶、白菜、白萝卜、甜梨、甜橙等。忌食包括:酸、涩食品。如醋、酸菜、酸梨、酸橘、酸葡萄、酸李子、柠檬、山楂及柿子、石榴、橄榄等果品;辛热食物如大葱、姜、辣椒、大蒜、韭菜、茴香、芥菜等蔬菜及龙眼肉、大枣、栗子、核桃仁、杏等果品。

  内伤咳嗽可分为三个证型:

  (1)痰湿咳嗽:晨起咳嗽痰多,色白而稀,胸闷纳呆,神乏困倦,舌苔白腻等;治疗用化痰燥湿法,药方为:生姜三片、橘皮5克、半夏15克、蜂蜜适量煎服,或服用儿童咳液、半夏露等。宜食补肺补脾之气的食品,如山药、薏苡米、牛肉等。忌食辛散、寒凉、硬固食品。

  (2)痰热咳嗽:咳嗽痰多,稠黏难咯,口渴,面红唇赤,烦躁,纳呆,大便秘结,小便色黄,舌红苔黄厚等;治疗用清肺化痰法,药方为:儿童清肺口服液、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等。宜食辛凉或甘寒、苦寒之食物,如竹笋、西瓜、荸荠、甘蔗等。忌食厚味油腻,尤忌辛辣食品,如大葱、姜、蒜、茴香、辣椒、花椒、肉桂、巧克力、咖啡、可可粉。

  (3)阴虚燥咳:干咳无痰,或痰少而黏,不易咯出,口渴咽干,喉痒声嘶,手足心热,或午后潮热,舌红少苔等;治疗用食滋阴润燥法,药方为:川贝枇杷露、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法半夏枇杷膏、复方川贝止咳糖浆。多吃一些水分多的蔬菜及微酸甘之瓜果,如雪梨、百合、蜜汁藕等。忌食燥热上火之食,如辛温热性的蔬菜及鱼肉助火之品。

  小儿咳嗽用药应注意:

  (1)在疾病的初期,特别是痰不易咳出时,勿滥用止咳药,否则痰会阻塞在呼吸道内,痰内的细菌得到繁殖机会,反而会使病情加重。

  (2)不适当的使用止咳药也会掩盖病情。

  (3)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如当过频的咳嗽影响孩子的睡眠,甚至引起支气管毛细血管破裂出血时,可以适当应用止咳药,若痰量多不易咳出,同时要用抗菌及化痰的药;

  发烧:

  小儿口温>37.5℃或腋温>37.5℃或肛温>38℃称之为发烧,发烧是身体的一种免疫系统反应,为对抗病因或细菌之感染而产生的症状。发烧的温度与疾病的严重性并不成正比,热度不高,但精神委靡的孩子更需要家长警惕。一般来说,小儿常见的发烧大都由上呼吸道感染或胃肠道感染引起,发烧持续的时间一般为3-4天。

  发烧有助于抑制细菌、病毒的生长和繁殖,增加体内物质代谢能力,使机体抗损伤和修复能力加强,从而加速炎症的消退。发烧以后机体由于体温升高,人体内的白细胞吞噬和杀菌作用增强,产生抗体增多,同时肝脏解毒能力加强。因此,小儿发烧不要急着退烧,暂时性退烧,容易造成对病原体的忽视而延误诊治。

  家长可采取以下方法处理小儿发热:及时补充水分和维生素C;给小儿适当地着衣;保持环境温度在25℃左右。发烧时间过长或体温过高(39度以上),小儿体内营养物质和氧的消耗将会增加,影响正常的新陈代谢,此时就必须利用物理(贝亲的退热贴、一贴灵)或药物(小儿热速清糖浆、小儿退热宁糖浆、高烧超过39度以上用美林或泰诺林滴剂6小时服用一次,可每隔4小时交替服用。鱼腥草-输液)等方法进行降温。

  如果小儿发烧合并有出疹、严重呕吐、意识障碍、腹痛、下痢、呼吸困难急促、黄疸甚至痉挛等,则必须及早就医,最好是到急诊挂号处理。

  腹泻:蒸胡萝卜或苹果(带皮)、马齿苋煮水喝(偏方)、妈咪爱(适合消化不良引起的腹泻或母乳性腹泻,生物制剂,调节肠胃,帮助消化吸收,还可用于治便秘)、思密达(思密达具吸附性主要吸附肠内有毒物质发挥疗效,与其他药物合用会影响其疗效,应间隔1h以上为好)、武汉健民制药的婴儿健脾散、丽珠肠乐、马齿苋煮水喝(偏方)、丁桂儿脐贴、脾可欣(非感染性腹泻、宝宝体弱面白、大便次数增多、便稀并气味臭秽、含有不消化事物,或有时呈蛋花汤样,伴有腹胀、睡眠不宁)、合生元。注:宝宝腹泻轻时先用保济丸,再喂妈咪爱、丽珠肠乐、安奇醒脾养儿(可安神)

  消化不良:妈咪爱、王氏保赤丸、一捻金胶囊、小儿七星茶、金双歧、四磨汤口服液、合生元、肠痛水或肥仔水(英国吴德物次)、儿康宁糖浆、乳酸菌素片、健胃消食片、脾可欣 (注:母乳性腹泻(妈咪爱)效果不错.但要注意奶温,水温不能超过40度,会把有益菌杀死)

  湿疹: 一个苹果和一根胡萝卜放在一起用水煮,把煮开的水给宝宝喝(偏方)、郁美净(轻度)、尤卓尔、铍宝、艾洛松(重度)、俄罗纳英膏

  热痱: 强生热痱粉、宝宝金水、金银花露、施比灵洗液、炉甘石擦剂

  尿布疹:强生护臀膏、鱼石脂软膏、紫草油   

  便秘: 小儿开塞露、小肥皂头

  鼻炎: 鼻渊舒、香菊颗粒

  咽喉发炎:小儿咽扁冲剂或咽扁颗粒支气管炎、博士小儿止咳露+消炎药、富露施

  夜惊:珍珠末,一小瓶 0.3克,1岁以内每次1/2

  蚊虫叮咬:必舒膏、宝宝金水、白塔油、完美芦荟胶、参天制药株式会社生产的泰利必妥牌氧氟沙星滴眼液

  轻微外伤:完美芦荟胶、好得快喷剂、百多邦  

  烫伤:京万红、宝肤灵(宝树堂)(注:2岁以上用)

  厌食:黄芪精

  去火:小儿七珍丹

  舌苔厚: 王氏保赤丸

  便秘:用米汤冲调奶粉、小儿七星茶

  口腔溃疡糜烂:可涂碘甘油或冰硼散、健儿清解液、鹅口疮需服用制霉菌素片。

  去痰西药:富露施、沐舒坦

  (1)富露施(N乙酰半光氨酸)是一种抗氧化及提升呼吸道免疫力的补充剂,具有液化粘液及脓性粘液分泌物的作用,并能加速粘膜再生。对胃肠道无明显刺激。

  (2)沐舒坦(盐酸氨溴-lAmbroxol HCI)具有粘液排除促进作用及溶解分泌物的特性。它可促进呼吸道内粘稠分泌物的排除及减少粘液的滞留,对胃肠道偶有副作用(主要为胃部灼热、消化不良和偶尔出现的恶心、呕吐)。沐舒坦与抗生素同时应用(阿莫西林,头孢呋新,红霉素,强力霉素)可导致抗生素在肺组织的浓度升高,与其它药物合用所致临床相关不良影响未见报道。

  抗病毒西药:新博林(利巴韦林、又名病毒唑),为广谱抗病毒核苷类化合物。能抑制病毒合成核酸,对多种RNA、DNA病毒有抑制作用。临床主要用于病毒性感冒、腺病毒、肺炎、麻疹、甲型肝炎、流行性出血热、带状疱疹及病毒性脑炎、婴幼儿病毒性腹泻等。

  消炎药:阿齐霉素、希刻劳、力欣奇、再林阿莫西林、阿莫仙、西力欣

  (1)力欣奇片(头孢羟氨苄片) 属第一代头孢菌素的半合成抗生素,通过干扰细胞壁合成,达到杀菌目的。它抗菌谱较广,对革兰氏阳性菌及革兰氏阴性菌均有较强作用,是目前小儿呼吸道感染中常用药物之一。

  (2)希刻劳(cefaclor,头孢克洛)是口服二代头孢菌素,主要针对葡萄球菌、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肺炎克雷伯菌和卡他莫拉菌等一些敏感菌株引起的感染。长期使用希刻劳,会使不敏感的菌株大量繁殖。

  (3)阿奇霉素为一种新型的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属1 5 元环大环内酯类, 本品的抗菌谱与红霉素相近,保留了红霉素治疗呼吸系统感染的作用, 特别对支原体、衣原体及L 型细菌具有特殊作用。但利福平与阿奇霉素合用增加肝脏毒性,极易引起药物性肝炎。呼吸道感染用阿奇霉素三天即可,加强护理,无需再用抗生素

  (4)再林阿莫西林是中国市场上最早推出的专为中国儿童设计的羟氨苄青霉素干糖浆,为广谱半合成青霉素,要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感染(如支气管炎、肺炎)、伤寒、泌尿道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及胆道感染等。对引起小儿呼吸道、泌尿道感染的病原菌有高度抗菌活性,疗效比青霉素强。副作用主要有胃肠道反应、皮疹、转氨酶升高等,但一般较轻。用药前需做青霉素的过敏试验,凡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5)阿莫仙(amoxycillin;羟氨苄青霉素)用于敏感细菌引起的呼吸道感染消化道感染泌尿道感染耳、鼻、喉及皮肤软组织感染白喉、百日咳、伤寒、败血症、心内膜炎及钩端螺旋体病等。用药前需做青霉素的过敏试验,凡对青霉素过敏者,禁用。

  (6)西力欣(头孢呋辛酯 cefuroxime )是半合成第二代头孢菌素类抗菌素,用于敏感菌所致的呼吸道、五官、骨和关节、软组织、生殖器等部位的感染,对脑膜炎、败血症也有效。因本品在尿中有高浓度,尤适于尿路感染。西力欣对β-内酰胺酶有良好稳定性,因而对许多抗氨苄青霉素、抗羟氨苄青霉素的菌株均有效。不良反应有皮肤瘙痒、胃肠道反应、血色素降低、血胆红素升高、肾功能改变等。对青霉素过敏或过敏体质者、妊娠早期慎用。

  服用抗生素的注意事项:

  (1)杀菌剂和速效抑菌剂不宜联合使用:如用过青霉素或头孢类药物后再用红霉素,后者抑制细菌生长,阻碍了前者的杀菌作用,就会产生无效。

  (2)同类抗菌药或抗菌谱重叠的药物不宜联合使用:如红霉素与洁霉素同时使用,不但没有提高疗效,反而增加交叉耐药性,容易导致不良反应伪膜性肠炎的发生。

  (3)抗菌谱相似不宜联合使用:如希刻劳和氧氟沙星虽属不同类别,但是抗菌谱相似,产生交叉耐药性,会增加肾损害和中枢神经系统损害。

  小儿不宜服用的西药:

  安定、阿司匹林、氟哌酸、氟嗪酸、环丙沙星、维生素K、卡那霉素、庆大霉素、链霉素(氨基糖甙类)、氯丙嗪、红霉素(大环内酯类)、土霉素(四环素族)、吡哌酸(喹诺酮类)、利福平(利福霉素类)、氯霉素(酰胺醇类)、磺胺嘧啶(磺胺类)等等。

  小儿不宜服用的中药:

  巴豆、番泻叶、商陆、水蛭、麝香、蟾酥、生川乌、生草乌、生附子及雄黄。六神丸、复方甘草合剂不能随便地给2岁以下的宝宝服用等,滴鼻剂、紫药水、碘酒、硼酸,甚至花露水等外用药,也要充分考虑到宝宝是否适用、会不会过敏、剂量是否太大,会不会产生副作用。

  “是药三分毒”,大部分的西药和中药或多或少都有毒性。

  (1)严格限制用药量。一般常用的药物剂量,是指成年人的用量。孩子的身体还没有发育成熟,无论对药物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机能,还是对药物的敏感性,都和成人不同。比较通用的儿童用药剂量计算法为:儿童用药剂量=儿童体重/60×成人剂(其中60=成人平均体重,单位:千克)。

  (2)严格限制用药时间。 由于宝宝的肾功能发育尚不成熟,药物排泄缓慢,在体内的释放作用时间也相应延长。因此,给他们用药,除了注意剂量外,还要注意延长给药的间隔时间,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嘱咐,按时给孩子服药。

  (3)站立服药。医生通常都提倡站立服药,因为这样能使药物直达胃肠道,并被充分吸收。因为如果坐着或躺着服药,不论喝下多少水,都只有一部分药进入胃内,而另一大半的药在经过食管时,会粘附在食道壁,被“截”住了。这些药物既不能完全发挥药效,又对宝宝的食管有伤害

  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注意事项:

  (1)某些中西药结合治疗可达到“双管齐下”,增效减“毒”的效果,但有些中西药同时服用可产生一系列弊端,轻者降低疗效,重者导致药源性疾病

  (2)中药石膏、珍珠母、磁石中均含有金属离子,若与卡那霉素、新霉素等抗生素联合应用会形成不溶性的盐类和络合物而影响其吸收

  (3)中成药丹参片不宜与胃舒平合用。丹参能与胃舒平中的氢氧化铝形成不溶性络合物,不易被胃肠道吸收,从而降低疗效。

  (4)甘草不能与奎宁、麻黄素、利血平、维生素C并用。甘草酸可与这些西药发生沉淀。常用的含甘草的中成药有清心牛黄丸、十全大补丸、八珍丸、人参养荣丸、归脾养心丸、朱砂安神丸、补中益气丸、养心安神丸、止嗽定喘丸、橘红化痰丸、复方甘草片。与奎宁、阿托品、盐酸麻黄碱等多元环碱性较强的生物碱合用时,甘草酸、甘草次酸能与这些生物碱生成大分子盐类,产生沉淀,减少药物的吸收。

  (5)蜜炼川贝枇杷膏不能与感冒清并用。蜜炼川贝枇杷膏中含有大量蜂蜜,感冒清的退热成分与蜂蜜能形成复合物,减少药物的吸收速度,使退热作用减弱。

  (6)含有酸性成分的中成药如复方甘草片、保和丸、山楂丸、五味子丸、橘红丸、香砂平胃丸不能和碱性西药如氨茶碱、苏打片、胃舒平、氢氧化铝凝胶等碱性西药一起服用合用。因各自的酸性和碱性成分发生中和,会使疗效下降。如羚羊感冒片是碱性中成药,而复方阿司匹林(APC)是酸性中成药,两者合用后疗效降低。

  (7)含朱砂的中成药(如磁珠丸、朱砂安神丸、仁丹、七厘散、苏合香丸、冠心苏合丸、六应丸、六神丸、七珍丸、安宫牛黄丸、紫雪丹等)与还原性西药如溴化钾、溴化钠、碘化钾、碘化钠、硫酸亚铁、亚硝酸盐等同服时,会产生溴化汞、碘化汞之类有毒汞盐沉淀,引起赤痢样大便,导致药源性肠炎。

  (8)含麻黄的中成药如大活络丸、人参再造丸、气管炎丸、气管炎糖浆、半夏露冲剂等不能与西药痢特灵、异烟肼等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合用。因单胺氧化酶抑制剂可抑制人体内的单胺氧化酶,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如去甲肾上腺素、5-羟色胺、多巴胺等不被破坏,而贮存于神经末梢内。当服用含麻黄中药时,麻黄中的麻黄碱不被破坏,随血液循环至全身组织,促使单胺类神经递质大量释放,可引起恶心、呕吐、腹痛、头痛、呼吸困难、运动失调、严重时可出现高血压危象和脑出血。

  附录

  (1)香港余仁生出品保婴丹

  主要成份:防风,天竺黄,钩藤,全蝎,薄荷,蝉蜕,川贝,牛黄,珍珠,郁金,天麻等.

  功能主治:疏风清热,化痰定惊.用于小儿感冒,因风寒袭表,食滞化热所致发热恶寒,喷嚏流涕,咳嗽有痰及不思饮食,夜啼易惊等症.

  注:看清牌子,不要买错。有一种秘制保婴丹,含有百分之五的冰片,该成分与樟脑具有相似的毒性,而樟脑已知为剧毒物质,特别是对儿童有毒害作用。

  (2)小儿宣肺止咳颗粒

  主要成份:麻黄、竹叶、防风、西南黄芩、白芥子、苦杏仁、马兰、山药、山楂、甘草等十二味。

  性状:本品为棕黄色或棕色颗粒,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宣肺解表,清热化痰。主治小儿外感咳嗽,风寒外束,痰热郁肺证。

  用法用量:温开水冲服。一岁以内每次1/3袋,一岁至三岁每次服1袋(8g/袋),八岁至十四岁每次服1.5袋。每日三次,疗程三天,或遵医嘱。

  注意:服药期间忌食生冷。

  (3)解肌宁嗽丸(口服液)

  主要成份:紫苏叶、前胡、葛根、苦杏仁、桔皮、半夏、陈皮、浙贝母、天花粉、枳壳、茯苓、木香、玄参、甘草

  性状: 本品为黑绿色的大蜜丸;味微苦、辛。

  功能主治:解表宣肺,止咳化痰。用于小儿感冒发热,咳嗽痰多。本品具有止咳、平喘、退热、排痰等作用。用法用量:蜜丸,每丸3克;口服,小儿周岁一次半丸;2~3 岁,每次1丸,每日2次,温开水送服。口服液,每支10毫升。小儿3岁以内,每次2~5毫升;3~12岁,每次5~10毫升,每日3次。

  注意事项:(1)忌生冷油腻。(2)多用于小儿受风寒的感冒咳嗽初起。(3)气管炎、支气管炎见上述表现者可服用。

  (4)橘红丸  

  主要成份:化橘红、陈皮、半夏(制)、茯苓、甘草、桔梗、苦杏仁、紫苏子(炒)、紫菀、款冬花、瓜蒌仁、浙贝母、地黄、麦冬、石膏。辅料为蜂蜜。

  性状:本品为棕褐色的大蜜丸;气微香,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咳嗽痰多,痰不易出,胸闷口干。适用于急慢性气管炎、肺气肿等属痰热者。

  用法用量:口服,大蜜丸一次2丸,小蜜丸一次12克,一次2次,温开水送服。

  (5)健儿清解液

  主要成份: 金银花,菊花,连翘,山楂,苦杏仁,陈皮。

  性状: 本品为淡黄色的澄清液体;气香,味甜、微酸。

  功能与主治:用于咳嗽、咽痛、食欲不振、脘腹胀满、口腔糜烂。可用于小儿上呼吸道感染,腹泻,湿疹,红痱等

  用法用量: 口服:每次10~15毫升;婴儿每次4毫升;5岁以内8毫升;6岁以上酌加;每日3次。

  (6)复方鲜竹沥液(祛痰灵)

  主要成分:鲜竹沥,鱼腥草、枇杷叶、桔梗、薄荷油。

  功能与主治:有清热止咳化痰作用。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而引起的肺热咳嗽、痰多、气喘胸闷以及中风舌犟、小儿咳嗽痰多等。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1~3岁3毫升;3~5岁5毫升;5~8岁10毫升;8~12岁15毫升。

  注意事项:本品性凉,故对于寒咳、脾胃虚弱的病人慎用。

  (7)儿童咳液

  主要成份:紫菀,百部,枇杷叶,前胡,甘草,苦杏仁,桔梗,麻黄,蓼大青叶

  性状: 本品为红棕色的液体;味甘、微苦。

  功能与主治: 清热润肺,怯痰止咳。用于咳嗽气喘,吐痰黄稠或咯痰不爽,咽干喉痛。

  用法用量: 口服 1—3岁每次5毫升,4岁以上每次10毫升,每日4次。

  (8)半夏露冲剂

  主要成分:生半夏、枇杷叶、远志、款冬花、桔梗、麻黄、甘草、陈皮、薄荷油。

  功能主治:止咳化痰。适用于咳嗽痰多,支气管炎。

  用法与用量:口服。每次7g,一日4次,开水冲服。

  注意事项:忌食油腻之物。燥咳、干咳及热咳者禁用。胃寒病人服用本品过多会有不舒服感觉,停药即可消失。

  (9)广州王老吉药业出品小儿七星茶冲剂.

  主要成份:钩藤,蝉蜕,山楂,稻芽,薏苡仁,淡竹叶,甘草.辅料为蔗糖.

  功能主治:定惊消滞.用于小儿消化不良,不思饮食,二便不畅,夜寐不安.

  用法:开水冲服..

  (10)樋屋奇应丸(银色颗粒)

  主要成份:牛黄,蛇胆,沉香,冰片,人参,熊脱氧胆酸,麝香酮.

  功能主治:小儿夜哭,哦睡不宁,惊悸紧张,肚泻呕奶,肠胃虚弱,消化不良,食欲不振,感冒发热

  (11)京都念慈庵蜜炼川贝枇杷膏

  主要成份:川贝母,枇杷叶,南沙参,茯苓,化橘红,桔梗,法半夏,五味子, 瓜蒌子, 款冬花,远志,苦杏叶,生姜,甘草,杏仁水,薄荷脑 川贝母,枇杷叶

  功能主治: 润肺化痰,止咳平喘,护喉利咽,清热养阴,用于伤风咳嗽,痰多痰稠,气喘不适,咽喉干痒及声音沙哑等症。

  (12)法半夏露(全称:法半夏罗汉果川贝枇杷膏)

  主要成份:法半夏、罗汉果、枇杷叶、川贝母、化橘红、桔梗、苦杏仁、远志、瓜萎仁、款冬花、薄荷脑、甘草、蜜糖。

  功能与主治:止咳、化痰药。用于咳嗽痰多、痰咳不清爽、咽喉干燥、胸闷等症状。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次,一次10-15毫升

  (13)急支糖浆

  主要成份:麻黄、鱼腥草、金荞麦、四季青、枳壳、前胡、紫菀、甘草。

  功能与主治:清热消炎、祛痰止咳。用于感冒后咳嗽、急性支气管炎、慢性支气管炎急性发作以及支气管哮喘伴感染。处方中同时重用止咳化痰和清热解毒多种中药,使该药有较强的抗菌消炎、止咳化痰双重作用。在使用时可以少用或不用抗生素,本品克服了不少止咳化痰药无消炎作用的不足。

  用法与用量:口服。一日3-4次,一次20-30毫升,小儿酌减。

  (14)保和堂珠珀猴枣散

  主要成份:茯苓、薄荷、钩藤、金银花、防风、神米曲、麦芽、珍珠、琥珀等

  功能主治:小儿风热引起的发热,咳嗽痰鸣,不思饮食,烦躁易惊,舌质红,苔黄,脉浮数等症。

  用量:治疗一百日以内婴儿,每瓶分三次服;百日以上、壹岁以下,每瓶分二次服;壹岁至四岁,每次服一瓶;五岁以上者,每次服壹瓶半至二瓶;每日服二至三次。

  用法:用温开水和匀送服,或调和於粥、奶等食物中服食亦可。

  注:猴枣散该方被列入急救药,主要用于高热、支气管炎、肺炎、哮喘等有里热症状者。一般的感冒不宜用此药。更不能当保健品长期服用。

  (15)儿童清肺口服液

  主要成份:本品为麻黄,苦杏仁(去皮炒),石膏,甘草,桑白皮(密炙),瓜萎皮,黄芩,板蓝根,法半夏,浙贝母等药味经加工制成口服液。

  性状:为棕红色液体;气清凉,味甜,微苦。

  功能主治:清肺,化痰,止咳。用于小儿肺经痰热,外感风寒引起的面赤身热,咳嗽气促,痰多粘稠,咽痛声哑。经药效学研究及动物实验证实,儿童清肺口服液除具有镇咳功效外,还能使气管分泌物增多变稀易咳出,具有祛痰作用。它对试验引起的回肠平滑肌具有收缩作用,还可延长过敏喘息的潜伏期,具有止喘作用。

  用法用量:口服。一次20毫升,6岁以下一次8毫升,6岁以上一次10毫升,一日3次。

  (16)王氏保赤丸

  主要成份:大黄、黄连、川贝母、制南星、巴豆霜、朱砂等。

  性状:本品为朱红色极小丸;气微,味微苦。

  功能与主治:祛滞、健脾、祛痰,用于小儿乳滞疳积、痰厥惊风、喘咳痰鸣、乳食减少、吐泻发热、大便秘结、四时感冒以及脾胃虚弱、发育不良等症;成人肠胃不清、痰食阻滞者亦有疗效。

  用法与用量:乳儿可在哺乳时将丸附着于乳头上,与乳汁一同呷下。若哺乳期已过,可将

  丸药嵌在小块柔软易消化食物中一齐服下,6个月以内婴儿每服5粒,6个月至2周岁,每超过一个月加 1粒,2~7岁每超过半岁加5粒,7~14岁每次服0.15g,成人每次服0.3g,轻症一日1次,重症一日2次或遵医嘱。

  (17)小儿七珍丹

  主要成份:雄黄、天麻、天竺黄、全蝎、僵蚕、清半夏、钩藤、桔梗、黄芩、巴豆霜、胆南星、蝉蜕、蟾酥、沉香、水牛角、羚羊角、牛黄、麝香、朱砂。

  功能与主治:化痰熄风,镇惊退热,通便泻火。适用于小儿乳食停滞,大便不通,惊风抽搐,痰涎壅盛。

  用法与用量:口服。1个月的小儿每次3粒,5—6个月的小儿每次4—5粒,12个月的小儿每次7粒,一日1—2次,温开水化服。

  注意事项:麻疹及久泻气虚者忌服。

  (18)小儿金丹片

  主要成份:朱砂、橘红、贝母、胆南星、前胡、玄参、清半夏、大青叶、关木通、桔梗、荆芥穗、羌活、西河柳、地黄、枳壳、赤芍、钩藤、葛根、牛劳子、甘草、防风、冰片、水牛角浓缩粉、天麻、羚羊角粉、薄荷脑。

  功能与主治:祛风化痰,清热解毒。适用于感冒发热,头痛,咳嗽气喘,咽喉肿痛,呕吐,急热惊风。

  用法与用量:口服。周岁小儿每次2片,周岁以下小儿酌减,一日3次,温开水送服。

  注意事项:体质虚寒者忌用。含关木通的中药制剂具有肾毒性不宜长期使用。

le="text-indent: 2em;margin-bottom: 0px;margin-top: 0px;;">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