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山茱萸栽培技术

 摘文缘 2020-04-08

1播种繁殖

1.1备种

良种才能出壮苗,因此,在选择种子时,一定要从生态性状表现良好,稳定,抗病,抗虫能力强的母树上采集。采集种子的母树的年龄一般为中龄树,选择粒大,饱满的果实,去皮阴干后作为种子。

1.2种子处理

传统种子的处理方法主要有:沙藏法、浸沤法、腐蚀法等方法,生产中最常用的是沙藏法。沙藏法与其它种子的沙藏方法基本一致。在播种前1a的秋天,选择地势较高,不易积水的地方,挖深30~50cm深的坑,长度根据地形和种子的多少而定,先在坑底铺一层细沙,上铺一层种子,如此反复,最上面土层厚6~10cm,上面加盖杂草,沙藏后经常检查,保持湿润,干燥时补充水分。第2年播种时,取出种子,种子有一半裂口时即可播种。

1.3播种

苗圃整地圃地选择地势平坦、背风向阳,土壤肥沃、交通便利、灌溉排水良好的地块。土壤质地以壤土为最好。整地做床,前1a的冬天深翻圃地。播种前将腐熟的有机质捣碎撒施后深耕,深度约20~30cm,将圃地整平做床,床宽0.8~1m,长度根据地形而定,根据圃地降水及排灌情况做成平床或低床。播种:在做好的床面上开沟,每畦3~4行,行距30cm,沟深6cm将处理好的种子在沟内均匀撒入上盖1.5~2cm土,播后及时灌水,并注意保湿防涝,1月后即可发芽出土。用种量一般40~60kg/667m²

1.4 播后管理苗木

出土后,要保持土壤湿润。幼苗3~4对真叶时进行间苗,并及时除去杂草,及时补充肥力,可结合灌水施入尿素,或腐熟的圈肥,然后灌水。高温时做好遮荫和防旱,入冬前浇1次封冻水。

2建园

2.1选址园地

选择条件与圃地选择条件基本相似。选址时充分利用和开发山区土地资源,兼顾维护和改善生态条件。整地在地势平坦的地区可进行全面整地,丘陵、山区一般采用局部整地。全面整地虽然效果好,但因全面整费工、费时、成本高,受经济条件限制,因此,生产中一般采用局部整地。带状整地沿等高线开垦成长带状,破土面与坡面平行,带宽2m或根据地形而定。穴状整地按设计好的株行距在定植点挖穴整地。

2.3栽植

栽植密度一般为3mx4m,长方形配置。土壤条件较好的地区,也可适当稀植。栽植时间是山茱萸分秋季栽培和春季栽培。生产中为避免冬季越冬和冬旱的危害,大多采用春季造林。栽植方法选择生长健壮,无病虫害的优质壮苗,栽前进行修根,浸水,蘸泥浆等处理后将其栽植在整好地的栽植点上。栽植时注意使苗木根系舒展,栽后踩紧压实,浇足定根水,然后封土保墒。有条件的地区可在树盘上覆盖地膜或草效果更好。

栽后管理,萌芽展叶后及时进行成活率调查、发现缺株或死亡的应及时补植,干旱缺水时及时灌溉。土壤,随着树龄增长,山茱萸的根生长范围也越来越大,为改善土壤理化性状,可在秋季果实采收生进行深翻土壤。深度应比根系的分布层深一些。深翻方式可根据具体情况采用环状或行间深翻,有条件的也可进行全园深翻;间作在园地未郁闭的栽植初期,园地空隙相对较大,可进行合理间作。间作能增加早期收入,同时也抑制了杂草生长。间作物一般宜选用植株矮小、易管理与苗木肥水无矛盾的品种。

一般以薯类、豆类为主。施肥,秋未施基肥,开花期、坐果期、果实膨大期及果实生长后期分别进行追肥,农家肥的用量遵循“斤果斤肥”的原则,化肥按每树氮肥0.5~1kg,磷肥2kg、钾肥1kg的标准在1a内分次施入。施肥方法可采用穴施、环状或半环状、条状沟、全园撒施等方法。水分,根据山茱萸生长发育的不同时期,适时进行灌水,是保证高产稳产的重要因素。同时,在雨季也要注意园地的排水,以免发生内涝,影响树体的生长发育。

3病虫害防治

病虫害防治遵循“预防为主,积极消灭”、“防早、防小、防了”的原则。常见的主要的病虫害有以下几种:病类,角斑病、炭疽病、白粉病等。防治时可用波尔多液、代森锌、甲基布津进行喷施。虫类,蛀果蛾、大蓑蛾、尺蠖、叶蝉等。可用菊酯类药物进行喷雾防治,也可选用广谱性杀虫剂进行防治。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