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清朝留下三件宝贝,最后一件是一级文物,历经130多年,还在使用

 历史解密坊 2020-04-08

在现代人的眼中,清朝无疑是一个落后的朝代,无论是当时的思想还是物件,无一能与今日相比。不过您肯定不知道,其实到了现代,我们还依然“借用”着,或者“使用”着清朝的老宝贝。至于它们究竟都是哪些宝贝?如果您想知道,就让小编来为您揭秘:

(本文所有图片,全部来自网络,感谢原作者,如侵犯您的权利,请联系本号作者删除。图片与内容无关,请勿对号入座)

清王朝是华夏历史上最后一个封建王朝,同时也是距现今最近的朝代。清代自入关之后,国祚延续了276年,前后共传12位皇帝。清代末期,随着与国外文化的频繁交流,宫廷与民间的匠人们,也同时制造出了不少的好宝贝。

在故宫博物院的珍宝馆中,陈列珍藏着众多金银玉翠、奇珍异宝制成的礼器、祭器、冠服、装饰品还有生活用品等等的宝贝。

以上所述,皆为常见之物,而今天小编要说的三件清朝流传至今,却是大为不同,甚至很多读者都从未有所耳闻的宝贝:

1.110年前的清代铁轨

谈起铁轨,想必诸位读者都不会陌生,现如今我国铁路系统四通八达,不但普通火车通行全国,甚至还出现了时速更快的高铁专列,为人们的出行带来了便捷。

我国的第一条铁路出现于1876年,当时所修建的目的,是为了能够改善上海至附近吴淞港码头之间的运输条件。至洋务运动之后,清廷开始大量修建铁路,以此打通国内经济命脉。为了能够提供数量充足的优质钢材制作铁轨,湖广总督张之洞于1890年主持建造了汉阳铁厂,厂址位于今湖北省龟山脚下。

汉阳铁厂作为我国近代最早的官办钢铁企业,该厂是中国钢铁工业发展的开端,也是中国觉醒的标志,其所生产的铁轨,素来以耐用性强、钢口好而著称。

在2012年时,一位铁路专家在检查铁路线时,偶然发现四川省万白货运专线一处山间铁路桥上,所使用的护轨之上,竟赫然写着“COCKERLL-1908-AT”等字样,而经过查询之后,发现这些铁轨居然都是清代时期汉阳铁厂制造的产品,是正宗的使用了一百多年的“汉阳造”。

此事一出,立马在网上掀起了轩然大波,随后,不少网友也在北京、湖南、河北石家庄等地也相继发现了“汉阳造”铁轨,谱写了一曲可歌可泣的近代的钢铁之歌。

2.120年前的清代炮台

在我国福建省厦门市厦门岛东南海岬突出部,有一处胡里山炮台景点,其毗邻厦门大学园区,三面环海,被称为“八闽门户、天南锁钥”。胡里山炮台始建于清光绪十七年,于光绪二十二年竣工,总占地面积为70000多平方米,城堡面积2.2万平方米,共分为战坪区、兵营区以及后山区,属于半地堡半城垣式的欧洲风格建筑,极具明清时期的建筑神韵。

胡里山炮台城门、城墙、城楼、护城壕、兵营以及炮台等建筑都保留完整,全部用优质花岗岩筑造而成,在我国海防军事史、洋务运动史等方面占据着极为重要的位置。

顾名思义,胡里山炮台以“炮”闻名,其最著名的大炮,是清廷于1893年以10万两白银购自于德国克虏伯兵工厂的西门克虏伯巨炮。该炮口径为280mm,有效射程可达16000米,炮重87吨左右,是“世界现存原址上最古老、最大的十九世纪海岸炮”,甚至还荣获了上海大世界吉尼斯最佳项目奖。

现代一位姓李的诗人,曾专门为胡里山炮台作过一首七言绝句诗,诗曰:“胡里山头古炮台,曾经御外吼常开。欣今到此观长海,不教敌船再敢来!”。如今的胡里山炮台,已经被建设成为一个国内一流的文化旅游景点,每年接待中外游客约170万人次,是综合了集体观光、历史文化为一体的主体景区,称得上是我国一道靓丽的海疆风景线。

3.130年前的清代界碑

在黑龙江珲春市区东南敬信乡防川村的中苏边境之上,赫然立着一块土色的石碑。从外表上来看,该石碑所经历的岁月足有130年以上,但碑上文字仍依稀可辨,正侧刻有“土字碑”三个大字,左方刻“光绪十二年四月立”八个大字,在石碑后方,则有俄文“T”字样,汉语翻译为“土科”,石碑通高1.44米,宽0.5米,厚度为0.22米,是清代时期所立的中俄边境碑。

土字碑虽已饱受风霜雨雪,但是在它的背后,仍有一段中华民族荣辱兴衰的历史。十九世纪中期,沙俄曾与清廷签订了《中俄瑷珲条约》,并立下了此碑。1886年时,清朝钦差会办北洋事务大臣、都察院左副都御史吴大澄三人,在黑龙江地区勘察边界时,偶然发现土字碑所立位置有所偏差,其本应立于图们江入海口20华里处,而此时却被立在了距离图们江口44华里的沙草峰。

为了捍卫主权完整,吴大澄立即通报朝廷,并向提出严正抗议。双方就疆界一事据理力争,最终巴拉诺夫被辩驳的哑口无言,只能同意将土字碑迁移至条约规定处,吴大澄以不屈的精神,完整的捍卫了领土与民族尊严,而这块现今依旧屹立土字碑,也被定位“国家一级文物”,似乎在时刻诉说着这段精彩的旧时往事。

三件清代遗留的宝贝,都是华夏民族传承的重要文化遗产,它们不仅是今人回溯历史的重要凭证,更是后世子孙的骄傲与自豪,而我们要做的,就是以一颗崇敬之心对其加以大力保护,为民族文化传承尽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