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一壶春茗,千年茶话

 sml4605 2020-04-08

作者|随心漫步 编辑|秋水美文

       清晨,窗外的阳光,斜斜的洒落下来,张扬得熙熙攘攘。

       难得的休息天,早饭后泡了一壶茶,坐在窗边,望远处,满目青山;看天上,几朵云彩。一个人,一壶茶,静静的享受春日时光,也是一种休闲。

       吃完晚饭,我也喜欢泡一壶茶,在窗边看春天的夜色,有一种妖娆的淡蓝。望着淡淡的月光,想起了苏东坡的《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朦胧的月夜,总是给人一种凄美的印象,只因人生无常。

       一卷书,一阕词,一弦琴,一盏茶,在琐碎的日子里,一直是我灵魂泊岸的港湾。对于茶,其实没有过多的了解,只是喜欢它淡淡的香,通透的色,还有氤氲的美好情怀。 

       当然,我也知道喝茶很有讲究,早已形成一种文化。从我们老祖宗开始,中国的茶文化便肆虐着世界的过去和现在,它像一首清香四溢的诗歌,也像一幅地久天长的图画,隐藏在冥冥众生之中,成了生活之必需,成了开门七件事:柴米油盐酱醋茶。

       我喜欢喝茶,却不怎么懂茶。小时候父亲告诉我:“头遍水,二遍茶,三遍、四遍是精华。”后来和爱喝茶的朋友一起聊天,才知道一年四季喝的茶也有说法。比如,夏天喝点绿茶清热去火,冬天喝点红茶暖胃和气。还有白茶,黑茶。原来我认为绿色的就是绿茶,红色的就是红茶,以为都是按颜色分的,朋友说这样认知的人就是茶盲。 

       中国自古喝茶,还讲究茶艺茶具,讲究风雅。现代不少人,更是通过品茗来养性怡情,提倡茶道。但也有一些人,备了全套的高档茶具,依样画瓢学了一点泡茶方法,便借茶具的名贵和一知半解的茶艺知识,显示自己博学,心邀别人夸奖,则大可不必要。

       现在还有一些商人,为了生意交往,也讲究喝茶送茶。当他们把茶加上“历史”的标签后,一晚上,就能让你喝出天价的茶来,喝出五千年文化。

       好在,我心里的茶,无所谓贵贱,适合自己口味就是好茶。去年,妻子从云南带回来一袋“糯米香普洱茶”,才十几块钱一斤,入口软甜,入喉甘滑。这让我想到了友情,与茶十分相似,不一定要百年普洱、届前龙井,只要一份清淡久远便好。

       至于一些人鼓捣的茶道,据说是能饮出高尚来。只是我喝茶,从来没有把它当回事,放茶叶,倒水,就可以了。我是不会把日常的喝茶,搞得如此深奥、如此复杂。

       这世间,老百姓过日子,一个人喝茶,休闲解渴;几个人喝茶,谈古论今,各说各话。这样久而久之,我从茶中看到了:沉,浮,从而也悟出了我们的人生:拿起,放下。

       更想起我们乡下村头,三五人支个棋摊,沏一壶自制的土茶,大碗喝着,其乐融融,煦风和畅。苏东坡当年不也说“日高人渴漫思茶,敲门试问野人家。”普通老百姓,讲究的是茶可以解渴,可以开胃润气,看重的是茶的实效。

       在我心中,一缕茶,一杯水,雅俗共赏,最终混成了一段流芳千古的文化。它映射出了许多生活哲理,也囊括了人世间的酸、甜、苦、辣……

       比如人与人,无论是相识,相知,亦或只是擦肩,皆因有缘才能遇到。这就好似泡茶,适合的茶碰到适合的水,又遇到适合的人,这茶、这水、这人,才得以快乐逍遥。

       比如红尘的人情世故,也好似泡茶,人一走,茶就凉,十分寻常。生活中,能陪你喝一杯茶的人或许很多,而能陪你将一壶茶喝到苍颜鹤发的,终究少之又少。

       喝茶本是寻常事,懂不懂茶并不重要,喝什么茶也不用特别讲究,只要适合自己的便是好茶。春天来了,我喜欢陪朋友喝喝茶,聊聊天,在花红柳绿中,享受这水写的文化。

       一壶春茗,千年茶话。道家看到的是气,佛门看到的是禅,我们俗世只是爱它。春日午后,我泡上一壶茶,想对它说,今生相逢,恰好你来,恰好我在家。

作者|随心漫步 编辑|秋水美文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