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门当户对是怎么来的

 斯文卿相 2020-04-08

李世民大约做梦都没想到,他居然也有这么尴尬的时候,然而,这种尴尬是怎么来的呢?故事还得从婚姻当中的“门当户对”讲起了。

一:“门当户对”是怎么来的

《礼记·昏义》当中认为,婚姻重要的目的之一就是“合两姓之好”,将两家变成一家,既然如此,那么,婚姻从刚开始就讲究“门当户对”了?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刘邦

当然不是,三代太远,我们单讲“礼”基本成型的汉,那时候,婚姻讲“门当户对”的观念也有,但并不是主流,如刘邦娶吕雉,陈平娶张负女,张耳娶内黄富户女都是很好的例子,这类婚姻的特点就是:

男方都很穷,没什么身份可言,只是因为有才华而被女方选中。娶一个富二代固然能节省不少奋斗,但其中反映出来的问题是:这三桩婚姻娶亲的地方分别在江苏、河南、河北,几乎涵盖大半个中原地区,大半个中原地区在婚姻上的观点如此一致,已经足以说明汉朝前后,婚姻是不怎么讲究“门当户对”的。

或者因为当时战乱,礼法有点混乱,那就再看看汉朝建立以后,汉景帝立王娡为后,汉武帝立卫子夫为后,汉成帝立赵飞燕为后,王娡是平民,卫子夫、赵飞燕都是歌女,她们基本上都没什么门第可言,这样的人都能被皇帝看中,甚至有机会当皇后。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卫子夫

如果婚姻讲“门当户对”,也就是特别看重门第,这基本上是不可能发生的事儿。从这个层面就可以看出,在汉朝,以及汉朝以前,婚姻是相对自由的,那时候人们结婚,更看中才、貌,或者德,但就是不怎么看重门第,不怎么讲究“门当户对”,本来如此发展下去,也许能让婚姻只与爱情有关,然而,到了魏晋南北朝之后,事情就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二:世族出现了

南梁皇子萧统编纂的《昭明文选》当中,记载了这么一个有趣的故事,士族王源把女儿嫁给富阳满氏,引起巨大的轰动,人们都对此事议论纷纷,乃至大臣沈约向梁武帝上书,说:满氏姓族,士庶莫辨……王满联姻,实骇物听……高门降衡,虽自己作,蔑祖辱亲,于事为甚……请以见事免源所居官,禁锢终身……

什么意思?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上书

沈约认为:王源把女儿嫁给满氏,简直就是降低身份,污蔑祖宗,因此,要求梁武帝将王满罢官免职,禁锢终身,一桩看起来很普通的婚事,为什么能在社会上引起如此巨大的反响呢?

要点就在于,王源是士族、沈约是士族、梁武帝萧衍也是士族,而且还都是大族,只有富阳满氏,寒门,也就是庶族出身。

因此,沈约反对王源与满氏结亲,其时就是反对士族与庶族结亲,为什么?因为婚姻看重门第,讲究“门当户对”已经开始,而且还相当严重。

而要讨论婚姻讲“门当户对”的起源,归根到底,还是跟魏晋时期的“九品中正制”有关,需要说明的是,“九品中正制”当中的“九品中正”四个字,要分开来理解。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中正

“九品”是指将人分作九等,而这个负责将人分做九等的人,被称之为“中正”,中正原本是一些官员以及社会上公认的贤良方正的人,然而时间一久之后,大约因为权利没有监督的缘故,这些“中正”有了私心,选拔人才,评定人才时会有意向一些家族倾斜,久而久之,造成“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的局面,庶族、士族就此分开并,代代沿袭,造成的局面是,庶族一直是庶族;而士族呢,有一部分能从中脱颖而出,逐步发展成世族,后世所谓的“门阀世家”就此出现,出现之后,给婚姻也带来了一些变化。

三:法律开始保障 “门当户对”

这种变化的影响,庶族不用多说,单说士族,为了保障血统,巩固地位,除了政治上打压庶族,不允许他们当官之外,婚姻上的“门当户对”也从此开始,即士族庶族互不通婚,南北朝时期尤其为甚。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侯景

南朝侯景发达之后,请梁武帝做主,娶个王家或谢家的女人当媳妇,一个大将军就这么点要求,梁武帝应该很开心的给满足才是,然而,梁武帝说:王谢门高,可于朱张以下求之。

你没有资格跟他们通婚,还是降低点要求吧。侯景努力了半辈子,在朝廷里当上高官,自认为已经摆脱庶族的身份,有了个很了不起的身份,然而,万万没想到的是,在门阀世家面前,他依然什么都不是。想跟他们攀个亲,即便求到皇帝面前,也被认为是不可能的事。

这种风气逐步传播到北方,北魏等一些少数建立的政权也效仿起来,北魏和平四年,即公元464年,北魏文成帝拓跋浚便下令“皇族师傅百王公侯及士民之家,不得与百工伎巧卑姓为婚,犯者加罪”,以法律的形式保障禁止士庶通婚。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孝文帝

太和二年,公元478年,北魏孝文帝拓跋宏再度下令:皇族贵戚及士民之家,不得与非类婚偶。严禁士庶通婚的风气愈演愈烈。

事情到了这个地步,婚姻讲“门当户对”,也就是非常看中门第,已经成了全天下的惯例。

四:李世民的诏令

这种状况一直延续到唐朝,变得更加厉害,并由此衍生出一种恶劣的后果,唐朝刚立国的时候,南北朝时期形成的门阀世家,如太原王氏、范阳卢氏、荥阳郑氏、清河、博陵二崔以及陇西、赵郡二李依然存在,依是名闻天下的望族,婚姻依然讲究“门当户对”,而不以卑姓为婚。

而不以卑姓为婚最明显的体现就是,婚嫁都很讲究排场,都要尽可能的郑重其事,最终导致婚嫁很注重彩礼、嫁妆,久而久之,造成天下“婚姻重财”的风气。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李世民

按说人家望族重财也就罢了,因为他们有的是底气,可寻常老百姓呢,因为重财的缘故,导致多少壮男娶不上媳妇,多少少女待字闺中。时间一久,唐太宗也很头疼,头疼怎么办?

于贞观六年,公元633年下诏,曰:新官之辈,丰财之家,慕其祖宗,竞结婚姻,多纳货贿,有如贩鬻。或自贬家门,受辱于姻娅;或矜其旧望,行无礼于舅姑,自今往后,悉以禁之。

认为这种重财以及讲究门第的婚姻,就跟做买卖一样,今后应该一律禁止,按说皇帝下了诏书,满朝公卿应该认真起来才是。

然而,习气由来已久,还要改变哪有那么容易,满朝公卿表面上很听话,很服从,暗地里呢,魏征、徐茂公等大臣,都私下里跟这些望族往来,都很乐意与这些望族通婚,也乐意为跟他们的婚姻,付出很高昂的代价。

满朝公卿都抵制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唐太宗李世民能怎么办?把他们都抓起来治罪?当然不可能,只能利用皇帝的身份作弊:诏吏部尚书高士廉、御史大夫韦挺、中书侍郎岑文本、礼部侍郎令狐德棻等,刊正姓氏,普责天下谱牒,兼据凭史传,剪其浮华,定其真伪,忠贤者褒进,悖逆者贬黜。

李世民下诏,满朝公卿抵制,无奈之下,只能靠作弊挽回一点面子

李义府

简而言之,修撰《氏族志》,根据自己的需要任意贬低这些氏族的地位,如提陇西李氏为一等,降博陵崔氏为三等,等等,用这种作弊的手段夺取望族的“望”,也许,如李世民这般英明的高人也会认为,望族失去“望”,就如老虎去掉爪牙,今后你们跟老百姓一样,还怎么玩。

然而,他的这种作弊的手段有用吗?

到了唐高宗时期,曾经修撰过《氏族志》的中书侍郎李义府,就主张“不论门第,凡得五品官以上者皆入士流”,不但打算提高家族的地位,还私下里为儿子向范阳卢氏求婚,尴尬的是,居然被拒绝了,为此,李义府在唐高宗面前很是发了一番牢骚,并又拿唐太宗的诏令说事,主张唐高宗一定要解决这个弊病。

再到唐文宗时期,唐文宗打算将公主嫁给博陵崔氏,居然也被人拒绝,气的唐文宗不得不发牢骚:我李家二百年天下,反不如崔卢耶!

到了这般地,还能说唐太宗李世民的诏令有用吗,不过是挽回一点面子,因为,即便晚唐以后,门阀世家渐渐消失,而婚姻讲究门当户对,尤其是由此而来的“婚姻重财”的习气,现在还有很多光棍为此头疼呢。

参考文献:《礼记》、《汉书》、《北魏书》、《贞观政要》、《中国妇女生活史》、《中国婚姻史》等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