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赏王阳明书周敦颐《太极图说》,看两位宋明理学大儒的心灵碰撞

 65顽童 2020-04-08

王阳明行书《太极图说》,宋周敦颐撰,明王阳明书,清末填墨本,哈佛大学图书馆藏。流传过程中缺失第一段。在书法上,心学大儒王阳明也有极高造诣。王阳明“以人掩其书”,他将心学融入书法,直书胸臆。细看他的书法,犹如风卷云舒,呈现出灵动飞舞的气势。

许多人了解周敦颐,都始于那篇《爱莲说》。嘉祐八年(1063年)的5月,周敦颐应邀与一群文朋诗友游玩聚会。兴之所致,大家便相约写诗作文。周敦颐一气呵成挥笔而就一篇一百一十九字的散文,就是名传后世的《爱莲说》。但周敦颐更高的成就是在儒家理学,其哲学、伦理学著作主要有《太极图说》和《通书》。其中,周敦颐在《太极图说》里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

“无极而太极。太极动而生阳,动极而静,静而生阴,静极复动。一动一静,互为其根。分阴分阳,两仪立焉。阳变阴合,而生水火木金土。五气顺布,四时行焉。五行一阴阳也,阴阳一太极也,太极本无极也。”

周敦颐(1017.5.5~1073),宋营道楼田堡(今湖南道县)人,北宋著名哲学家,是学术界公认的理学派开山鼻祖。“两汉而下,儒学几至大坏。千有余载,至宋中叶,周敦颐出于舂陵,乃得圣贤不传之学,作《太极图说》、《通书》,推明阴阳五行之理,明于天而性于人者,了若指掌。”《宋史·道学传》将周敦颐创立理学学派提高到了极高的地位。

周敦颐对后世的王阳明影响颇深。王阳明曾评《爱莲说》:“悠然意远,不著点尘。明窗读之,宛然霁月光风,照人眉宇”。周敦颐是借鉴佛道思辨以重塑儒家道德哲学的宋明理学的先行者,王阳明则是融合儒释道三教的心学的集大成者。周敦颐对理学所起的开山作用有:汲取道家道教的本源论,建构无极(太极)的生成论以证明儒家伦理存在的合理性;借鉴佛道的本体论思维,构建诚的价值本体论;提倡内圣外王的理想人格和无欲主静等修养工夫。

王阳明对周敦颐的继承和发展在于:改造周敦颐《太极图说》的本源论思维,使之成为本体论;承继周敦颐的诚的内涵,并使之从价值本体上升为宇宙本体;统摄儒佛道包括周敦颐之诚、乐、仁、静的境界;承袭周敦颐之立志、无欲主静和迁善改过等工夫论。

《太极图说》是周敦颐为其《太极图》写的一篇说明 。全文249字。该文认为,“无极”是宇宙的本原,人和万物都是由于阴阳二气和金木水火土五行相互作用构成的。五行统一于阴阳,阴阳统一于太极。文中突出人的价值和作用,该文主张:“惟人也,得其秀而最灵。”在人群中,又特别突出圣人的价值和作用,认为“圣人定之以中正仁义,而主静,立人极焉”。该文对后世影响很大,版本很多,朱熹《近思录》、黄宗羲等所编《宋元学案》等尽皆收入。

周敦颐在治学中,提出许多新问题,并作出新的论断,把儒学推进了一步。他所提出的无极、太极、阴阳、五行、动静、主静、至诚、无欲、顺化等理学基本概念,为后世的理学家反复讨论和发挥,构成理学范畴体系中的重要内容。成为宋明理学的开山祖师。南宋理宗时,诏从祀孔子庙堂,其理学奠基者地位为官方所承认。

在当时儒、佛、道合流的形势下,从对于《老子》的“无极”、《易传》的“太极”、《中庸》的“诚”以及五行阴阳学说等思想资料进行熔铸改造,并为宋以后的道学家提供“无极”、“太极”等宇宙本体论的范畴和模式来说,周敦颐确有“发端之功”。二程的“扩大”,朱熹的“集大成”,就一定意义说,都不过是在周敦颐原有的思想基础上使道学理论更加完善化、系统化而已。

对周敦颐这位前辈,王阳明可谓神交久矣。他从小习儒业举,饱读程朱理学,深受理学鼻祖周敦颐的熏陶。弘治十四年王阳明在九华山地藏洞遇异人,后者关于周敦颐是儒家好秀才的言语让其深感相契。正德二年王阳明在赴谪途中拜谒萍乡濂溪祠(周敦颐世称濂溪先生),自称私淑弟子的题诗,满是对周敦颐的仰止之情。

在贬谪地王阳明居夷处困,深悟周敦颐的纯粹和平,尊崇其为孔孟的传人:“颜子没而圣人之学亡。曾子唯一贯之旨传之孟轲,终又二千余年而周、程续”;“洙泗之传,至孟子而息。千五百余年,濂溪、明道始复追寻其绪”。王阳明“因有所觉,始乃沿周、程之说求之,而若有得焉”,由此可见以包括周敦颐、程颐等人在内的“北宋五子”对之后阳明心学的建立影响之大。

王阳明说:“周子(周敦颐)‘静极而动‘之说,苟不善观,亦未免有病。盖其意从‘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来。太极生生之理,妙用无息,而常体不易。太极之生生,即阴阳之生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妙用无息者而谓之动,谓之阳之生,非谓动而后生阳也。就其生生之中,指其常体不易者而谓之静,谓之阴之生,非谓静而从生阴也。若果静而后生阴,动而后生阴,则是阴阳动静截然各自为一物矣。”

王阳明认为太极有体有用,太极的妙用即是动即是阳,而在太极不息的发用中,其常体是不会变易的,此即为静即为阴。在《传习录》中,王阳明还有过以下言论:“良知之虚,便是天之太虚;良知之无,便是太虚之无形。日月风雷山川民物,凡有貌象形色,皆在太虚无形中发用流行,未尝作得天的障碍。圣人只是顺其良知之发用,天地万物,俱在我良知的发用流行中,何尝又有一物超于良知之外,能作得障碍?”。

在王阳明的价值体系中,良知是天地万物的存在根据。而在天地轮转之中,动静之间、虚无之处,处处都有良知的存在与发生,因为良知本就在世人心中。联系王阳明对周敦颐《太极图说》的解读,正呼应了《太极图说》中“无极而太极......太极本无极也”。可见王阳明所说的太极即良知,他以良知呼应周敦颐的“太极动而生阳,静而生阴”说,以良知论继承和发扬了周敦颐在《太极图说》中所表达的本源论,并使其更具象化、人格化。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