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有这四种表现的孩子,其实都很聪明,家长不要觉得烦,也别干涉

 轶工坊 2020-12-26

天下父母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聪明伶俐,为此,不少家长从小就引导孩子向“聪明伶俐”的方向发展。可是,当他们按照自己认为的方式引导、管教孩子,结果孩子不仅没有变聪明,反而丢掉了原本拥有的“聪明潜质”。

所以家长们不要过分要求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图做出改变,要去发掘孩子自身的潜能,并帮助孩子开发这个潜能。而孩子身上的一些看上去“不太好”的表现,很可能就是他们的“聪明潜质”,家长们别忽视了。
比如今天要说的孩子的这四种表现,其实就是人们常说的“聪明相”,家长不要觉得烦,也别干涉。如果你家孩子这四种表现全中,就厉害了。
第一种表现:经常问“为什么?”
很多家长对孩子经常问“为什么”感到厌烦,这时一定要试着克制自己的情绪,耐下性子给予回应,否则很可能会毁了孩子的好奇心。
面对孩子提出的各种稀奇古怪的问题,家长不想回答,甚至有些生气,能被大家理解。特别是正在做事的时候,孩子跑过来问一些“不着调”的问题,家长很容易大发雷霆。但家长们要知道,孩子对问题的刨根问底,是他们探索和质疑精神的外在表现,他们在质疑和探索中收获答案,这就是他们的“聪明潜质”。
因此,就算被繁忙的工作折腾到筋疲力尽,也不要给孩子的“为什么”泼冷水,要认真地给予解释,如果自己解释不了,就引导孩子通过其他方式寻找答案,努力让孩子保持好奇心。


第二种表现:喜欢拆装东西
笔者曾听过一个家长抱怨孩子在家拆东拆西,他认为这不仅破坏了很多东西,还把家里搞得乱七八糟。为此,他多次惩戒孩子,但收效甚微。
从财务保护和家庭环境整洁角度看,孩子拆装东西的确给家长们带来了不少困惑和麻烦。而若从孩子的个性发展和思维成长角度看,拆装东西就是一种聪慧的表现,它既体现了孩子对事物内部构造的兴趣,又可以锻炼孩子的动手能力和思考能力,可不是搞破坏那么简单。我们身边有相当多聪明的孩子,小时候就特别喜欢拆装东西。


第三种表现:“闷头闷脑”做事
家长对孩子“闷头闷脑”做事的看法有两个极端,一部分家长认为不必在意;另一部分家长却很是担忧,他们甚至觉得孩子这样有点“傻”。
但如果仔细观察这类孩子,就会发现,他们具有很强的独立意识,自己整理物品,自己思考问题,自己解决问题,不到万不得已,他们绝不会向别人求助。另外,他们还具有很强的执行力,比较能吃苦,这些都是人们走向成功的必要素养。
在人生道路上前行,需要有一股“傻劲”。而这种“傻劲”是一种优秀的品格,也是在当下社会激烈竞争中立足并取得成就的聪明做法。
第四种表现:虽然挨批评,但很少生气

父母批评孩子,是每个家庭都会发生的事情。不过对于父母的批评,孩子们反馈的情绪是有很大差别的,有些孩子一被批评就生气;也有一些孩子,虽然经常挨批评,但很少生气。可能有家长会觉得孩子不生气是因为责骂的力度不够,其实不然,这几乎完全受孩子自身性格决定。家长切不能期望通过加重责罚以实现震慑,这只会抹杀孩子的“聪明潜质”。
“挨批评却不生气”的孩子是天然的乐观派,面对挫折和失利,他们不气馁,也不放弃,而是快速把情绪调整到最佳,以更加积极的姿态处理问题。
乐观的孩子既能感受到世界的美好、保持愉悦的心情,又能冷静地处理事务,并用积极的心态影响身边的人,他们自信豁达,充满阳光;他们思维敏捷,动力十足;他们不仅智商高,情商也很高。
孩子身上的以上四种表现,有时候会让家长觉得厌烦,一定程度上还会干扰他们的思维、影响他们的工作,可这都是孩子的“聪明潜质”。家长应尽自己最大的努力,给孩子足够的空间,让他们身上的这四种表现得到充分成长。唯如此,才称得上是合格的父母。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