配色: 字号:
静悄悄崩溃的成年人,该如何与负面情绪相处?
2020-04-08 | 阅:  转:  |  分享 
  


明明上班只是坐着,可为什么总觉得累?

明明只是在家休息,可为什么还是感觉疲惫?

甚至有一部分人,长时间不做事,还是感觉很累呢?

还有的时候,为什么我们忙碌一天,身体疲惫不堪,精神却是兴奋愉悦的呢?



大部分时候,我们之所以感觉疲惫,没法在生活中获得幸福,不是因为时间不够、体力不足,而是所谓的“心累(情绪)”所拖垮。



我们该如何解决自己的内心冲突,来保证情绪的相对稳定呢?





当我们感受到自己内心的不良情绪时,



我们需要问自己一个问题:“我刚才想到了什么?”,

也可以更直接的追问情绪:“我为什么如此焦虑?我为什么如此抑郁?….”



接下来我们需要去思考,这个情绪从何而来。



情绪管理不是控制情绪,而是学会疏导情绪背后的原因,学会管理生活。很多人又问我:老师,我该怎么与自己的负面情绪相处?





可怕的不是你有负性情绪,而是你在用负性情绪生活。



所有的人都会有负性情绪,情商高的人会让适当的情绪出现在适当的时候,情商低的人会用负性情绪生活。



早晨起床,面对阳光灿烂,满腔负性情绪,家人同事乐呵呵的,他自己仍然是负性情绪满满,弄得大家都没有好心情。用负性情绪生活的人,他的“负性情绪劳动”在无时无刻地参与生活,不管工作、学习、还是人际交往。



出现负面情绪不可怕,这是一种正常的状态。让负性情绪无时无刻地参与生活,才是最可怕的。这时候,你到医院精神科去做心理测量,绝对会被某种精神类疾病贴上标签。



我做了多年的个案咨询,给你一个经验总结:因为除了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之外,还有一项同样艰辛的付出,被忽视了——这就是“情绪劳动”。



最初,它只是我们对生活的一种美好期望,因此,我们总是带着情绪去为人处事。比如:希望父母配偶理解自己,关心自己,爱自己。发现他们不是自己想要的那样时,就开始有负性情绪了。当然,在工作上,学习中,通常情况下,我们一开始都是美好的期待。等期待落空时,负性情绪就会出现。然后,负性情绪伴随着我们更为期待的心理,叠加发生,直致我们从早晨一睁眼,到晚上闭上眼睛,连做梦,都有着不愉快的负性情绪体验。这时,生活就在负性情绪中沦陷了。



情绪可以分解成两个维度:你的真实心情如何,这叫情绪感受;你表现出来的情绪是怎样的,这叫情绪表达。“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越大,这时,你就要消耗你的精血,付出强大的“情绪压抑”。如明明是刻骨铭心的失恋,硬装没心没肺,一个月的强悍“情绪压抑”把她彻底透支了。



绝大部分情况下,在日常生活中,我们都要求自己的“情绪表达”是积极的正能量,包括乐观、激情、满意、奋发等等。



所以,当我们的“情绪感受”很糟糕时,我们通常有两种办法解决:



01



“改变情绪表达”。



就是假装开心,隐藏坏情绪。很明显,此时的“情绪表达”和“情绪感受”的差别大,情绪压抑对人的损伤也非常大;人事环境对人的心理伤害,远远没有情绪压抑对人的伤害大。情绪过激会引发躯体反应,立时出现损伤的状况,而情绪压抑则往往会导致人体出现隐匿的恶性病变。



02



“改变情绪感受”。



就是调整自我感知,认识到坏情绪并不是自己唯一的选择,引发自己的正面“情绪感受”,与“情绪表达”一致,情绪压抑随之缓解或消失。



我们来比较一下这两种做法。



很多人把“情绪管理”等同于第一种“改变情绪表达”,因为它有一个明确的行动。但事实告诉我们:“改变情绪表达”的成本一旦付出,人们就会期待相应回报。



问题是,“情绪压抑”不一定会有回报。你压抑着你的情绪,你面对的人事环境不会发生变化,没有如你所愿的变得让你适应,这时,你的情绪会更恶劣。不能针对别人,一定会加倍折磨自己。



比如一位中学生,心情不好的时候以为去打打游戏转移注意力就好了,结果,学习没时间,更没心情了,月考成绩下来,下降到让自己心态彻底崩溃了。

我们到底该怎么办呢?情绪让很多人觉得似乎是不可控的,但实际上它是我们的主观选择,是我们把现有的结果合理地负性情绪化了。这是什么意思呢?



比如说:失恋很痛苦的时候,你会回忆什么呢?是那些美好的日子,还是吵架一塌糊涂的场景?答案肯定是前者,因为“那些美好的日子”是对你现在痛苦情绪的合理化解释。也就是说,失恋的痛苦一开始是自然的,但到后来,却成为你的主动选择。



这就是“自我合理化”。陷入负性情绪都是“自我合理化”的结果——为什么大家都不喜欢我?为什么领导要给我穿小鞋……



我们要“调整情绪感受”我们就要换一个角度,提升一个格局。我们之所以有负性情绪,是因为我们感受到我们不能享受生活了。我们留恋什么,怀念什么,一定要那个离开的人,等等,都是我们认为非这样不能享受生活,倘有新的感知发生,让我们感受愉快,有一个新的目标出现,让我们为之一振,这时,我们又进入了一种状态:不是走在享受生活的路上,就是在享受生活。



天无绝人之路,人必打开享受生活之门!

献花(0)
+1
(本文系美龄心理世...原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