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诗词 |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闲云野鹤qpab3u 2020-04-08

今天,我们读一首飘逸清朗的词作,作者是豪放派词人张孝祥。

张孝祥是唐代诗人张籍之七世孙,自幼资质过人,被视为神童,《宋史》称他“读书过目不忘”,自少年时代起,便具潇洒倜傥的气质,英伟不羁性格。二十三岁,张孝祥状元及第,刚登上政治舞台不久,他便站在了主战派一面,上言为岳飞鸣冤,还对秦桧党羽曹泳提亲“不答”,因而得罪秦桧一党,被诬陷入狱。

绍兴二十九(1159)年,张孝祥在临安兼权中书舍人,后为汪彻所劾罢。不久知抚州(今江西临川),一年后又罢归。这样前后三年之内,两次遭罢。宦海风波,磨去了他那“少年气锐”的棱角,使他的心中蒙上了一层暗淡消沉的阴影。这首《西江月》词,大约作于其间。

西 江 月

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

世路如今已惯,此心到处悠然。

寒光亭下水如天,飞起沙鸥一片。

——宋·张孝祥


解析

起首二句“问讯湖边春色,重来又是三年”,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词人酷爱自然之情,潇洒出尘之姿,就在这质朴明快、语近情深的起句中呈现出来。

“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一句,描画出上船离岸乘风过湖的情景。“东风”、“杨柳”,都紧承“春色”发展而来。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注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通体和谐的艺术境界。

上片以作者自己与风物的互相映衬,表达了重访三塔湖离岸登船之际的快意感受;下片则以世路与湖亭的强烈对比,抒发了置身寒光亭时的悠然心情。

“世路”二句,暗承上片“过湖”,由描述转入议论,看似语意突兀,实是一脉相通。“世路”,是一条政治腐败、荆棘丛生的路,与眼前这东风怡人、杨柳含情的自然之路岂能相提并论。然而,词人说是“如今已惯”,这不仅表明他已历尽世俗道路的倾轧磨难,对权奸的打击、社会的黑暗业已司空见惯,更暗寓着他已看透世事、唾弃尘俗的莫名悲哀和无比忧愤。因此,“此心到处悠然”,也就不仅在说自己的心境无论到哪儿总是悠闲安适,更包含着自己这颗备受折磨、无力回天的心只能随遇而安、自寻解脱了。词人由爱国志士而成江湖处士,无奈去到和谐美好的大自然中寻求解脱,内心悲愤难言,却说“到处悠然”,可谓语近旨远,沉郁至极,与那“而今识尽愁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的辛弃疾先后同调,从而铸成凝聚全词主旨的警句。


......................................................................

结尾两句,紧承“悠然”二字宕开一笔,着力描写来到湖中寒光亭时所见的自然美景。词人撇开“世路”,来到寒光亭上,只见寒光亭下的湖水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这一静一动、点面交映的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陶醉着词人的心胸。特别是沙鸥飞起的镜头,不仅使整个画面灵动起来,更寄寓着“鸥鸟忘机”(典出《列子·黄帝》)与鸥同盟的深意。词人对于世路尘俗的鄙弃憎恶,对于返归自然的恬适愉快,尽在其中。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