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九江下西探花公园改造有望6月完工

 朱觉超 2020-04-08

连日来,九江镇下西社区探花公园改造工程及江浦路建设工程施工现场一派繁忙景象。施工人员戴着口罩在各自的岗位上忙碌着,抢抓因疫情耽搁的建设进度。4月7日,记者从九江镇工程建设中心获悉,作为九江镇首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社区,下西社区的项目建设正稳步推进。其中,探花公园改造、江浦路建设两工程分别有望于今年六月、年底前完工。

探花公园效果图。(资料图)

江浦路建设工程将于年底前完工

下西社区是九江镇规划的首批乡村振兴精品示范社区,也是最早从图纸进入施工阶段的社区之一。如今,走在江浦路项目工地上可以看到,部分路段已完成路基填筑,道路的打通有效贯通了新村和旧村的连接,可以预见,完工后将极大方便市民的出行。
根据建设方案,九江镇江浦路建设工程总投入2200万元,连接九江大道与洛浦路,有效加强新旧区的沟通,项目自去年年中完成立项后立即投入施工,按计划将于年底前完工。另外,探花公园改造工程将对原探花公园及周边地块进行改造提升,主要包括设置集散广场空间与园路、设置文化石刻、景观灯、坐凳,增加绿化苗木种植,设置荷花池、栈道等,营造成生态舒适的绿色休闲公园,计划今年6月前完成。

建设中的江浦路将连接九江大道与洛浦路,为村民的出行带来便利。(资料图)

据悉,自3月复工复产以来,九江镇下西社区就积极协助镇工程建设中心推进项目开展。“我们复工已有一段时间了,目前各个项目都在加紧推进。”施工方表示,受近期雨天和疫情影响,他们将根据实际情况调配施工人手加紧施工,确保追上延误的工期。

打造岭南文韵与乡村创产示范点

作为岭南大儒朱九江先生故居所在地,下西社区现依然保留着传统的渔耕 文化,塘以养鱼,堤以树桑,保留有探花桥、慈悲宫、慈悲宫、观音庙等历史名胜。
在新时代乡村振兴战略的指导下,九江镇乡村振兴项目规划立足于下西社区既有的岭南水乡特色、传统的渔耕文化、深厚的儒林文化、延续的民俗文化,提出“重塑山水,崇文重教”的规划理念,力求将下西社区打造成为岭南文韵与乡村创产相结合的精品示范点。

九江镇朱九江纪念公园。(资料图)

根据规划,该社区乡村振兴项目将采用“一轴、两片、三横、四心”。南至北分别为“山”“文”“水”“渔”,以山为依托,培育森林公园;以朱九江纪念馆为核心,打造文化基地;以水塘、民居为脐带,建设原生态岭南水乡村落;以鱼塘为基础,发展现代渔业及观光产业。整个改造项目包括朱九江湿地公园建设、观音庙及村心公园改造+沿线村屋风貌改造、探花公园改造工程、江浦路建设等九个项目。
秉持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乡村振兴战略总要求,九江镇将以首个乡村振兴精品示范村为试点,全力推进乡村振兴建设工作,并努力形成可复制、可推广的九江乡村振兴经验。目前,下西各项目正加紧推进,相信在不久的将来,以文化生态居住、文创产业、儒林天地商业街、农业观光产业等方面将成为下西的新产业发展方向。

相关链接:

》》九江镇下西社区乡村振兴项目(部分)

1.朱九江湿地公园建设:

已建成的朱九江纪念馆是弘扬儒林文化的基地,可结合周边水乡景观建设儒林文化湿地公园,将纪念馆与湿地公园共同打造成岭南文韵兼备的圣地。 

2.观音庙及村心公园改造+沿线村屋风貌改造:

村入口观音庙和正在兴建的文化楼是下西社区民俗民风的集中体现地,可以取其精华着力建设民俗文化 区,保留传统,同时用创新理念融合现代新风尚与传统民俗文化。

3.探花公园改造工程:

以现存的公园为基础,扩大改造公园,使得周边乡村的人居环境得以提升。

4.探花桥、慈悲宫保育项目:

以名胜古迹为文化载体,将儒林文化与风俗民风深印在水乡村落当中。

5.樵桑联围二级戗堤:

戗堤的建设是河堤的重大建设项目,为西江河岸景观的打造提供了空间。

6.江浦路建设:

江浦路贯穿南北的大动脉,连接九江大道与洛浦路,为村民的出行提供了便利,给经济的发展打通了脉络。

》》科普:下西的这些儒林文化你要知

慈悲宫、望海观音庙的由来

渔耕时代,渔业活动受气候影响较大,岭南地区常有洪水等自然灾害,伴随着下西渔业经济的发展及华侨外出谋生盛行,观音信仰在九江镇传播,可在不同村落看见祭拜观音的庙宇。下西社区至今保留有建于明代的“慈悲宫”及近现代村民乔迁而建的“望海观音庙”。

观音庙望江而建而知潮起潮落,日夜庇护村民来年的渔业活动风调雨顺,庇护出门在外的华侨平安顺遂,佑护祈愿者心想事成。“望海观音庙”寄托了传统渔耕时代农民对于美好生活的向往,如今,“望海观音庙”不仅是村民进行传统祭拜活动的场所,也成为村民集体活动和议事的场所,随着社区生活条件的改善,在观音庙北侧兴建了村民活动室,延伸和拓展了社区居民的公共活动空间。

朱九江的故事

下西社区历来崇文重教 ,人文蔚起,在明清时期涌现诸多儒士、官员,并由朱次琦建立“九江学派”,在广东重新兴起一股儒学之风,在文化、教育、政治等领域产生重要影响,后人修建朱九江纪念馆。

朱次琦,中进士,任山西襄陵知县,为官清正廉洁,深受百姓爱戴。后辞官归乡,于1858年开馆礼山草堂,创建“九江学派”,学孔子之学 ,无汉学,无宋学。提倡经世致用的治国治学方案,曾曰:“读书者何也,读书以明理,明理以处事,先以自治其身心,随而应天下国家之用。修 身读书,此其实也”。朱九江创见了“四行”“五学”思想,使儒学还原为它本身的集道、学、政于一体的学术,并成为“九江学派”儒学思想的理论基石。

“四行 ”即:惇行孝弟、崇尚名节、变化气质、检摄威仪。“五学”即:经学、史学、掌故之学、性理之 学、辞章之学。

良二千石牌坊的来历

明万历二年进士朱让,出任四川夔州知府,为官二千石,忠君爱民,皇帝御赐“良二千石”牌匾并建牌坊。朱让为官期间品德高尚、为官清廉、爱护百姓、政绩突出,运用自己的才学为国贡献、为民服务,是儒林 文化的典范。同时通过自身的修身养性及对后代的儒学教育,熏陶培养出儒林中另外一些杰出人士,如其进士女婿陈熙昌、探花外孙陈子壮。    

探花桥的来历

陈子壮,朱让的外孙,幼时随其父陈熙昌在其朱让家乡即下西居住。自小受儒学思想熏陶,才学过人,品行耿直。传闻在其参加考试前, 其母曾在慈悲宫祈祷祝愿,凭借才学考中探花及第,出仕为官。中探花后回乡探望外祖父朱让,乡人为其建造“探花桥”,探花桥不仅向外界展示下西培养出一代探花的骄傲与荣誉,更激励着一代代的下西人崇文重教。明朝末年,清兵攻陷广州,陈子壮坚持民族气节,抗清殉难,史称“明末三忠”之一。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