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为何诸葛亮北伐司马懿只防守,却不进攻,原因是什么?

 数字人生6688 2020-04-09

历史上蜀地以北多高山,要塞。总的来说易守难攻。吴国以北多水路平原和丘陵,易攻。但曹魏水军是硬伤,一时半会攻不下。孙吴总体实力不如曹魏也攻不过去。而荆州这块地方对于魏蜀吴三国来说都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对于魏国来说拿下这块地方,占据水道上游和蜀地东面,可以直接锁死蜀吴两国。对于吴国来说,这块地不管给谁拿到吴国都失去了一统天下的资本。


而对于蜀国来说,这本来就是诸葛亮隆中对中重要的一部分。大致战略就是益州兵向北突进(也就是走诸葛亮的北伐路线),目的是牵扯主曹军一部分战力。荆州和东吴两线推进,凭借蜀吴两国之力和曹魏一较高下。这时曹魏在面对这种局面时派司马懿去了蜀地北部这条线,对于司马懿来说守住无错,这里又是易守难攻的。是你你怎么选?当然是死守。等其他两条线打出优势就好了。历史的结局也差不多是这样了,吴蜀因为荆州的事内乱,曹军乘机而入,拿了一点地盘。吴国后来在东线失败导致诸葛亮西线难以作为。


首先得说,好好看看地图,纸上谈兵最要不得。放现在,秦岭与蜀道一线真不算什么,可要放古代呢?地崩山摧壮士死,不与秦塞通人烟,剑阁峥嵘而崔嵬这总背得过罢?五百年了,齐天大圣都可以释放出来了,蜀道仍然令人畏如虎!司马懿犯这么大的兵家忌讳去主动攻击诸葛亮?忘了杨修是怎么为了鸡肋而卒的罢?司马懿肯定忘不了,关键是曹操用兵不见得就比他仲达差哪儿去。以逸待劳无疑上策,何况司马家族还要下一盘更大的棋,要不然哪儿来的旧时王谢堂前燕!


从战略角度而言,所谓的王业不偏安其实就是得一个劲儿地征伐折腾。前一句的汉贼不两立都知道是政治口号,但这样可以激发蜀地平民的积极性,也是蜀汉政权立足的根基。不用像开国何茫然那样想得太远,就试想刘璋时期的西川好了,避战会让许多有志之士栋梁之才失去用武之地。曹操在击败袁绍之后曾感叹,燕赵之士若皆为本初所用,自己是无论如何都拿不下河冀的。西川的人才也并不见得就比袁绍那里差许多,诸如孝直刘巴张松董允许靖费祎一干人等皆良臣,若不打仗他们一辈子也不能尽抒胸臆。而且,战争可以让军人晋阶速度飞升,很多士卒也都是来自于市井乡里。


再加上后来的邓艾证明了蜀道再难还是可以突破的,哪怕是战争的天平稍加倾斜都有可能被趁虚而入,所以说想不折腾都不行了。然而反观曹魏一方呢?诸葛亮曾给关羽出主意说东联孙权北拒曹操,现在的司马懿也要想想怎么跟其他两国处理战略关系了。如果想当年曹操能够成功在汉中地区屯垦下去,就会令西蜀如鲠在喉,这样尚存一丝主动出击的希望。要知道屯垦可不是简单的开荒种地,这种行为长此以往会使得曹魏一方逐渐获取当地民心,从而就有了进一步军事渗透的可能性。总之伐蜀需要一个长线的操作这无争议没毛病,于是在平衡态势打破之前固守便成了司马懿这一代将佐的第一要务,如果能寻着破绽偷鸡一把那便再好不过了。


而空城计不见得就全是诸葛亮神机妙算,司马懿的相权之心更重些罢了,输不起还不如不赌。既然是战略方面的东西,对于每一方的人士便不再绝密了,所以任由诸葛亮折腾便是。若将二战比作三国的前期,那么冷战便是三国的中后期,而当时蜀汉国力最微,不折腾就会被军事侵略,只要兵马钱粮用度得当还能通过折腾延续国祚何乐不为。古代王朝出一次征绝非儿戏,是要耗动全国人力之说,可能反而更接近真实。这就可以解释为什么秦始皇打匈奴、隋炀帝击高丽就能弄得整个海内不堪重负,继而起义四起帝国崩盘。也可以解释为什么曹爽仅仅是发兵6万去打蜀国,就民怨沸腾了,曹魏初期北方经过战乱之后被严重破坏,国力远非司马氏掌权后多年可比。


更何况,曹真伐过一次蜀徒劳无功,曹休伐吴则输得血本无归,综上,我认为,要再大规模进攻,曹叡自然就更得谨慎再三了。所以带20万兵灭南宋的伯颜,被宋濂称赞为“将二十万众,若将一人”,因为算上后勤人员则远不止20万。模板类似的有杜预,晋灭吴也是各路出兵20余万。之所以要势如破竹直取荆南交广,是因为兵都是从北方各地发来的。要打下江陵就停了,给吴国喘息集结的机会,那岂不白打了。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