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华山,仙人掌

 东海若水斋 2020-04-09

华岳仙掌是华山东峰奇景之一。掌迹在东北处的仙掌崖上,在东峰是看不见的,在华山车站附近才会看得真切。大自然的风剥雨蚀在崖上造化了一面手掌形石纹,高数十米,五指分明,形象生动逼真,人称华岳仙掌。因它的壮观,被列为陕西有名的"关中八景"第一景。

华岳仙掌最宜从远处观赏,进潼关入陕西眺望秦岭,首先看到的就是它。每逢晴朗的早晨,掌印如镀赤金,巍然矗立,光彩壮丽,观赏者无不叹为观止。登山途中在苍龙岭,五云峰等处也可观赏到仙掌胜景。

历代有关华岳仙掌的神话传说很多,主要有两种说法。

传说在上古时候,今黄河东、山西境内的首阳山同华山连在一起本为一山,黄河水到这里便被拦截,因绕而曲行,洪水泛滥,灾害连年,黎民百姓苦不堪言。河神巨灵悲悯人间疾苦,就手推华山,脚踏首阳山,使地轴折断,山脊裂绝,一山移而为河,河水从两山之间奔射东去,从此巨灵神推山的手印留在华山之巅,脚印留在首阳山下。此为一说。

而在唐代道世所撰的佛教书籍《法苑珠林》收录的则是另一说。言上古时天地混沌,山海相连,太行、王屋及华山一带,白鹿河聚水成灾,被称为西海。巨灵大人秦洪海为治理水害,左手托华山,右足蹬中条,使山海分裂,河通地出,于是便留下了掌与足印。

有关仙掌的传说让人捉摸不定,但可以肯定的是仙掌的胜景着实让人迷恋。古人就有许多吟咏仙掌的诗文赋记,篇篇都妙语连珠。

唐王维的《华岳》诗吟道:

昔闻乾坤闭,造化生巨灵。

右足踏方止,左用推削成。

天地忽开坼,大河注东溟。

遂为西峙岳,雄雄镇秦京。

唐诗人刘象也有《咏仙掌》诗一首:

万古亭亭倚碧霄,不成奇刻不成招。

何如掬取天池水,洒向人间救旱苗。

据说刘象后来因此诗而诗名大振,被人称为刘仙掌。此外,唐喻的《仙掌赋》、关图的《巨灵擘太华赋》等都是一咏三叹,荡气回肠的佳作。

今华山五云峰路口有观掌台,护以石栏铁索,为游人观掌提供了方便,游人也多于此摄影留念。


订阅

华岳云台万里情,高秋落日眺秦城。

黄河一线通沧海,身在仙人掌上行。

(作者:明·何景明)

作者简介:

何景明(1483—1521),字仲默,号大复,信阳(河南信阳)人。弘治十五年(1502)进士,授官中书舍人,在京与李梦阳等人一同倡言文学复古,成为“前七子”的领袖之一,官至陕西提学副使。有《大复集》。

点评:

《送韩汝庆还关中二首》是一组赠别诗,这里选的是第二首。作者的朋友韩汝庆因直言进谏触怒皇帝被免职回乡,临别依依,途中要经过黄河、华山、秦城(西安),此后相隔万里,“通沧海”“仙人掌”两句将友人西归渡河、行经华山的形象写得飘逸拔群、出尘脱俗,暗寓赞颂友人潇洒超凡之意,与“君骑鸿鹄冥冥去,此地愁看燕雀栖”(《送韩汝庆还关中二首》其一)同一旨趣,也表达了作者对朋友的依依不舍、殷殷嘱托之情。送别诗写得如此开阔有气势,联想出一幅友人沿着黄河一线直到沧海的奇丽图景,将无限的怅惘与牵挂不舍之情巧妙融合其中,可谓情景交融、意境深远。

(摘自《长安吟咏》,中华书局,2016年版)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