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黄磊女儿被10000条脏话骂上热搜:毁掉一个孩子,只要忽视这几件事!

 昵称5ZDO2 2020-04-09

1

前几天,黄磊一家在机场引起了围观,女儿多多的金发更是上了热搜。

照片中的多多,穿着利落的黑色T恤和简单的牛仔裤,搭配小礼帽和墨镜。
看得出,13岁的她已经对时尚很有自己的见解,出落得更加亭亭玉立。
不料,新闻底下的评论区,却出现了许多骂她的字眼:
“小小年纪就染发,像什么样子?”
“才13岁就这样打扮,像初中时候那些混混。”
“好俗气,野模气质,孩子被爹妈毁了,已经自然做作了。”
其实,据说多多的头发是之前染发褪色后的效果,并非故意染成这样。
而且,爱美之心人皆有之,就因为喜欢打扮而被群起而攻之,是否太过了?
多多也并未因为爱打扮而变成坏孩子,反而成长得十分出色:
8岁能翻译英文小说,12岁自己设计衣服、出演话剧,13岁获得5个乐器类国际一等奖......
在尊重下长大的孩子,能自信一辈子。
在14年写给女儿的信里,黄磊说了这样一段话:“我从未把她当作孩子,她是一个有思想的人,她有她的秘密,她的想法,她的人生。她不属于我,我们之间是彼此独立的个体,我不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她,我们像朋友一样相处。”
然而,并不是每个孩子都像多多一样,有着开明的父母。
我们的民族,是一个注重实际的民族。太多孩子,一直是接受着这样的教育长大的:
“学生就应该专心读书,小小年纪打扮给谁看?”
“学什么音乐、美术,长大能干吗?必须给我选好找工作的专业。”
“去什么博物馆?有那闲钱不如给你弟弟多买点肉吃。”
缺乏审美力的人,总喜欢打压别人爱美的天性。
“爱打扮就不爱学习”绝对是中国式教育里,最混蛋的逻辑了。
在这个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里,孩子一旦稍微表现出爱美的心,家长便开始急于阻止。其实,我们忽略的是他们的成熟程度,更忽略了他们的判断能力。孩子他首先是他自己,然后才是你的孩子。

2

前段时间,贵州一中学老师,在校门口给女生卸妆的视频火了。
一群女生提着行李排队入校,一位男老师手提一桶水堵在门口。
他粗暴地将抹布呼在女生脸上,抹完往水桶里一投,又抓下一个。
桶里的水,已经污浊不堪,男老师却毫不在意,边擦边说:
学生就要有学生的样子
抹布和水那么脏,如果有学生患有皮肤病、结膜炎等,很容易造成交叉感染。
而且,一群女生如同犯人般站在校门口,被粗暴地抹脸,还被拍下最丑最狼狈的样子。
据说,这个学校的孩子,很多都是留守儿童。
缺乏父母的陪伴、教育,她们更渴望通过让自己变美,寻求同伴的认可。
然而,一块抹布,一桶水,把她们爱美的天性、敏感脆弱的自尊打击得荡然无存。
多少学校,总是要求学生们丑得整整齐齐,过分纠结着学生的头发长度、衣着打扮。
肥肥垮垮的校服和超短的头发,用来压制孩子对个性的追求;
吉林大学教授曾在毕业典礼上发表过这样的演讲:
“看看我们的校园里,许多男同学穿着一条大短裤,露着带毛的双腿,穿着一双拖鞋,身披庄严的毕业礼服满校园逛。你们觉得美吗?

3

我们进入了一个低美感社会。
这是街边的一家Ins风麻辣烫小店,从门口到店内,无不粉红一片。
想要模仿国外的Ins要素,却土味得令人迷惑不已。
这是当代青年过年回家时,看见自己的房间被父母装饰成了农家乐。
大红大绿的配色,窗户上的彩灯,让人恍惚中以为来到了蹦迪厅。
这是城市里最常见的招牌,简单粗暴的设计丑得整整齐齐。
高饱和度与低美感的强行统一,令人受到了视觉上的强烈震撼。
这是某地幼儿园的外观造型设计,设计师也许很有自己的想法。
不乖的小孩子就送到这个幼儿园里,保准被吓得哇哇大哭。
主持人窦文涛曾在节目中谈到,自己有一位来自美国的艺术史研究家朋友。
这位朋友自海南游历到北京后,所发出的感慨是:中国进入了一个恶俗的时代。
审丑成为流行,土味变成文化,荒诞才能出名,猎奇点击量最高。
木心说:“没有审美力是绝症,知识也救不了

4

关于教育,我们听过太多方法和道理,最简单有效的还是那句: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关于这个问题,董卿说:你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简单,你自己先去做一个那样的人。
美国家庭治疗大师萨提亚说:一个人的性格特点、人生三观、精神品格、思维方式、生活习惯,都深受其原生家庭的影响,孩子的种种思想和行为里,都可以照见自己和父母一样的面容。
同样是黄磊在14年写给女儿的那封信里,没有明确要求女儿们要掌握什么技能,要实现自己对她们的什么期许。黄磊只写下了自己的两个愿望:
1、希望女儿们选择一种喜欢的方式活下去;
2、希望女儿们在这个世界听过太多谎言后,仍旧很诚实。“诚实于你们自己,忠诚于内心的简单与轻松,不去计较周遭和自己曾有过的怀疑与不满,诚实地接受并且消化自己的人生。”

看过一段印象特别深刻的话:

你希望你的孩子热爱阅读,

就不要做一个一回家就窝在沙发里玩手机,

还总是怒吼孩子一回家就知道玩游戏不去读书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能够热爱运动,

就不要做一个一到周末就喜欢宅在家里,

不去外面感知世界的父母;

你希望孩子懂得如何去爱,懂得如何感恩,

就不要做一个没有责任,不知善良,

在家随便发脾气的父母。

做一个合格的父母究竟有多难?做一个优秀的父母究竟要修炼多久?做一个开明又会教育的父母,这条路又要有多远?

的确不容易,毕竟这世上,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家庭,也没有一个一模一样的孩子。

没有一个成功的教育范本可以拿来照搬,

但尊重、爱与善意的引导,

它不需要很多钱,

且全世界都通用。

END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