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北大教授:这个“教育骗局”不知毁了多少孩子,还有家长信以为真

 佳茵妮 2020-04-09

假期延长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很多家长都被孩子和网课“逼疯”了。

每天都有听不完的网课,做不完的作业,操不完的心,不少家长开始抱怨孩子的学习负担重,尤其是对于孩子作业写的慢的家长。

所以,网上那些“快乐教育,解放天性,孩子不喜欢就别逼他,让孩子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比什么都重要……”的言论开始被一些家长信赖并引用到自己的孩子身上。

其实,这种说法在欧美“素质教育”之风传过来时便被频频提起,甚至还间接推动了教育部的“减负”改革,即便是现在依然不乏拥趸。

曾经有一位北大教授就怒斥过这样的教育行为,因为大家都误解了“快乐教育”背后的东西。

在欧美国家,教育分为两种,一种就是“快乐教育”,这一般是在“平民”中推行的,因为他们除了学习之外还要做家务或者工作,没有更多的时间和金钱用来学习了。但在上层社会当中,他们对孩子的教育还是非常严格的,并没有像我们理解那样“开心就学,不开心就不学”。

如果一味地追求“快乐教育”,那么孩子大多数的时间都会用在玩耍上面,而对孩子来说没有要求学习,就能一直玩下去。但当他们意识到自己需要学习知识的时候,已经来不及了。

难道,你们希望自己的孩子日后没有创造幸福美好生活的能力,只能受生活的苦,或者加入“啃老”大军吗?

北大教授:这个“教育骗局”不知毁了多少孩子,还有家长信以为真

真正的快乐教育,是引导孩子主动去学习,在学习的过程中获取知识,收获快乐,以后能够有所建树。

那么,家长应该如何有效地引导孩子进行主动学习呢?

学习的价值不要太遥远

很多家长都喜欢和孩子说“你要努力学习啊,以后你才能考好大学,过好生活”之类的,其实这些话孩子听到之后没有什么感触的,因为对于他们来说还很遥远。

你会发现,很多孩子学习的理由里面都不乏会有一条是“我爸妈让我学的”。所以,在他们的意识当中,他们学习是在给家长学。

因此,与其每天给孩子说一些在他们看来远在天边的意义,不如用身边清晰、实在的价值去激励他们,例如:鼓励孩子把学习来的知识运用到生活当中,这样就会很好的激发出孩子学习的兴趣;又或者是可以把学来的东西再教授给别人,帮助别人,从而获得成就感等等。以此来让孩子们能够自然而然地对“学习”产生兴趣。

从“兴趣”出发

如果不可避免要和孩子聊一下学习与未来的关系的话,那么就从孩子感兴趣的点出发吧!

例如,孩子一直对主持人这个行业感兴趣的话,家长就可以以此为出发点,来和孩子聊聊著名主持人是如何一步一步走到今天的。还可以和孩子讲讲各大电视台主持人的面试要求等等。

当孩子对自己梦想的职业有了一定的认知之后,就自然会为此而努力,激发自我的学习动力。

言传身教

我们每天都在和孩子强调学习的重要性,要活到老学到老,可反观我们自己还在坚持学习吗,还在努力让自己变得更加优秀吗?

我们经常让孩子多读书,可我们自己又读了几本书?如果父母都觉得学习是一件不愉快的事情,那么怎么真切的与孩子讲学习的乐趣呢?

在家庭教育方面,身教远远重于言传!

所以,“快乐教育”不是让孩子有更多的时间去玩耍,而是让孩子能在学习中发现乐趣,热爱学习,成为更加优秀的人,才能拥有创造幸福的能力,更好地适应社会。

本文综合整理自网络

内容来自今日头条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