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一盏书灯 2020-04-09

咱这泱泱大国古往今来最不缺的就是人才,毕竟人口基数占绝对优势嘛。可你再看看老赵家的皇帝,有魄力有本事的有几个?说起宋朝那些值得称赞的皇帝,还得拿起“祖宗”赵匡胤来凑个数......

赵匡胤为什么会撂下这句: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 宋太祖两次雪夜访赵普

我知道的关于赵匡胤的政治故事主要有“陈桥兵变,黄袍加身”、“杯酒释兵权”、“雪夜定策”、“斧声烛影”这几个(你还知道其他的吗?可以评论区补充交流哦)。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这篇文章男主,历史上拿着男主剧本的——宋太祖赵匡胤

其中“雪夜定策”呢是《续资治通鉴长编》里记载的:建隆二年冬夜,下着鹅毛大雪,宋太祖却睡不着,于是夜访他的宰相赵普,来商定怎样扩大地盘的事儿。最后决定“先易后难,先南后北”的这么一个战略方针。

你说,赵匡胤他为什么大半夜的不睡觉去访臣子呢?用词高大上一点呢,是因为他有很强的“忧患意识”,也就是资料里记载的赵匡胤的回答,“吾睡不能着,一榻之外,皆他人家也”。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雪夜定策》图局部

你是不是和我一样,以为这就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出处?宋太祖此时对赵普说的这句话,就是这个意思,说的是比较明白,但还是不够直白。“雪夜定策”里出现的这句话稍有点委屈感觉,描绘了堂堂一个皇帝竟忧思忧虑到睡不着”、“不安定”。

其实从他“黄袍加身'开始他就已经睡不着了,这也不是他第一次大半夜加大雪天的拜访赵普。早在“杯酒释兵权”前他就雪夜访过赵普,第二次才是这“雪夜定策”。

只看第二次的“雪夜定策”,我们更能直观感受到的是,一个帝王对当时局势的清晰把握和希望统一的迫切心情,可再看他第一次夜访赵普后发生的“杯酒释兵权”,你就觉得这皇帝真的是——“怕别人惦记他的位置,也惦记别人的地盘”。

让我们仔细品品这两次夜访,怎么咂摸都有点不对味不是?


  • 北宋灭南唐

在两次夜访赵普后,赵匡胤没了让他烦心的事儿,就开始了又一轮的抢地盘统一大业。他先是平定了荆湖,紧接着发兵灭了后蜀。南唐和吴越看这架势就表示臣服,而不服的南汉也不足为虑,马上就出兵灭了。

虽说南唐和吴越已经臣服,但赵匡胤志不在此他的目标是统一江南,而南唐和吴越的目的是固守国土,两者存在着不可调和的矛盾,所以南唐和吴越的覆灭是早晚的事儿。

首先遭殃的是南唐。在攻打南唐以前呢赵匡胤三次派人劝降过李煜,李煜都拒绝了,李煜他想的比较单纯,他就纳闷了:我都已经称臣了,都已经那么老实了,你还打我干啥?他不光这样想,他还就派人这样问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李煜派遣的求和者——徐铉

宋太祖准备妥当后准备寻个由头攻打南唐,这时候李煜派徐铉到汴京求和,他就说:我们并没有什么反抗的心思,就不能留我们这个小国一命吗?言语是相当恳切,但是宋太祖掷地有声的说:江南也没有罪,但是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乎!

对于李煜这样的文艺青年这样不折不扣的好人来说,这真的是很不地道。但这句话对于任何一个有治世之才的皇帝来说都没半点毛病。历史向我们证明,好人往往当不了好皇帝。

最终李煜没能固守国土,奉表投降,开始有南唐国主向千古词帝的艰难转身。


  •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要不要得?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是什么意思?这句话呢,比喻不许别人侵入自己的利益范围。嗐,这就很有意思了,你说你赵匡胤咋就那么霸道,江南谁规定是你的了?要不是你欺负人家孤儿寡母的,这江山还姓不了赵!你瞅瞅,这不是“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吗?两个字,小气!

对于现代和谐社会来说,“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这种心理真的是不怎么好。现在都讲究一个共赢,即便是别人比你优秀比你好,你心生嫉妒又有什么用?折磨了自己还不利于创造和谐的工作学习环境。暗中使坏?那你真是白吃那么多年粮食了。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和平,平和

回到当时的场景中,北宋准备攻打南唐,这时候南唐来求和,赵匡胤的这句话怎样?两个字:霸气!两军交战比的是实力还有士气,南唐的求和首先士气上先矮了一截,宋太祖这句话一去更是定了此战必胜的结局,这句话说得好啊!

没有什么是绝对的,立场不同角度不同,看待问题的结果就不同,“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要不要得我们根据需要去理解。

赵匡胤的话终于说出来了,但是这句话已然在心里盘旋许久

  • 对武将和文人的态度

赵匡胤说过那么一句话:就算这些文人一个个的都贪赃枉法,但是他们带来的危害也不及一个武将的十分之一。

赵匡胤此人是用武力夺取的天下,他所经历的五代十国的混乱是也是武力泛滥的结果,所以他深刻的意识到了这一点——要想让自己皇位做的劳就要把别人的武力消掉,武力掌控在自己手里才安全。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宋朝时武人

他干了些什么事儿?古往今来皆是“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但赵匡胤并没有做绝,他给了这些将领荣华富贵,但是夺取了兵权,就是反复提起的那个“杯酒释兵权”。

“杯酒释兵权”也仅仅是让宋太祖不再悬着心,还不能使他真正的安心,接着他设“三衙鼎立制度”、“更戍法”、“中枢分权”等等一系列制度来收拢兵权加强中央集权,巩固自己的君主专制。

对于文人,他给的则是尊重,立下了“不杀士大夫和上书言事人”的家训。他把文人的地位推到了历史上前所未有的高度,实行了他的重要举措:文人治国。所以,从宋朝以后有那么一个现象,就是文人统兵武人打仗。

  • 思考

你说赵匡胤这一手是不是太过于“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了?

综合当时的国情来说,赵匡胤做的并不为过,他“抑乱为治”,从根本上改变了五代十国时期那种同室操戈、篡窃成风的问题,杜绝了兵变的可能,结束了自唐末以来的叛乱,迎来了期待已久的和平统一。对于后世统治者来说,他的治国之策也很有借鉴的意义。

对于今人有些人来说,宋朝的软弱乃至汉人失去了统治地位失去了血性,好像都始于赵匡胤治国之策的失误。他的一些做法不可否认的确给宋朝埋下了巨大的隐患,宋王朝武功不振削弱了抵御外敌的能力,你也不能说不是他的错,但是你也不能啥大帽子都往他头上扣。

“人非圣贤孰能无过”,作为一个帝王,和同时期的这些人相比他真的是好很多。我们可以指着他的错误批评但也要看到他的功绩。

行,你要说他格局不够,只顾着眼下也没问题。咱有理有据,摆事实讲道理就好,没必要较真,历史代表着过去,我们需要的是吸取经验教训,着眼未来。


不杀柴荣遗孤

柴氏子孙,有罪不得加刑,纵犯谋逆,止于狱内赐尽,不得市曹刑戮,亦不得连坐支属。

不得杀士大夫及上书言事人。

子孙有渝此誓者,天必殛之。

都说宋太祖刚刚称帝时便在在太庙留下了“石碑”,上书以上三条誓言,具体是不是真的呢,咱也没见过。不过宋太祖即位时没杀柴荣妻儿这是真的,至于后来周恭帝柴宗训英年早逝是不是有赵匡胤等人的手笔,则又是一个千古争论的谜题。

来来,暴露下年龄,讨论点电视剧,“反清复明”题材的影视剧看过哪些?我只记得《鹿鼎记》里的“天地会”(不知道你们看过啥其他的,推荐一下,我去看看)。当今统治者对于“前朝余孽”的态度一般都是赶尽杀绝,康熙曾满门抄斩过一名70岁种田老汉,只因他是崇祯皇帝的儿子,尽管他年事已高还舍弃了身份去种地,啥都没做。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赵匡胤的“卧榻情结”

周恭帝柴宗训

于心里面始终回想着“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的宋太祖赵匡胤来说,他居然能放过柴荣的遗孤,其实真的有些让人惊讶。

你说他有容人之量,他说:兵权都给我交啊!你说他小气,他说:柴荣的家人都给我善待!

别管是做给“后周的朝臣”看的,还是做给敌国那些人看的,亦或是在那是而言武力当道礼制崩坏,周恭帝真的对他没什么危害也好,赵匡胤也算是当仁则仁了。

心慈手软的人做不了好皇帝,赵匡胤背弃柴荣也算不得啥好人,至于后来他的“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让他弟弟下手杀了他我们也不得而知。每个人都有自己的“领地意识”,皇帝作为天下权利最大的人这“卧榻情结”也不是一般的严重。

前一章就有提到的:五代时期晋高祖石敬瑭和后唐末帝李从珂君臣猜忌,李自焚而亡、石认辽称儿,以及汉隐帝刘承祐连杀三位托孤大臣使得郭威造反......皇帝的“卧榻情结”历朝历代都不罕见,赵匡胤也免不了俗。不过他总体良好,赞上一句:有功!

至于赵氏后来的皇帝,别的优点没有,疑心病是个顶个的重,改天我再拎出来数落数落!


结语

说来也很是凑巧,“好人不长命,祸害遗千年”。五代十国至宋这段时期,稍微有点作为的皇帝往往就早早去了,比如后唐的李嗣源和后周的柴荣,大宋的开国皇帝赵匡胤也算一个。

尽管宋朝后来的皇帝并没有做到“其出于蓝而胜于蓝”,可宋朝依旧延续了319年,而五代十国时期一旦好的统治者逝去差不多王朝也终结了。

你说,这里面有没有宋太祖赵匡胤的功绩?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