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享

互联网 教育=“无边界”课堂?这个报告中出现26次的词语引发江苏代表热议

 65顽童 2020-04-09

  荔枝新闻讯 '互联网+教育'、'职业教育'……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有26处提到'教育'。“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在不少代表看来,报告不仅为新一年教育工作明确了目标和任务,'两个更'的表述也反映出教育改革发展的难点重点正在转变,是对人民群众教育关切的正面回应。 

荔枝云大数据测算显示,这些“教育”热词备受关注

  会上,代表们就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这一目标,提出了许多建议▽

  “教育”也可共享?

  中学老师:互联网+可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李鸿彬是南京外国语学校教学处副主任,他发现在这所以'融贯中西、文理并蓄'为课程理念的江苏省重点中学,学生们非常渴望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个性化发展,希望学校能够提供更加多元化的教学内容。如何满足学生们的诉求,在与代表们的讨论中,大家注意到政府工作报告中第一次提出'互联网+教育',这将为发展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教育带来更多可能。李鸿彬建议打造一个所谓'无边界'课堂,就是这个课堂突破了时间、空间、时段等等一些局限,根据他存在一些学习当中的困难、学习的兴趣满足他个性化的一种学习需要。

  全国人大代表、江苏省淮阴中学校长、党委书记皇甫立同则提出,政府工作报告当中发展互联网+教育后面还有一句话叫优质资源共享,让每一个地区、每一个学校特别是薄弱地区,薄弱学校也能享受到我们这个教育发达省份先进的优秀的教育资源,其实非常好的。

  解决高技能人才紧缺

  职教一线:需培养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

  好老师是教育更加公平更有质量的保障,不少代表带来了关于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的建议。来自职教一线的全国人大代表、南京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工程技术实训中心主任王红军代表表示,今年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解决高技能人才短缺问题,对高职院校扩招100万人,让他们感到责任重大,培养一线经验丰富的教师已成为当务之急:“职业教育培养的人才与社会需求存在着脱节,最主要的就是教学跟实际融合得是不够的,教师一定要深入到产业、企业和岗位一线,去了解整个技术的发展,然后按照职业教育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规律来开展教学。”

  江苏教育再突破

  大学校长:长三角地区高等教育一体化可先行

  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作为教育大省的江苏作出了积极探索。缓解'入园难',计划每年新建幼儿园300所;降温'择校热''补课风',协调科技、体育等资源提供课后延时服务;实行'集团化办学'和教师流动,把好学校带到家门口。同时,推动普高与中职学生双向交流,实施高职教育创新发展卓越计划;还在科技创新能力、产教融合、人才支撑等方面,持续推进'双一流'和高水平大学建设。

  在代表们看来,面对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的新形势、新任务,推进教育的发展还需在更大领域、更高站位上寻求突破,更好地为经济发展服务,为国家发展服务。全国人大代表、苏州大学校长熊思东认为,在长三角区域发展一体化过程中,高等教育一体化可以先行,不受行政区域的隔阂,而把长三角的高等教育作为一个教育大区、教育的功能区来建设,从而指导我们产业的一体化,人才的一体化和科研的一体化。

  (j江苏广电融媒体新闻中心 记者/罗聪懿 编辑/荔枝新闻 墨白 设计/秦宏图)

    本站是提供个人知识管理的网络存储空间,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不代表本站观点。请注意甄别内容中的联系方式、诱导购买等信息,谨防诈骗。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请点击一键举报。
    转藏 分享 献花(0

    0条评论

    发表

    请遵守用户 评论公约

    类似文章 更多